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行音乐是当代学生精神家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鲜明的行为标签,积极向上的音乐对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激励功能与促进作用,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流行音乐素材,充分展现歌曲音乐性与文学性魅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优化学生人文精神素养,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流行歌曲 语文教学 引导 品鉴 创作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24-02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音乐总是伴随着生活静静流淌,也伴随着中学生快乐成长,学习、演唱、交流流行歌曲是他们重要的青春印记,一场歌星的演唱会可以让他们热血沸腾,一首好听的歌曲可以让他们触动灵魂,所以我们常遇见不爱学习的学生,却很少见到不爱听歌的孩子。为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语文教学很有必要利用流行音乐歌词生动通俗、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特点,实施音乐与文学的联姻与再造,拓展大语文空间,提升大课堂实效。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努力:
一、导——移情入文,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其重要功能是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教学重点。导语的形式与质量就直接影响了整个课堂的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提高导语的质量,是必须认真考虑并注重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要善于运用音乐导入在创设良好情境、优化课堂氛围、凝聚学生合力等方面的独到作用,认真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主题思想一致的音乐作品或片段,进行导入教学。例如在讲解《鸿门宴》时,可以打破介绍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传统导入方式,用电视剧《汉刘邦》的插曲《大风歌》导入,让学生在短暂的曲调中感受刘邦的远大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情怀,听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和雄浑深沉的演唱,学生自然会深受震撼,对于刘邦的人物性格也有了更全面直观的理解,也更吸引了他们进一步探究鸿门宴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兴趣,既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又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加深了学习印象。
二、读——融会贯通,和谐共促
在语文教学和备考中,阅读鉴赏始终是重点,也是难点,必须成为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的突破点。诸多流行歌曲都从诗文中吸收养分,甚至是直接化用,为此,在诗文阅读鉴赏与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流行歌曲作为阅读训练的范本和素材,拓展学生理解能力。例如优秀歌曲《乡愁不老》的歌词,在表现熟悉而又难以捉摸的乡愁方面,用了“江南的雨”、“塞北的雪”、“爷爷的故事”、“儿时的歌谣”、 “门前张望的槐”、“村头招手的柳”等具体可感、温暖可亲的意象,使乡愁成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使大江南北的游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印记,又用“最疼是乡愁”、“不老是乡愁”作为对乡愁最本质特点的概括,一气呵成,一咏三叹,是指导学生提高概括提炼能力的标本。同时,还可将这首歌词与余光中诗歌《乡愁四韵》中“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等意象作类比解读,与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的《一壶乡愁》中“我温了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作对照解读,帮助学生强化印象,理解这种用反复咏叹、多角度、多层次手法表达主题的写作方式,提高对类似题材阅读材料的解构能力。
三、写——巧思妙用,增光添彩
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语文素养大检阅。在提高写作能力的要素中,博览群书、洞明世事,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生活感悟是基础,而音乐这样的辅助元素也对一篇作文的“成色”至关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1.拓宽思路。
审题构思是作文的首要工作,而现实中很多同学往往不善于把心中的故事和脑中的感悟转化为文字,正如舒婷诗中说的:“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思路打不开,层次理不清,已经是作文构思的最大“拦路虎”。这种情况下,试着利用歌词,可以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例如,罗大佑的歌曲《童年》,在描述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却又容易落入俗套的主题时,就分了“等待游戏的童年”、“迷迷糊糊的童年”、“这么孤单的童年”、“盼望长大的童年”等几个层次,结合每个层次中的不同意象,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童年印记,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
2.锤炼语言。
歌词作者本身就是文章高手,加之歌词的篇幅限制,必须要精炼华美、富含感情,还得有韵律,因此,一首好歌通常就是一首好诗,往往还会有多种修辞和表现手法,非常值得我们指导学生品味借鉴。如词作家阎肃歌词《长城长》中设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接着自答:“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既描绘了长城的伟岸(挑),绵长(大漠边关),祖国山河秀美(边关冷月);又突出了边防战士防守艰辛;还表达了不屈不挠的民族魂和凝聚力(华夏儿女心房),两句对仗工整,各有侧重,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意境深远,内涵丰富,是炼句的典范。又如方文山歌词《龙拳》中抒写民族自豪感的句子:“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非常有想象力,形神兼具,令人叫绝。此外,好多歌词为了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往往对反复、顶真、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了非常精妙的程度,都值得好好学习、运用。
3.涵养情操。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和细则中,“思想积极向上”、“感情真挚”是重要的考评要素,占了很大比重。这也对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个人感情感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和优秀歌曲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熏陶,弘扬真善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央视网票选的“观众最喜爱节目”中获得第一名的歌曲《天耀中华》,旋律铿锵激昂,感情深沉真挚,歌词优美大气,充满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能呼唤起埋藏在国人心底的共同信仰,像“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祥云飘四方,荣耀传天下”等词句,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感染他们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作文写作,有时直接引用就是文眼和亮点。此外,流行歌曲中还有诸多思念家乡、感恩父母、赞美友情、憧憬未来等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曲目,多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或朗诵、仿写,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和审美情趣,都有重要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也远比教师单纯说理要生动、深刻、管用。
总之,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手段的多元性,而时代的发展进步、学生心理的成长也要求教师主动呼应、积极创新,以音乐与流行歌曲为媒介,搭起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桥梁,既可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又可提升教师的亲和力,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使语文课堂可以乘着歌声的翅膀,快乐地飞向最美丽的地方。
【关键词】流行歌曲 语文教学 引导 品鉴 创作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24-02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音乐总是伴随着生活静静流淌,也伴随着中学生快乐成长,学习、演唱、交流流行歌曲是他们重要的青春印记,一场歌星的演唱会可以让他们热血沸腾,一首好听的歌曲可以让他们触动灵魂,所以我们常遇见不爱学习的学生,却很少见到不爱听歌的孩子。为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语文教学很有必要利用流行音乐歌词生动通俗、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特点,实施音乐与文学的联姻与再造,拓展大语文空间,提升大课堂实效。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努力:
一、导——移情入文,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其重要功能是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教学重点。导语的形式与质量就直接影响了整个课堂的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提高导语的质量,是必须认真考虑并注重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要善于运用音乐导入在创设良好情境、优化课堂氛围、凝聚学生合力等方面的独到作用,认真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主题思想一致的音乐作品或片段,进行导入教学。例如在讲解《鸿门宴》时,可以打破介绍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传统导入方式,用电视剧《汉刘邦》的插曲《大风歌》导入,让学生在短暂的曲调中感受刘邦的远大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情怀,听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和雄浑深沉的演唱,学生自然会深受震撼,对于刘邦的人物性格也有了更全面直观的理解,也更吸引了他们进一步探究鸿门宴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兴趣,既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又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加深了学习印象。
二、读——融会贯通,和谐共促
在语文教学和备考中,阅读鉴赏始终是重点,也是难点,必须成为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的突破点。诸多流行歌曲都从诗文中吸收养分,甚至是直接化用,为此,在诗文阅读鉴赏与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流行歌曲作为阅读训练的范本和素材,拓展学生理解能力。例如优秀歌曲《乡愁不老》的歌词,在表现熟悉而又难以捉摸的乡愁方面,用了“江南的雨”、“塞北的雪”、“爷爷的故事”、“儿时的歌谣”、 “门前张望的槐”、“村头招手的柳”等具体可感、温暖可亲的意象,使乡愁成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使大江南北的游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印记,又用“最疼是乡愁”、“不老是乡愁”作为对乡愁最本质特点的概括,一气呵成,一咏三叹,是指导学生提高概括提炼能力的标本。同时,还可将这首歌词与余光中诗歌《乡愁四韵》中“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等意象作类比解读,与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的《一壶乡愁》中“我温了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作对照解读,帮助学生强化印象,理解这种用反复咏叹、多角度、多层次手法表达主题的写作方式,提高对类似题材阅读材料的解构能力。
三、写——巧思妙用,增光添彩
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语文素养大检阅。在提高写作能力的要素中,博览群书、洞明世事,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生活感悟是基础,而音乐这样的辅助元素也对一篇作文的“成色”至关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1.拓宽思路。
审题构思是作文的首要工作,而现实中很多同学往往不善于把心中的故事和脑中的感悟转化为文字,正如舒婷诗中说的:“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思路打不开,层次理不清,已经是作文构思的最大“拦路虎”。这种情况下,试着利用歌词,可以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例如,罗大佑的歌曲《童年》,在描述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却又容易落入俗套的主题时,就分了“等待游戏的童年”、“迷迷糊糊的童年”、“这么孤单的童年”、“盼望长大的童年”等几个层次,结合每个层次中的不同意象,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童年印记,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
2.锤炼语言。
歌词作者本身就是文章高手,加之歌词的篇幅限制,必须要精炼华美、富含感情,还得有韵律,因此,一首好歌通常就是一首好诗,往往还会有多种修辞和表现手法,非常值得我们指导学生品味借鉴。如词作家阎肃歌词《长城长》中设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接着自答:“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既描绘了长城的伟岸(挑),绵长(大漠边关),祖国山河秀美(边关冷月);又突出了边防战士防守艰辛;还表达了不屈不挠的民族魂和凝聚力(华夏儿女心房),两句对仗工整,各有侧重,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意境深远,内涵丰富,是炼句的典范。又如方文山歌词《龙拳》中抒写民族自豪感的句子:“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非常有想象力,形神兼具,令人叫绝。此外,好多歌词为了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往往对反复、顶真、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了非常精妙的程度,都值得好好学习、运用。
3.涵养情操。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和细则中,“思想积极向上”、“感情真挚”是重要的考评要素,占了很大比重。这也对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个人感情感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和优秀歌曲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熏陶,弘扬真善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央视网票选的“观众最喜爱节目”中获得第一名的歌曲《天耀中华》,旋律铿锵激昂,感情深沉真挚,歌词优美大气,充满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能呼唤起埋藏在国人心底的共同信仰,像“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祥云飘四方,荣耀传天下”等词句,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感染他们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作文写作,有时直接引用就是文眼和亮点。此外,流行歌曲中还有诸多思念家乡、感恩父母、赞美友情、憧憬未来等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曲目,多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或朗诵、仿写,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和审美情趣,都有重要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也远比教师单纯说理要生动、深刻、管用。
总之,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手段的多元性,而时代的发展进步、学生心理的成长也要求教师主动呼应、积极创新,以音乐与流行歌曲为媒介,搭起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桥梁,既可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又可提升教师的亲和力,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使语文课堂可以乘着歌声的翅膀,快乐地飞向最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