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心脏综合征又称运动员心脏,指长期大运动量锻炼引起心血管系统发生一种适应性的正常生理变异。临床上常表现心跳缓慢、胸部有闷感以及叹息样呼吸。心电图上往往出现除极、复极变化,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肥大以及传导阻滞等。这些变化在某些方面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有相似之处。了解运动员的心脏正常生理变异,可以解除运动员心理上的一些疑虑。
窦性心动过缓 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每分钟心率多在40次以下,个别人可低55528次。在窦性心动过缓的同时有7.5%~35%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个别人可出现窦性暂停、窦房阻滞、继发房室交界区逸搏或室性逸搏,甚至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这些过缓性心律与迷走神经亢进或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有关,一般活动或剧烈运动时过缓性心律会很快消失。
左心室肥大 高动力型运动员由于长期持续训练以及比赛,心肌纤维渐渐变粗,心室壁增厚,心腔扩散等,使心室特别是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大。在心电图上表现为以左心室导联为主的高电压,即V1导联的S波 V5导联的R波>4.0毫伏,心电轴左偏等,但不出现ST段压低。
心肌复极异常 运动员中有20%-50%的人以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R波降低,与ST段连接点时出现J波或钝错,S波消失,同时伴有J波高耸,酷似“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但与真正的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的根本不同是,没有临床自觉症状,心电图改变持续存在。这种心电图复极异常又叫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运动中这种复极异常可以消失。极少数运动员心前导联尚可表现T波倒置或正负双相,即所谓“持续性幼稚型T波”改变。在运动或高度通气以及深吸气的情况下,或注射阿托品后可恢复正常,但病理性心肌复极异常不会恢复正常。
房室传导阻滞 运动员中出现一度或二度文氏现象的房室传导阻滞也比较常见,有统计一度房室阻滞发生率为3%~35%;二度文氏现象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0%~40%,明显高于一般正常人群。这些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几乎都随着活动量的增加或注射阿托品而消失,此点是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与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鉴别的重要方法。
运动员所出现的各种心电图异常,除外药物、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功能性心电图异常,大都与长期运动引起静息状态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有关,勿需特殊药物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 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每分钟心率多在40次以下,个别人可低55528次。在窦性心动过缓的同时有7.5%~35%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个别人可出现窦性暂停、窦房阻滞、继发房室交界区逸搏或室性逸搏,甚至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这些过缓性心律与迷走神经亢进或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有关,一般活动或剧烈运动时过缓性心律会很快消失。
左心室肥大 高动力型运动员由于长期持续训练以及比赛,心肌纤维渐渐变粗,心室壁增厚,心腔扩散等,使心室特别是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大。在心电图上表现为以左心室导联为主的高电压,即V1导联的S波 V5导联的R波>4.0毫伏,心电轴左偏等,但不出现ST段压低。
心肌复极异常 运动员中有20%-50%的人以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R波降低,与ST段连接点时出现J波或钝错,S波消失,同时伴有J波高耸,酷似“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但与真正的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的根本不同是,没有临床自觉症状,心电图改变持续存在。这种心电图复极异常又叫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运动中这种复极异常可以消失。极少数运动员心前导联尚可表现T波倒置或正负双相,即所谓“持续性幼稚型T波”改变。在运动或高度通气以及深吸气的情况下,或注射阿托品后可恢复正常,但病理性心肌复极异常不会恢复正常。
房室传导阻滞 运动员中出现一度或二度文氏现象的房室传导阻滞也比较常见,有统计一度房室阻滞发生率为3%~35%;二度文氏现象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0%~40%,明显高于一般正常人群。这些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几乎都随着活动量的增加或注射阿托品而消失,此点是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与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鉴别的重要方法。
运动员所出现的各种心电图异常,除外药物、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功能性心电图异常,大都与长期运动引起静息状态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有关,勿需特殊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