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来,全国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着教学改革,不论是日常教学还是科研课题的研究,很多人都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研究师生的角色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等。其实,我认为优化课堂结构,最实在的做法就是让孩子们乐学、会学、会用。
一、激趣,让孩子乐学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创设民主氛围,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已经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从年龄特点看“兴趣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语言的丰富、深奥以及数学知识的抽象,对小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接受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乐意在其中遨游呢?“兴趣”是关键,兴趣是铸就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是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爱学,才能促进孩子们主动去探究知识。因此说,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创造型的,应该创造出各种措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的进入探究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生动形象的歌曲……都可以创设情境。
二、注重学法渗透,让孩子会学
对教学的理解,传统教学观把它看成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显然,在这个工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具有绝对的权威。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转化为“学”,使学生由被支配地位转化为“支配地位”,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运用各种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了“猜想——验证”的方法,先让孩子们观察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猜想,它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在尽可能的猜想后,鼓励学生通过拆、剪、拼图等方法,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验证的过程中,有能力的可以独立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小组合作解决,经过十几分钟的操作,孩子们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关。通过实践、运用,孩子们现在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一方法学习新知识,例如:乘法分配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圆的周长、圆锥的体积等知识都可以运用“猜想——验证”这一方法。通过一节课,两节课的教师引导,抽象出一种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让孩子们真正学会了运用方法——会学,使学生能力真正提高了。
数学知识如此,语文学科也一样,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孩子会读书,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在执教时进行过“主题式阅读法”的研究,以一篇为例,以同一主题为训练群,如: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师生共同学习了《石灰吟》一诗,通过学习,孩子们掌握了作者是借一种事物的特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物言志”的写法,在此基础上,我激励孩子们自学《竹石》、《梅花》等诗,孩子们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去欣赏了其他古诗,他们学得津津有味,是那样的有成就感。除此之外,我还专门开设了阅读系列训练课,在课堂中,介绍了多种阅读法,有想象法、联系时代背景法、图文结合法、联系生活实际法、以读促思法。
三、抓住时机,为孩子们创设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孩子们做到学以致用
一次成功的体验,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我在执教《穷人》一课时,当课文内容快结束时,有一个孩子突然问道:桑娜和渔夫家里那样穷,又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将来的生活会怎样呢?听了这个问题,我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圆孩子们一个作家之梦,于是便引导:是呀!本来就够贫穷的生活,如今又多了两口人,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不想去写一下吗?听了我的话,他们眼睛一亮,瞬间,便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写桑娜一家以后的生活很清苦,但他们一家过得很温馨,互相体贴,互相照顾;有的说,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后找到了好工作,他们对桑娜夫妇很孝顺;有的说,他们的善良终于感动了上帝,让他们在海边捡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钻石,从此他们一家过上了幸福生活……虽然孩子们的想法还有些稚嫩,但通过这一创作,让我们看出了孩子们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达到了会用的目的,并且也大大激励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他们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是一项任务。
通过几年地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们乐学,交给孩子们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新知识的过程,创设机会,让孩子们学会迁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教师永远都要研究的课题。因为,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必备因素。
【作者单位:新宾县平顶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
一、激趣,让孩子乐学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创设民主氛围,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已经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从年龄特点看“兴趣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语言的丰富、深奥以及数学知识的抽象,对小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接受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乐意在其中遨游呢?“兴趣”是关键,兴趣是铸就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是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爱学,才能促进孩子们主动去探究知识。因此说,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创造型的,应该创造出各种措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的进入探究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生动形象的歌曲……都可以创设情境。
二、注重学法渗透,让孩子会学
对教学的理解,传统教学观把它看成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显然,在这个工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具有绝对的权威。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转化为“学”,使学生由被支配地位转化为“支配地位”,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运用各种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了“猜想——验证”的方法,先让孩子们观察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猜想,它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在尽可能的猜想后,鼓励学生通过拆、剪、拼图等方法,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验证的过程中,有能力的可以独立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小组合作解决,经过十几分钟的操作,孩子们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关。通过实践、运用,孩子们现在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一方法学习新知识,例如:乘法分配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圆的周长、圆锥的体积等知识都可以运用“猜想——验证”这一方法。通过一节课,两节课的教师引导,抽象出一种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让孩子们真正学会了运用方法——会学,使学生能力真正提高了。
数学知识如此,语文学科也一样,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孩子会读书,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在执教时进行过“主题式阅读法”的研究,以一篇为例,以同一主题为训练群,如: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师生共同学习了《石灰吟》一诗,通过学习,孩子们掌握了作者是借一种事物的特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物言志”的写法,在此基础上,我激励孩子们自学《竹石》、《梅花》等诗,孩子们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去欣赏了其他古诗,他们学得津津有味,是那样的有成就感。除此之外,我还专门开设了阅读系列训练课,在课堂中,介绍了多种阅读法,有想象法、联系时代背景法、图文结合法、联系生活实际法、以读促思法。
三、抓住时机,为孩子们创设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孩子们做到学以致用
一次成功的体验,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我在执教《穷人》一课时,当课文内容快结束时,有一个孩子突然问道:桑娜和渔夫家里那样穷,又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将来的生活会怎样呢?听了这个问题,我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圆孩子们一个作家之梦,于是便引导:是呀!本来就够贫穷的生活,如今又多了两口人,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不想去写一下吗?听了我的话,他们眼睛一亮,瞬间,便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写桑娜一家以后的生活很清苦,但他们一家过得很温馨,互相体贴,互相照顾;有的说,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后找到了好工作,他们对桑娜夫妇很孝顺;有的说,他们的善良终于感动了上帝,让他们在海边捡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钻石,从此他们一家过上了幸福生活……虽然孩子们的想法还有些稚嫩,但通过这一创作,让我们看出了孩子们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达到了会用的目的,并且也大大激励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他们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是一项任务。
通过几年地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们乐学,交给孩子们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新知识的过程,创设机会,让孩子们学会迁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教师永远都要研究的课题。因为,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必备因素。
【作者单位:新宾县平顶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