冰与火的交融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我深信不疑。眼前这位叫许章伟的年轻艺术家,就出生在江南水乡湖州——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部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这是何等的荣耀啊!这个温文尔雅的小伙子,仿佛觉得生于斯、长于斯,如果不在书画创作上做出一番成就,就会愧对这块土地。这个不善言谈的人,却在心里铆足了劲,他要用作品说话。
  人与人相逢是有缘分的。我在湖州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知道他的油画作品《阳光午后》荣获2005年浙江省油画大展铜奖,这是湖州唯一获取的等级奖;应该说它的含金量是比较重的。缘于我的闭塞,更缘于他的为人行事低调,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此。
  实际上,2005年好像是许章伟的幸运年;对于1975年出生的他来说,他的创作成就,可以用“捷报频传”来形容。我对此的了解,缘于2006年的夏天,我无意间和许章伟及他的作品撞了个满怀;我突然产生了要走进他和他的作品这样的冲动。
  2005年,他的收获真的是沉甸甸的。1月,油画作品《空间1》《空间2》刊登在《装饰》2005年第1期上;3月,油画作品《蒙加广场的悠闲午后》荣获刘海粟美术馆2005上海青年美展优秀奖,并刊登在《画刊》2005年第5期上,还被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收藏;4月,摄影作品《风雪中》发表于《摄影世界》2005年第4期;5月,摄影作品《母子情》发表于《摄影之友》2005年第5期;8月,油畫作品《残荷》《鱼》入展2005中国美术家协会第18届新人新作展;同月,油画作品《家园系列1》入展中国美术馆反法西斯抗战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9月,色粉作品《徽州印象》入展2005中国美术家协会第7届全国水粉水彩展;10月,油画作品《囚》《阳光午后》分别发表于《美术报》2005 年第621、623期;11月,油画作品《阳光午后》获2005浙江省油画大展铜奖;12月,油画作品《有烛台的房间》等系列作品发表在《美术观察》2006年第1期。
  说到这些成果,小伙子有些腼腆起来。可是,在他的画室,面对他的作品,谈到艺术创作,他便神采飞扬起来,目光炯炯有神。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的画室杂乱无章。我却认为这很好,杂乱无章或许正是一个艺术家的典型气质所为;也是一种个性张扬。我注意到,他的指甲里嵌着黑黑的油彩,左腿上有一块未洗掉的色块,就连鼠标也是“色彩斑斓”的。此时此刻,我能想象出他创作的忘我状态。他也告诉我,每当他进入创作阶段是非常痛苦的,有时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甚至在梦里还在想着作品的构思。
  一个艺术家或许注定要成为一个敏感的人,一个脱离了正常秩序制约的人。同时,真正的艺术家踏上的是一条危险的,也是兴趣盎然的艰涩之路。在许章伟的绘画面前,我时时涌动着一种不可遏制的奇妙的感觉,心中的琴弦被无形的画笔拨动,大有冰与火交融时的久违的快感。
  他非常推崇陈逸飞的“大美术”观点,他更注意在实践中对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尝试。他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现在从事的是服装设计的教学工作。但他却在绘画、摄影、设计等领域穿行,忙得不亦乐乎,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就有些令人刮目相看了。他认为,艺术是相通的,可以互补,处理得好,会相得益彰。
  他送了我一个光盘,里面有他精选的一百余幅作品资料。我将这些作品作了大致的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列、摩托车系列、园林建筑系列、室内建筑系列、人体系列、荷花系列六大类。每个系列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他所要表达的思想,从构图到立意,再到技法色彩等,都有他自己的绘画语言,有他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发动机和摩托车两个系列里,他想表达那种苍老、古朴甚至破旧的意境。他认为,发动机在机组里好比人的心脏,更重要的是它曾经辉煌过;由此,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过去和未来。关于园林系列,他告诉我,作为一个在南方生长的年轻人,却长期不敢画这样的题材,原因有点类似“近乡情更怯”的感觉;自己以前对这种园林文化很难融入,不能体会这种宁静的美感。这次画的一组作品,在色彩的应用上有了大胆的突破,强调的不是对实物的临摹,而是主观上对景物的感受。我注意到,这些作品的颜色对比非常强烈,特别是绿色的运用,是那种艳丽的、十分跳眼的翠绿,带有很强的现代符号;也代表着一种现代气息和活力,同时也满足了作者本人“推陈出新”的快感;我更欣赏这种由大俗到大雅的视觉冲击力。
  许章伟还特别喜欢欧洲的古典建筑风格,在他的这组室内建筑系列作品中,他要表达的是一种很“悠闲”的心情享受;他同时认为,绘画也应该是一个很悠闲的过程,做事和做人都不应该刻意去追求什么。他的那组人体系列作品,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产物,画的人物大都是变形的,在技法上大胆吸收了中国画的创作方法;所要表现的是南方都市的“小资”形象,人物看似有点颓废,但他却要借此表达人的原我状态,这符合普通人的追求。
  就我个人的偏好,我比较喜欢荷花系列。站在这些作品面前,就有一种宁静的感觉。荷花盛开、荷花结子,都是美好的状态,许多人喜欢这种景色。我对许章伟的这组作品却情有独钟:该谢幕时,就静静地谢幕,不后悔、不流连、不张扬、不做作……坦荡荡地来,也坦荡荡地去,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
  许章伟还很年轻,凭着他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凭着他的艺术修为,我有理由深信,他的艺术天空将会更加广阔,他的艺术人生将会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画家赵华双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他的山水画被专家称为是“心灵化的艺术形象”,体现了一种“鲜活的本体意识和原创艺术”。他的花鸟画一如他的山水画,同样是,或者说更是一种心灵化的艺术形象。他的花鸟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获得多个奖项,就是对他艺术成就的一种肯定。  古人说,境由心造。的确,对于写意花鸟画而言,主观加之于客观的成分可能更加明显。《宣和画谱》的作者认为:“五行之精,粹于天地之间。……见于百
期刊
艺术是心灵境界的表露,在画家张贤明的工笔花鸟画中,表现的是一种系于自然的心声与诗情,这使他的作品传达清新、秀润、典雅的韵致,给人以一种“物我交融”的审美享受。分析作品可以看出,张贤明在感受自然,发现自然与表现自然中,有其独到之处。他善于在平凡、朴素的自然中,提取有意味的形式,他的灵感与创意都来源于大自然,以自己的眼睛选择与心灵契合的情景、物象、枝叶穿插的野花,纵横交错的草丛、栖息的禽鸟与飞翔的蝴蝶
期刊
当今中国画坛涌现出了一批中青年实力派画家,他们在坚守中国画传统精神,努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和个性语言的同时,又积极探求中国画在新时期下发展可能性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明然兄是我的一位好友,在花鸟画领域走出了自己的清新婉约、生机勃勃、质朴雅致、洒脱灵动的画风路子,这是可喜的现象。  已过花甲之年的明然兄,在人生旅途中已走了大半辈子,而阅历让他对书画的理解又有了独到的见解。他精神矍铄、和气温暖,丝
期刊
国画赏墨,水墨山水更重用墨。张维国先生的墨色山水,虽无披红挂绿,然壮美河山早已跃然纸上。张先生娴熟的用笔,轻松策墨达意,使万物形生,山水情具。群峰之巅、深山之腹,无画不生万物之象,无情不具撼魄之功。  张先生性情豪爽幽默,画风张扬、个性鲜明,但行事低调,品格内敛,修养、天赋极高,诗、书、画兼修,笔下每幅作品都含有深邃的律动,传递给受众的是大美、大气和无边的想象。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自然朴实且达意
期刊
王燕民曾经命我为他刻过一方闲章,印文曰:“居尘远尘”。我觉得,这四个字含有很深的意味。王燕民自小生活于繁华的京城,及长又服务于中央电视台这种“大名利场”,尘世中光怪陆离的诱惑,可能不时向他袭来,但他却能做到在“居尘”之外,得以“远尘”,始终将自己的精神驻守于艺术创作这块属于个体的心灵芳草地之中。  王燕民家学渊源,其父母皆是故宫博物院的文博专家,他少时得家庭环境的便利,即经常从游于许多大文化人中间
期刊
董怀勇,1968年生,江苏兴化人。师从著名花鸟画家范石甫、李自强、何水法等先生。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扬州八怪书画院院长、扬州八怪研究院副院长、泰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板桥纪念馆名誉馆长。  蔚为壮观,小中见大,清新秀丽,水乡情怀,诗情墨韵,可喜可贺!不愧为板桥故里,品位不凡!祝《董怀勇花鸟画艺术展》开幕式及《董怀
期刊
1968年生于成都新繁。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工笔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成都工笔画会理事、新都区文化馆美术干部、新都区政协委员。擅长工笔动物、花鸟画,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中国文联及国家画院等机构举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出版有《中国画技法丛书——工笔走兽画法》。  2007年作品《梨花春雨》入选“四川省政协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摄影展”。
期刊
学习中国画主要靠名家指点与临摹古人经典作品两种方式,不一定要在学校受正规的造型训练,这已经为当代许多艺术家成功的经验所证明。这里要介绍的孙成刚君,也是用这种方式取得艺术成就的一位花鸟画家。  孙成刚,字颢然,号熙斋主人,从小爱好书画,先后师从画家郭石夫、秦天柱學习花鸟画,并得到许多名家如汤文选、姜宝林、赵宁安、王涛、孙志钧、祝焘、马振声、朱理存、李宝峰、郭文涛、陈政明、王培东等人的点拨与传授。他一
期刊
在山东画家金增友的心中,始终有一片园子,那是一个时有微风吹拂,竹影婆娑围绕着青砖瓦墙,伴有几声鸟叫蝉鸣的世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甚古雅幽深,一个古宅深院,曲径幽廊,怪石鸟飞”,那就是他的“心灵归处”。落在纸面上,则是一幅幅情与景的交融,墨与色的交汇,洋溢着浓郁的唯美主义情调的画面。作为一名受过系统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画家,他观察生活的视角以及选择的题材,令人想起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古典园林。 
期刊
郑盛龙,福建莆田人,研究生学历,美术学硕士,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委,九三学社福建省委文体委副主任,厦门市思明区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  一、作品《闽中佳实》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序列展暨“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并获铜奖。  二、作品《七月芒果香》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  三、作品《沉香》入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