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因此,本人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解决问题的三步骤和三步骤的实施等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明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三步骤对小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三步骤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教学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就从为什么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三步骤、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是什么和怎样实施三步骤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从广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用性。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确实,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不仅生活与数学有联系,有许多学科也离不开数学。马克思曾指:“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所以,无论是广义的理解还是狭义的理解,都能体现出解决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既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是对生活问题的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三步骤
教科书对解决问题的内容要求如下:
(1)内容编排: 除2至6年每册安排《数学广角》外,没有安排独立的“解决问题”教学单元,“解决问题”分布于个单元之中。
(2)内容设计:①循序渐进呈现“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有意识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②关注“解决问题”数量关系的概括和应用,加强示意图对题意的辅助理解作用。
从内容上,可知解决问题几乎体现于每学段每单元,而三步骤就渗透在解决问题中。
从图中可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等三步骤渗透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它是一种基本方法和策略。但由又不是普通的方法和策略,是经过慢慢地由稚嫩都成熟的演变,才得到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学会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有用方法。学生熟悉了这三步骤,在解决问题时,会条件反射的找信息,提问题,画示意图,列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最后的一步也相当重要,就是回顾列式、数据、计算,反思总结。
三、解决问题三步骤的实施
(一)阅读与理解
1.找信息
找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知道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师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看图,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是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有关信息。
2.提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有意识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气氛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示意图
示意图让文字有了图形的辅助,有助于体现教师教学的直观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示意图,能从根本上培养和增强学生解题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渔,学会解题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学会如何做题,学会画示意图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分析与解答
1.数量关系
心理学先入为主原则,第一次学习建立起来的“模型”表象,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具有导向作用。在一至四年级的除法“应用题”中,都是被除数大于除数,加之教材编排题型过于单一,缺少对比呈现。如果老师教学时缺少分析“数量关系”,或者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成绩,直接告诉学生:“记住你就用大数除以小数!”以至于到了五年级形成习惯。所以,“应用题”教学一定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数量关系就是学生在运用运算意义和基本数量关系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周围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再抽象概括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式,大家习惯上称这种数量关系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例如:单价与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等等。
2.列式计算
列式计算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步骤,找信息,提问题,以及画示意图都是为了列出式子,算出答案。下了如此多的功夫就为了这一步骤,所以要求学生细心谨慎,不要看错数据。记错数。
3.回顾与反思
回顾和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积累教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回顾中感受成功,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反思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回顾和反思。其实回顾与反思属于检查。检查在列式中有没有写错加减乘除,检查式子中有没有看错数据,写错数据,检查有没有计算错误,比如低年级的满十就进一,不够减就退一,乘法口诀有没有出错,高年级的小数点有没有点错,或者分数的约分是否约完整等等。
总的来说,正因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所以就解决问题中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进行浅谈,希望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版.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4]王跃,《高校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三步骤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教学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就从为什么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三步骤、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是什么和怎样实施三步骤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从广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用性。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确实,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不仅生活与数学有联系,有许多学科也离不开数学。马克思曾指:“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所以,无论是广义的理解还是狭义的理解,都能体现出解决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既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是对生活问题的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三步骤
教科书对解决问题的内容要求如下:
(1)内容编排: 除2至6年每册安排《数学广角》外,没有安排独立的“解决问题”教学单元,“解决问题”分布于个单元之中。
(2)内容设计:①循序渐进呈现“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有意识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②关注“解决问题”数量关系的概括和应用,加强示意图对题意的辅助理解作用。
从内容上,可知解决问题几乎体现于每学段每单元,而三步骤就渗透在解决问题中。
从图中可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等三步骤渗透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它是一种基本方法和策略。但由又不是普通的方法和策略,是经过慢慢地由稚嫩都成熟的演变,才得到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学会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有用方法。学生熟悉了这三步骤,在解决问题时,会条件反射的找信息,提问题,画示意图,列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最后的一步也相当重要,就是回顾列式、数据、计算,反思总结。
三、解决问题三步骤的实施
(一)阅读与理解
1.找信息
找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知道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师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看图,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是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有关信息。
2.提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有意识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气氛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示意图
示意图让文字有了图形的辅助,有助于体现教师教学的直观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示意图,能从根本上培养和增强学生解题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渔,学会解题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学会如何做题,学会画示意图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分析与解答
1.数量关系
心理学先入为主原则,第一次学习建立起来的“模型”表象,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具有导向作用。在一至四年级的除法“应用题”中,都是被除数大于除数,加之教材编排题型过于单一,缺少对比呈现。如果老师教学时缺少分析“数量关系”,或者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成绩,直接告诉学生:“记住你就用大数除以小数!”以至于到了五年级形成习惯。所以,“应用题”教学一定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数量关系就是学生在运用运算意义和基本数量关系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周围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再抽象概括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式,大家习惯上称这种数量关系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例如:单价与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等等。
2.列式计算
列式计算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步骤,找信息,提问题,以及画示意图都是为了列出式子,算出答案。下了如此多的功夫就为了这一步骤,所以要求学生细心谨慎,不要看错数据。记错数。
3.回顾与反思
回顾和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积累教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回顾中感受成功,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反思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回顾和反思。其实回顾与反思属于检查。检查在列式中有没有写错加减乘除,检查式子中有没有看错数据,写错数据,检查有没有计算错误,比如低年级的满十就进一,不够减就退一,乘法口诀有没有出错,高年级的小数点有没有点错,或者分数的约分是否约完整等等。
总的来说,正因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所以就解决问题中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进行浅谈,希望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版.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4]王跃,《高校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