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是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概念。然而各家对"虚"的理解有大量不妥之处,最典型的就是《淮南子》对"无为"的理解。与其说它解释的是"无为",倒不如说是"为而不争",《孙子兵法》也没完整地表达出来"虚"的不同意义。在梳理这些理论的过程中,应当回到《道德经》,结合《周易·坤卦》,从"极"的角度来理解,并且由此可以建立一个对"虚""坤""无为"的理解的层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