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华裔人工智能专家,李飞飞是人工智能领域绕不开的传奇女人,网络上关于她的报道都很励志—从洗衣妹到科技女魔头,从英语白痴到斯坦福教授,连谷歌都跪着叫她女神……
5月27日,围棋世界冠军获得者柯洁在围棋人机大战中0∶3负于AlphaGo的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而李飞飞,这位站在人工智能巅峰的杰出女性,也成为了媒体圈关注的焦点—她比AlphaGo厉害,因为她就是研究人工智能的。
1976年出生的李飞飞,33岁时便获得了斯坦福的终身教授职位。她不仅是斯坦福AI实验室唯一的女性,也是计算机系最年轻的教授。而在巨大的科研成就背后,这位美女学霸还隐藏着一段颇为传奇励志的人生。
半工半读考入美国名校
李飞飞生于北京,在四川长大,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上个世纪90年代,李飞飞的父母怀抱着一颗追求学术梦想的心,带着16岁的李飞飞来到新泽西州Parsippany 小镇。
这对充满美国梦想的夫妻,到了美国却因对英文一窍不通,而过上了辛酸的底层生活。李飞飞的父亲,本有着工程师和科学家情结,在美国却只能做相机修理的工作;而她母亲也只能做一名收银员。
李飞飞是家里唯一学过英文的人,但她的中式英语令她在美国也处处碰壁。那时,她正值高中阶段,两年后就要参加美国高考,她必须要在学好英语、听懂课程的基础上,在高考时拿出顶尖的成绩单,才能拿到顶尖大学的奖学金—否则,以他们家里的条件,根本付不起美国私立名校高昂的学费。
李飞飞所能做的,只能是比所有人更勤奋。
最辛苦的时候,她一天只睡4个小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还得在学业之余,分出大量精力,去唐人街中国餐馆打零工,为人清理房间,帮人遛狗……
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李飞飞最终竟考了全年级第六的好成绩,优秀到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都可以随她挑选。而她最终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的全奖offer。
中国女孩考入美国名校的事迹,还在小镇上名噪一时,当地报纸专门刊载了她的故事,标题是《“美国梦”成真了!》
工作or深造:问问自己的心
普林斯顿的学术生活对李飞飞而言是幸福的。在这里,她接触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最先进的教育。
可身在世界一流名校的她,家里却仍是一贫如洗。为了帮助父母在美国谋生,她四处向朋友、甚至中学数学老师借钱,为父母买下了一家干洗店。从此,李飞飞过上了双重生活—周一到周五,她是普林斯顿的高材生,拼命吸收知识;周六到周日,她则走出实验室,回到家中穿上白围裙,到洗衣店帮忙。
继续半工半读仍然没有影响学业,李飞飞再次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此时,众多投行和咨询公司都向她发来了邀请,其中包括华尔街的一流金融企业。数十万元的年薪唾手可得,李飞飞却犹豫了:如果她接受这些工作,就能立刻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可她的梦想却不在华尔街—
李飞飞希望能去西藏做一年的藏药研究,尽管这期间她一分钱也挣不到。
为难之际,她只好跟父母坦白内心的想法。“我内心很忐忑。作为中国人的女儿,我心中有强烈地照顾父母的责任感,但投入工作会让我无法专注研究。在科学界,藏医与中医存在很多争议,作为一个科学家,藏医却可以在哲学和方法论层面上,给我很多的理解,所以我希望去西藏。”
没想到,父母听完她的想法,非常支持她去西藏,“他们当初来到美國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所以他们认为我也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人工智能界的翘楚
西藏归来后,李飞飞再一次放弃高薪工作,而选择去读博士,选的专业是非常冷门的专业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神经科学。
这个学位读得相当辛苦,因为这个专业并不受欢迎,研究成果太少,而且资金短缺,李飞飞不得不一度从洗衣店里拿钱贴补项目;母亲又在那个时候患上了中风和癌症,全家感到仿佛天塌了一般。李飞飞一边和父亲照顾母亲,一边攻读学业、维持洗衣店的经营,整天忙得像一只陀螺。好在,母亲最终得以康复。
好像没有哪个人生阶段是轻松的。李飞飞坦言,对于这段人生经历,如果再来一遍,她不相信自己还能挺过来。父母仿佛是李飞飞人生的羁绊,但李飞飞从来都用勤奋和努力来克服,而不是消极对待或是逃避。
博士毕业后,李飞飞又一次选择了无人问津的图像识别作为研究方向。
图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高峰。简单来说,它就是要教会计算机看图说话。要知道,“看到”和“懂得”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可以告诉计算机,“猫”就是有着圆脸、胖身子、两个尖尖的耳朵,还有一条长尾巴的东西。但如果图片里的“猫”躺得东倒西歪,无法清楚地分辨身子在哪,尾巴在哪,那么计算机就无法做出判断—尽管这是3岁孩子都能做到的事。
如果计算机“懂得”了图像的意义,将会避免很多无妄之灾。例如,当泳池里发生溺水时,监视器“看到”后,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如果今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工智能便可以代替司机的眼睛,让汽车更聪明,并减少意外的发生;在灾情发生时,代替人类出生入死,更快更精准地找到被困者和伤员……
李飞飞研究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突破。同行的教授都劝她换个方向,以便尽早取得终身教授的职位,她都没有同意。
迄今,李飞飞在计算机视觉上的研究已经花费了15 年。虽然还没有达成最理想的科研成果,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她取得了许多其他的突破,也因此在33岁时就获得了斯坦福的终身教授职位。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如果没有李飞飞和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地泡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就没有如今的人工智能。
她一直都是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现在的她,在人工智能界无人不晓。各种荣誉也如雪花般纷沓而至:2006年,微软学者新星奖以及谷歌研究奖;2009年,NSF 杰出青年奖;2011年3月,荣获斯隆研究奖计算机科学奖;2012年,雅虎实验室学者奖;2014年,IBM 学者奖;2015年,入选“全球百大思想者”……
很多人都会来问她AI产业的爆发点会是什么时候,这是她最讨厌回答的问题。搞研究不是搞企业,需要有任务截止时间,“如果我关注热点,就没有今天的 ImageNet(李飞飞参与建立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识别项目,是目前世界上图像识别最大的数据库)。”
尽管已经站在人工智能的巅峰,可李飞飞始终不忘初心,孤独前行着,“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5月27日,围棋世界冠军获得者柯洁在围棋人机大战中0∶3负于AlphaGo的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而李飞飞,这位站在人工智能巅峰的杰出女性,也成为了媒体圈关注的焦点—她比AlphaGo厉害,因为她就是研究人工智能的。
1976年出生的李飞飞,33岁时便获得了斯坦福的终身教授职位。她不仅是斯坦福AI实验室唯一的女性,也是计算机系最年轻的教授。而在巨大的科研成就背后,这位美女学霸还隐藏着一段颇为传奇励志的人生。
半工半读考入美国名校
李飞飞生于北京,在四川长大,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上个世纪90年代,李飞飞的父母怀抱着一颗追求学术梦想的心,带着16岁的李飞飞来到新泽西州Parsippany 小镇。
这对充满美国梦想的夫妻,到了美国却因对英文一窍不通,而过上了辛酸的底层生活。李飞飞的父亲,本有着工程师和科学家情结,在美国却只能做相机修理的工作;而她母亲也只能做一名收银员。
李飞飞是家里唯一学过英文的人,但她的中式英语令她在美国也处处碰壁。那时,她正值高中阶段,两年后就要参加美国高考,她必须要在学好英语、听懂课程的基础上,在高考时拿出顶尖的成绩单,才能拿到顶尖大学的奖学金—否则,以他们家里的条件,根本付不起美国私立名校高昂的学费。
李飞飞所能做的,只能是比所有人更勤奋。
最辛苦的时候,她一天只睡4个小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还得在学业之余,分出大量精力,去唐人街中国餐馆打零工,为人清理房间,帮人遛狗……
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李飞飞最终竟考了全年级第六的好成绩,优秀到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都可以随她挑选。而她最终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的全奖offer。
中国女孩考入美国名校的事迹,还在小镇上名噪一时,当地报纸专门刊载了她的故事,标题是《“美国梦”成真了!》
工作or深造:问问自己的心
普林斯顿的学术生活对李飞飞而言是幸福的。在这里,她接触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最先进的教育。
可身在世界一流名校的她,家里却仍是一贫如洗。为了帮助父母在美国谋生,她四处向朋友、甚至中学数学老师借钱,为父母买下了一家干洗店。从此,李飞飞过上了双重生活—周一到周五,她是普林斯顿的高材生,拼命吸收知识;周六到周日,她则走出实验室,回到家中穿上白围裙,到洗衣店帮忙。
继续半工半读仍然没有影响学业,李飞飞再次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此时,众多投行和咨询公司都向她发来了邀请,其中包括华尔街的一流金融企业。数十万元的年薪唾手可得,李飞飞却犹豫了:如果她接受这些工作,就能立刻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可她的梦想却不在华尔街—
李飞飞希望能去西藏做一年的藏药研究,尽管这期间她一分钱也挣不到。
为难之际,她只好跟父母坦白内心的想法。“我内心很忐忑。作为中国人的女儿,我心中有强烈地照顾父母的责任感,但投入工作会让我无法专注研究。在科学界,藏医与中医存在很多争议,作为一个科学家,藏医却可以在哲学和方法论层面上,给我很多的理解,所以我希望去西藏。”
没想到,父母听完她的想法,非常支持她去西藏,“他们当初来到美國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所以他们认为我也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人工智能界的翘楚
西藏归来后,李飞飞再一次放弃高薪工作,而选择去读博士,选的专业是非常冷门的专业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神经科学。
这个学位读得相当辛苦,因为这个专业并不受欢迎,研究成果太少,而且资金短缺,李飞飞不得不一度从洗衣店里拿钱贴补项目;母亲又在那个时候患上了中风和癌症,全家感到仿佛天塌了一般。李飞飞一边和父亲照顾母亲,一边攻读学业、维持洗衣店的经营,整天忙得像一只陀螺。好在,母亲最终得以康复。
好像没有哪个人生阶段是轻松的。李飞飞坦言,对于这段人生经历,如果再来一遍,她不相信自己还能挺过来。父母仿佛是李飞飞人生的羁绊,但李飞飞从来都用勤奋和努力来克服,而不是消极对待或是逃避。
博士毕业后,李飞飞又一次选择了无人问津的图像识别作为研究方向。
图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高峰。简单来说,它就是要教会计算机看图说话。要知道,“看到”和“懂得”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可以告诉计算机,“猫”就是有着圆脸、胖身子、两个尖尖的耳朵,还有一条长尾巴的东西。但如果图片里的“猫”躺得东倒西歪,无法清楚地分辨身子在哪,尾巴在哪,那么计算机就无法做出判断—尽管这是3岁孩子都能做到的事。
如果计算机“懂得”了图像的意义,将会避免很多无妄之灾。例如,当泳池里发生溺水时,监视器“看到”后,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如果今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工智能便可以代替司机的眼睛,让汽车更聪明,并减少意外的发生;在灾情发生时,代替人类出生入死,更快更精准地找到被困者和伤员……
李飞飞研究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突破。同行的教授都劝她换个方向,以便尽早取得终身教授的职位,她都没有同意。
迄今,李飞飞在计算机视觉上的研究已经花费了15 年。虽然还没有达成最理想的科研成果,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她取得了许多其他的突破,也因此在33岁时就获得了斯坦福的终身教授职位。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如果没有李飞飞和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地泡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就没有如今的人工智能。
她一直都是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现在的她,在人工智能界无人不晓。各种荣誉也如雪花般纷沓而至:2006年,微软学者新星奖以及谷歌研究奖;2009年,NSF 杰出青年奖;2011年3月,荣获斯隆研究奖计算机科学奖;2012年,雅虎实验室学者奖;2014年,IBM 学者奖;2015年,入选“全球百大思想者”……
很多人都会来问她AI产业的爆发点会是什么时候,这是她最讨厌回答的问题。搞研究不是搞企业,需要有任务截止时间,“如果我关注热点,就没有今天的 ImageNet(李飞飞参与建立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识别项目,是目前世界上图像识别最大的数据库)。”
尽管已经站在人工智能的巅峰,可李飞飞始终不忘初心,孤独前行着,“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