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试教育就是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在国内大学教育中仍有一定的市场。本文作者通过对应试教育及素质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到大学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艰巨任务。
关键词:高校 应试教育 现象 成因 出路
一、引言
科举制度源于汉朝,创于隋朝,立于唐朝,备于宋朝,盛于明、清两朝,废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造成了“天下读书人皆为科举读”的结果。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我国在校的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大学教育当属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应以开放式、启发式、学研式教育为主。国外高等教育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少有应试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在国内大学教育中仍有一定的市场。
二、现象
1 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了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2 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为教育者所看重,而对关系到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3 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一个按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4 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而应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盛行。不仅中学存在,高中、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虚假的本班考试成绩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成因
1 “历史遗传”的成才观是应试教育产生的文化根源。
万事万物的衍生都有其“遗传”根源,应试教育衍生的“遗传基因”,就是中国人惊人一致的成才观。“学而优则仕”的成才观,仍然影响着一部分学生和老师。
2 僵硬的教育思维。
当前某些高校仍是重结果、轻过程,重选拔、轻激励,过于依赖各种测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体制。其教学方法主要是机械训练,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情感及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自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设计自己的今天。
3 教条的大学管理制度。
部分大学为追求排位,制定了各种应试管理制度,对教师重数量轻质量,轻而不精。年轻教师多。出现了本科生教本科生,甚至专科生教本科生的现象。在学生方面,评优制度、入党制、助学金评比等与分数完全挂钩,创新发明、文体获奖等占评优机率不高。部分大学实行成绩公开排位制,开辟校园“光荣榜”,考研上榜人数逐渐变成院系的荣誉、领导的政绩表现。
4 呆板的传统教学方法。
大学教学中学化,表现为我讲你听,我说你做,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无学习动力。大学实行“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等教学方式,过分注重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
5 畸变的大学生应试心态。
目前大学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心态,认为分数大于一切,为了分数可以采用任何手段,如用手机发答案、提前几个小时或者更早进教室占“黄金位置”、将重点抄在考桌上、将重点缩印成小纸条带进考场等;另一部分是拿奖学金无望者,他们抱着“60分万岁,少一分有罪,多一分有愧”的心态,力求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上课听MP3、睡觉、看小说等现象屡见不鲜,对学习无兴趣,把考试当作苦差事和一种任务来对待。
6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采用的是一种纸笔测验技术模式。用于测定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认知能力比较有效,但缺陷也非常明显:一是不能有效测定一个人的情感、意志、思想品德;二是在个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测定上,存在时空局限;三是存在泄密、舞弊的风险。同时考试制度的这种缺憾诱使学生投机取巧,“考什么学什么”。
四、出路
产生大学生应试教育怪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使大学生走出应试教育怪圈,需要国家教育体制、大学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大学生已是成人,大学教育当属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学研式的教育,以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因此,要将培养大学生工具性技能和知识上的重心,转移到对大学生人的性格发展和潜力开发上。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是以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
2 与时俱进,宽严有度。
大力推行弹性管理制度。在管理中。一方面要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对考试中有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严处。另一方面要体现管理的灵活性,对涉及与分数的各种表彰评比要多渠道全方位地考察,不局限于分数。要废弃校园“排行榜”,实行人性管理,对大学中(院、系、班)按分数进行排位的现象,尤其是贴上大学生照片的排行榜要坚决制止。保护和尊重大学生的隐私,避免伤害大学生的自尊。对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可实行单独的通知,禁止使用公示。对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发放,禁止使用公开投票制或者公开竞选。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建设,对正确的建议要采纳应用;要妥善处理大学生思想问题,着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学生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积极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制定宽严有度的弹性管理措施,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学有所思、学有所研、学有所获。
3 注意引导,疏堵结合。
教育引导大学生靠自身的努力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群,不但要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任,而且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因此,对自己陷入应试怪圈应实行自救。不仅从言行上,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首先,端正心态是大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先决条件。孙子兵法说“攻心为上”,“预攻其身,先攻其心”。而走出应试教育最好、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就是端正心态。
关键词:高校 应试教育 现象 成因 出路
一、引言
科举制度源于汉朝,创于隋朝,立于唐朝,备于宋朝,盛于明、清两朝,废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造成了“天下读书人皆为科举读”的结果。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我国在校的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大学教育当属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应以开放式、启发式、学研式教育为主。国外高等教育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少有应试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在国内大学教育中仍有一定的市场。
二、现象
1 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了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2 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为教育者所看重,而对关系到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3 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一个按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4 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而应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盛行。不仅中学存在,高中、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虚假的本班考试成绩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成因
1 “历史遗传”的成才观是应试教育产生的文化根源。
万事万物的衍生都有其“遗传”根源,应试教育衍生的“遗传基因”,就是中国人惊人一致的成才观。“学而优则仕”的成才观,仍然影响着一部分学生和老师。
2 僵硬的教育思维。
当前某些高校仍是重结果、轻过程,重选拔、轻激励,过于依赖各种测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体制。其教学方法主要是机械训练,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情感及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自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设计自己的今天。
3 教条的大学管理制度。
部分大学为追求排位,制定了各种应试管理制度,对教师重数量轻质量,轻而不精。年轻教师多。出现了本科生教本科生,甚至专科生教本科生的现象。在学生方面,评优制度、入党制、助学金评比等与分数完全挂钩,创新发明、文体获奖等占评优机率不高。部分大学实行成绩公开排位制,开辟校园“光荣榜”,考研上榜人数逐渐变成院系的荣誉、领导的政绩表现。
4 呆板的传统教学方法。
大学教学中学化,表现为我讲你听,我说你做,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无学习动力。大学实行“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等教学方式,过分注重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
5 畸变的大学生应试心态。
目前大学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心态,认为分数大于一切,为了分数可以采用任何手段,如用手机发答案、提前几个小时或者更早进教室占“黄金位置”、将重点抄在考桌上、将重点缩印成小纸条带进考场等;另一部分是拿奖学金无望者,他们抱着“60分万岁,少一分有罪,多一分有愧”的心态,力求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上课听MP3、睡觉、看小说等现象屡见不鲜,对学习无兴趣,把考试当作苦差事和一种任务来对待。
6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采用的是一种纸笔测验技术模式。用于测定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认知能力比较有效,但缺陷也非常明显:一是不能有效测定一个人的情感、意志、思想品德;二是在个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测定上,存在时空局限;三是存在泄密、舞弊的风险。同时考试制度的这种缺憾诱使学生投机取巧,“考什么学什么”。
四、出路
产生大学生应试教育怪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使大学生走出应试教育怪圈,需要国家教育体制、大学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大学生已是成人,大学教育当属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学研式的教育,以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因此,要将培养大学生工具性技能和知识上的重心,转移到对大学生人的性格发展和潜力开发上。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是以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
2 与时俱进,宽严有度。
大力推行弹性管理制度。在管理中。一方面要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对考试中有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严处。另一方面要体现管理的灵活性,对涉及与分数的各种表彰评比要多渠道全方位地考察,不局限于分数。要废弃校园“排行榜”,实行人性管理,对大学中(院、系、班)按分数进行排位的现象,尤其是贴上大学生照片的排行榜要坚决制止。保护和尊重大学生的隐私,避免伤害大学生的自尊。对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可实行单独的通知,禁止使用公示。对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发放,禁止使用公开投票制或者公开竞选。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建设,对正确的建议要采纳应用;要妥善处理大学生思想问题,着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学生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积极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制定宽严有度的弹性管理措施,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学有所思、学有所研、学有所获。
3 注意引导,疏堵结合。
教育引导大学生靠自身的努力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群,不但要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任,而且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因此,对自己陷入应试怪圈应实行自救。不仅从言行上,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首先,端正心态是大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先决条件。孙子兵法说“攻心为上”,“预攻其身,先攻其心”。而走出应试教育最好、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就是端正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