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困生,指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根据该界定,我们假设,如果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就一定能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
1.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
1.1 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1.2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发展高中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时,学生的思维就产生了障碍。
1.3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教师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是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和思维方法的不恰当造成的。对于学困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完整、思维模式不健全、对数学学习存在心理障碍及其它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导致思维障碍。
2.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思维障碍的基本特征。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思维障碍主要有如下基本特征:
⑴思路狭隘。具体表现在不能全面思考问题;不能多角度思考问题;不能有效地捕捉信息。思维封闭,跳不出条条框框的束缚等。
⑵思考肤浅。具体表现在:对概念不求甚解,做题依葫芦画瓢;不善于探索发现问题间的联系与差异;不善于变换思维的方式,实现问题转化等。
⑶思维呆板。具体表现在:受思维定势的消极性影响,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不能随着条件的变化迅速确定解题方向;不能有效地对问题进行正确迁移等。
⑷思考缺乏目的性。具体表现在:解决问题时,不明白需要解决哪些子问题或者完成哪些步骤,没有头绪等。
3. 突破高中数学学困生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3.1 指导学困生学会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基础,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阅读教材为主,阅读课外书籍为辅,采用“课前预习-教师讲解-深入阅读-交流讨论-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能力。由于学困生能力较差,为使学生理解知识、思考问题有章可循。教师先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可根据不同内容进行调整。
3.2 强化对学困生的元认知技能训练。据调查,高中数困生的元认知水平低下,主要体现在:不能很好地预期或计划自己的学习;不能自觉地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对学习的有效监控;缺乏对学习的某个阶段及学习完成之后的评价、反思习惯,等.为了提高学困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思维障碍,采取连续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学困生进行元认知训练。
①采取题后反思法培养元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学困生的薄弱知识点,在作业题中确定2-3道题,要求学生做完该题后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你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思路的?或者发现不了的可能原因?你运用了那些基本的思想方法?试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解题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几个步骤?思维难度在何处?解题时你走过那些弯路?能有什么方法避免走弯路?解题时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然后,教师审阅、点拨和指导。
②采取相互讲题法培养认知能力。给每人布置预先准备好的2道习题(难度相当);接着在随后的半小时内(具体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人做完自己的那两道习题;分别向另外的同学讲述思维过程,讲题人讲解时需要说明选择哪种方法,并讲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还要说出解决这个问题易犯的错误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听题人可提出意见。
③采取三步作业法培养认知能力。在布置的作业中,要求学生自选2道,在解题过程中依次完成下列3项工作:首先做题前用文字写出问题“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的答案;接着完整地写出习题的解答过程;最后用文字写出问题“运用该策略时需要注意什么”、“该策略能否推广到其他情境”和“还有没有更好的策略”的答案.教师批阅,点拨。
以上方法有助于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元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学困生在解题过程中完成对思维的自我监控、检查、评价和修正.减少思维障碍。
3.3 指导学困生组建和应用结构性知识组块。“结构性知识组块”是指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典型的例题、问题等,并集中地反映在一些基本问题、典型题型或方法模式上。许多其他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归结成一个或几个基本问题,化为某类典型题型,或者运用某种方式模式。结构性知识组块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思维模式和程序、思想方法的的浓缩和结晶,是一些集成的思维模块、运算模块。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具,而且是快速反映、优化思维的有力武器,通过对这些结构性知识组块适当的连接可以形成有效的思维链。能有效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思维的目的性、思维的快捷程度和思维简缩能力。
①例1、学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之后,如果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那么这些孤立的知识是难以保持和应用的。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公式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最后概括为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形成了一个新的结构性知识组块。那么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就得到优化。思维链接加快。
②例2、对于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联立方程组-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讨论其根的情况从而明确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或利用韦达定理和判别式的符号等研究有关性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组块等。 ③点评。知识组块由于不一定以定理、性质、法则等形式出现,而是分布于例题或问题之中,因此不容易引起师生的特别重视。实际教学中,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筛选、提练,采取归纳、类比、分析加以总结,这样效果会更好。
3.4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组教学,在学困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薄弱环节处选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出发点,在教学中就内容与解法对问题进行分类和组合,将材料呈现给学生,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类比与转化,从问题的解决和比较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克服思维障碍。对于学困生来说,认知水平偏低,这项工作应经常反复。
3.5 引导学困生掌握纠错与反思的方法与技巧。
①学困生经常解题出错.错误成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不完整,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新旧知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干扰产生错误。二是从心理角度分析,强视觉信息刺激产生错误。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强知觉对象往往会抑制弱知觉对象在大脑中产生的兴奋,造成对弱知觉对象的遗忘而产生错误。另思维定势产生消极作用产生错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应用"错误"资源,通过纠错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三步纠错”法。第一步,作业或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订正纠错;第二步,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做错的题收入其中,经过反思,找出原因分析订正,每章小结时进行纠错交流。养成平时有空翻一翻,考前认真看一遍的习惯。第三步,教师备有一个“易错题记录本”,把学生的典型错题都积累下来,在复习时,分类、分期再次对“认知遗误”进行补正;对不易理解的问题或理解记忆能力差的同学来说,经过“三步纠错”,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进行有效纠错,错误率明显减少.三步纠错中最关键的是写好“纠错本”中的问题纠错分析,通过自行分析,才能入木三分地感悟到问题结症和思维障碍在哪里,触及心灵。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高中新教材改革的实施,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发展教学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学困生作好对其思维障碍的成因根源的研究,并对症下药的作好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疏导工作,也将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长期任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研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体现素质教育在数学中的意义,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让数学不再成为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
1.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
1.1 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1.2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发展高中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时,学生的思维就产生了障碍。
1.3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教师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是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和思维方法的不恰当造成的。对于学困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完整、思维模式不健全、对数学学习存在心理障碍及其它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导致思维障碍。
2.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思维障碍的基本特征。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思维障碍主要有如下基本特征:
⑴思路狭隘。具体表现在不能全面思考问题;不能多角度思考问题;不能有效地捕捉信息。思维封闭,跳不出条条框框的束缚等。
⑵思考肤浅。具体表现在:对概念不求甚解,做题依葫芦画瓢;不善于探索发现问题间的联系与差异;不善于变换思维的方式,实现问题转化等。
⑶思维呆板。具体表现在:受思维定势的消极性影响,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不能随着条件的变化迅速确定解题方向;不能有效地对问题进行正确迁移等。
⑷思考缺乏目的性。具体表现在:解决问题时,不明白需要解决哪些子问题或者完成哪些步骤,没有头绪等。
3. 突破高中数学学困生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3.1 指导学困生学会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基础,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阅读教材为主,阅读课外书籍为辅,采用“课前预习-教师讲解-深入阅读-交流讨论-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能力。由于学困生能力较差,为使学生理解知识、思考问题有章可循。教师先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可根据不同内容进行调整。
3.2 强化对学困生的元认知技能训练。据调查,高中数困生的元认知水平低下,主要体现在:不能很好地预期或计划自己的学习;不能自觉地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对学习的有效监控;缺乏对学习的某个阶段及学习完成之后的评价、反思习惯,等.为了提高学困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思维障碍,采取连续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学困生进行元认知训练。
①采取题后反思法培养元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学困生的薄弱知识点,在作业题中确定2-3道题,要求学生做完该题后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你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思路的?或者发现不了的可能原因?你运用了那些基本的思想方法?试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解题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几个步骤?思维难度在何处?解题时你走过那些弯路?能有什么方法避免走弯路?解题时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然后,教师审阅、点拨和指导。
②采取相互讲题法培养认知能力。给每人布置预先准备好的2道习题(难度相当);接着在随后的半小时内(具体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人做完自己的那两道习题;分别向另外的同学讲述思维过程,讲题人讲解时需要说明选择哪种方法,并讲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还要说出解决这个问题易犯的错误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听题人可提出意见。
③采取三步作业法培养认知能力。在布置的作业中,要求学生自选2道,在解题过程中依次完成下列3项工作:首先做题前用文字写出问题“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的答案;接着完整地写出习题的解答过程;最后用文字写出问题“运用该策略时需要注意什么”、“该策略能否推广到其他情境”和“还有没有更好的策略”的答案.教师批阅,点拨。
以上方法有助于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元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学困生在解题过程中完成对思维的自我监控、检查、评价和修正.减少思维障碍。
3.3 指导学困生组建和应用结构性知识组块。“结构性知识组块”是指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典型的例题、问题等,并集中地反映在一些基本问题、典型题型或方法模式上。许多其他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归结成一个或几个基本问题,化为某类典型题型,或者运用某种方式模式。结构性知识组块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思维模式和程序、思想方法的的浓缩和结晶,是一些集成的思维模块、运算模块。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具,而且是快速反映、优化思维的有力武器,通过对这些结构性知识组块适当的连接可以形成有效的思维链。能有效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思维的目的性、思维的快捷程度和思维简缩能力。
①例1、学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之后,如果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那么这些孤立的知识是难以保持和应用的。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公式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最后概括为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形成了一个新的结构性知识组块。那么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就得到优化。思维链接加快。
②例2、对于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联立方程组-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讨论其根的情况从而明确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或利用韦达定理和判别式的符号等研究有关性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组块等。 ③点评。知识组块由于不一定以定理、性质、法则等形式出现,而是分布于例题或问题之中,因此不容易引起师生的特别重视。实际教学中,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筛选、提练,采取归纳、类比、分析加以总结,这样效果会更好。
3.4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组教学,在学困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薄弱环节处选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出发点,在教学中就内容与解法对问题进行分类和组合,将材料呈现给学生,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类比与转化,从问题的解决和比较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克服思维障碍。对于学困生来说,认知水平偏低,这项工作应经常反复。
3.5 引导学困生掌握纠错与反思的方法与技巧。
①学困生经常解题出错.错误成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不完整,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新旧知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干扰产生错误。二是从心理角度分析,强视觉信息刺激产生错误。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强知觉对象往往会抑制弱知觉对象在大脑中产生的兴奋,造成对弱知觉对象的遗忘而产生错误。另思维定势产生消极作用产生错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应用"错误"资源,通过纠错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三步纠错”法。第一步,作业或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订正纠错;第二步,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做错的题收入其中,经过反思,找出原因分析订正,每章小结时进行纠错交流。养成平时有空翻一翻,考前认真看一遍的习惯。第三步,教师备有一个“易错题记录本”,把学生的典型错题都积累下来,在复习时,分类、分期再次对“认知遗误”进行补正;对不易理解的问题或理解记忆能力差的同学来说,经过“三步纠错”,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进行有效纠错,错误率明显减少.三步纠错中最关键的是写好“纠错本”中的问题纠错分析,通过自行分析,才能入木三分地感悟到问题结症和思维障碍在哪里,触及心灵。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高中新教材改革的实施,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发展教学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学困生作好对其思维障碍的成因根源的研究,并对症下药的作好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疏导工作,也将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长期任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研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体现素质教育在数学中的意义,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让数学不再成为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