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或活动区活动,是教育 者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让 幼儿自主选择并通过与材料、环境及同伴的充分互 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与幼儿园的集 体教育活动相比,区域活动呈现幼儿自主活动、自由 交往和自我表现的特征,教师引导或组织的痕迹明 显。当然,区域活动并不是教育者完全不加影响、不 予控制的绝对自由的活动,教师的影响与控制往往 是通过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投放或游戏规则的 设定来实现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已将区域 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成为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与补充,区域活动 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教学形式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的课 程体系。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一、制定区域活动有效规则
有效的区域活动的开展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诸如区域空间的规划、活动材料的选择、活动规则的 制订、活动内容的设计等。区域活动中规则的制订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决定区域活动能否 有序地开展。创设区域活动的初衷是为幼儿提供一 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充分享受自 主学习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一种 不超越规范前提下的自律,是充分理解和内化规则 后的自然自在。
例如,进入活动区域的规则设计,每个幼 儿须在进区前进行预约,这样不仅有效告知了进区 的人数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幼儿的选择兴趣与 活动参与状况。而更多时候,那些隐蔽在 环境之中,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的隐性规则却在实 际中起着支配活动、维护规则的重要作用。例如,进 入活动区域的规则设计,图书角门口的四对脚印简 洁明了地告诉了幼儿规则:进区须脱鞋、鞋按序列摆 放、限四人进区。这样的设置使得幼儿的 进区环节更为有序,出区时按着脚印的朝向穿鞋,无 形中训练了幼儿的生活技能,一举两得。
区域规则的变化需要教 师———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具 有发现在真实教育情境下的教育问题以及幼儿真实 需要的敏感与直觉,及时调整活动的组织与计划。教师应该把规则变化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自 行决定规则是否变化、怎样变化甚至变化的幅度。当然,区域活动前后的规则讨论至关重要,活动前教 师要提醒幼儿规则已经变化或明示新规则的要求,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充分体验与执行规则,活动后 教师要组织幼儿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检视规则 制订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与修订规则。这样既可 以充分保障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 性,又可以使规则本身顺应活动的变化,体现灵活机 动的特征。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是每一名参与者共同商讨并 制订的结果,但毕竟规则遵循的主体、规则体验的主 体是幼儿,区域活动中规则的实行须依赖于每一名 幼儿的维护与遵守,否则规则的制订只能成为形同 虚设的空壳。以区域活动中的建构活动区为例,建 构活动区是规则实行较为困难的区域,主要是因为 建构活动往往以自由操作为主,经常没有明确的建 构目的与活动要求,活动没有挑战性,很多幼儿便早 早结束活动而相互打闹,将安静有序玩耍、材料收放 整齐等规则置之脑后。教师在幼儿参与建构区域活 动前,就按照建构难度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游戏任务,有效避免了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无序状态。
二、不断丰富并提升指导方法与技巧
要想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能力,首先教师 本身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多了解一些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的教育书籍与资料,并将其结合自 身班级的实际情况加以充分的利用。例如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特点出发,设计出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形式,并利用潜移默化的 形式去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当然,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 要密切的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动态,积极发挥出自身的指导性作用,保证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 性作用。由于幼儿的年 龄问题所致,无论教师使用任何形式的指导方法与技巧,都要特别 注重对幼儿的鼓励与帮助,这是幼儿进行有效的区域活动时所必 不可少的。及时的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对于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 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每一次区域活动之后,教师 都要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效果进行仔细的总结,发现 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还要对如何解决问 题制定出一些针对性的方法与策略。这样一来,便可以为幼儿的下 一次区域活动提供更多的帮助与借鉴。区域活动过程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 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想象 力、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对过程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对幼儿的注意力进行评价,幼儿注意力是否集中取决于他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表现有:兴致勃勃的摆弄材料,能与同伴合作、分享。不 感兴趣的表现有:坐在区域中无所事事,东张西望。有了兴趣之后,幼儿才会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区域活动中,操作时间也会持续的更 久。当然,不同年龄段幼儿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也不同,教师要根据 幼儿的年龄进行合理的评价。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幼儿思维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区域显示出来,其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思维能力方面、材料使用方面和发现、解决问题方面。
例如:思维能力强的的幼儿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会选择有难 度、有挑战性的材料,甚至能创造出新的玩法,在遇到困难时会主 动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退缩。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评价,在区域活动时,幼儿之间会发生交流、合作、分享、争抢、打闹 等行为,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行为来进行评价。社会交往能力强的幼 儿会做出亲社会行为,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愿意出主意、想办法,甚至能够帮助他人解决矛盾。
三、结束语
教师要 认真地观察幼儿,对于不能自主选择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鼓励与帮 助,让孩子增强自信心。然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目的性会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小班的幼儿往往会听从教师的指令来选择区域,其过程无目的,缺 乏自主意识;而到了大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入区卡并 进行游戏,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意识。教师在横向评价幼儿目的性的 同时,也要注意纵向观察幼儿是否有进步。
参考文献
[1]俞蓝.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 师,2017(5):11-11.
[2]延菲菲.讓童心在创造中飞扬——区域活动中幼儿探索能力的 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7(31):100-100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一、制定区域活动有效规则
有效的区域活动的开展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诸如区域空间的规划、活动材料的选择、活动规则的 制订、活动内容的设计等。区域活动中规则的制订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决定区域活动能否 有序地开展。创设区域活动的初衷是为幼儿提供一 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充分享受自 主学习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一种 不超越规范前提下的自律,是充分理解和内化规则 后的自然自在。
例如,进入活动区域的规则设计,每个幼 儿须在进区前进行预约,这样不仅有效告知了进区 的人数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幼儿的选择兴趣与 活动参与状况。而更多时候,那些隐蔽在 环境之中,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的隐性规则却在实 际中起着支配活动、维护规则的重要作用。例如,进 入活动区域的规则设计,图书角门口的四对脚印简 洁明了地告诉了幼儿规则:进区须脱鞋、鞋按序列摆 放、限四人进区。这样的设置使得幼儿的 进区环节更为有序,出区时按着脚印的朝向穿鞋,无 形中训练了幼儿的生活技能,一举两得。
区域规则的变化需要教 师———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具 有发现在真实教育情境下的教育问题以及幼儿真实 需要的敏感与直觉,及时调整活动的组织与计划。教师应该把规则变化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自 行决定规则是否变化、怎样变化甚至变化的幅度。当然,区域活动前后的规则讨论至关重要,活动前教 师要提醒幼儿规则已经变化或明示新规则的要求,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充分体验与执行规则,活动后 教师要组织幼儿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检视规则 制订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与修订规则。这样既可 以充分保障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 性,又可以使规则本身顺应活动的变化,体现灵活机 动的特征。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是每一名参与者共同商讨并 制订的结果,但毕竟规则遵循的主体、规则体验的主 体是幼儿,区域活动中规则的实行须依赖于每一名 幼儿的维护与遵守,否则规则的制订只能成为形同 虚设的空壳。以区域活动中的建构活动区为例,建 构活动区是规则实行较为困难的区域,主要是因为 建构活动往往以自由操作为主,经常没有明确的建 构目的与活动要求,活动没有挑战性,很多幼儿便早 早结束活动而相互打闹,将安静有序玩耍、材料收放 整齐等规则置之脑后。教师在幼儿参与建构区域活 动前,就按照建构难度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游戏任务,有效避免了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无序状态。
二、不断丰富并提升指导方法与技巧
要想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能力,首先教师 本身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多了解一些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的教育书籍与资料,并将其结合自 身班级的实际情况加以充分的利用。例如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特点出发,设计出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形式,并利用潜移默化的 形式去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当然,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 要密切的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动态,积极发挥出自身的指导性作用,保证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 性作用。由于幼儿的年 龄问题所致,无论教师使用任何形式的指导方法与技巧,都要特别 注重对幼儿的鼓励与帮助,这是幼儿进行有效的区域活动时所必 不可少的。及时的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对于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 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每一次区域活动之后,教师 都要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效果进行仔细的总结,发现 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还要对如何解决问 题制定出一些针对性的方法与策略。这样一来,便可以为幼儿的下 一次区域活动提供更多的帮助与借鉴。区域活动过程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 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想象 力、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对过程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对幼儿的注意力进行评价,幼儿注意力是否集中取决于他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表现有:兴致勃勃的摆弄材料,能与同伴合作、分享。不 感兴趣的表现有:坐在区域中无所事事,东张西望。有了兴趣之后,幼儿才会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区域活动中,操作时间也会持续的更 久。当然,不同年龄段幼儿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也不同,教师要根据 幼儿的年龄进行合理的评价。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幼儿思维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区域显示出来,其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思维能力方面、材料使用方面和发现、解决问题方面。
例如:思维能力强的的幼儿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会选择有难 度、有挑战性的材料,甚至能创造出新的玩法,在遇到困难时会主 动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退缩。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评价,在区域活动时,幼儿之间会发生交流、合作、分享、争抢、打闹 等行为,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行为来进行评价。社会交往能力强的幼 儿会做出亲社会行为,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愿意出主意、想办法,甚至能够帮助他人解决矛盾。
三、结束语
教师要 认真地观察幼儿,对于不能自主选择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鼓励与帮 助,让孩子增强自信心。然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目的性会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小班的幼儿往往会听从教师的指令来选择区域,其过程无目的,缺 乏自主意识;而到了大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入区卡并 进行游戏,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意识。教师在横向评价幼儿目的性的 同时,也要注意纵向观察幼儿是否有进步。
参考文献
[1]俞蓝.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 师,2017(5):11-11.
[2]延菲菲.讓童心在创造中飞扬——区域活动中幼儿探索能力的 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7(31):100-100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