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才会使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一句过激的言词,一个不信任的眼神,都是不和谐的音符。抓住闪光点,及时表扬与鼓励,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兴奋、乐学、愿学的最佳求知状态,才能获取最佳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艺术在于用真情感染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情,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那么肯定学不好这个学科。因此,教师要多对学生实施“微笑教学”,用真情感染学生。
二、重视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教学基本功,方能赢得学生心悦诚服的敬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其实,就现代教育观点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是源头活水”。对于语文教师,学生往往会有更多的要求,希望教师知识渊博、热情大方而又充满活力。现代教育更是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三、创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善于联想,对枯燥的内容进行加工,将抽象概念通过生动风趣的实例表现。
1.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由沉闷转向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背后蕴涵的哲理。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语文教学鲜活起来。
2.创设教学情境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采用“情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加强情感教学。备课时,除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所见所闻,细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说过:“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自然出现的。他必须自己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趣、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
3.诱发预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采取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知识。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这篇课文的作者用朴素而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文中描写的画面引人入胜,令人遐想,使我们读了以后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北国。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先认真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画面,把你们对某个画面的感受画下来。”最后,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效果很好,有的学生还把自己阅读的感觉画了出来。
4.改进教法学法
小学生大都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上一味因循守旧,不能出新出活,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久而久之势必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条、呆板,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所以课堂教学要体现艺术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口、动手,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知识。
四、举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除了课堂上40分钟进行新颖教学外,教师也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各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猜灯谜等,组织文学爱好小组,经常开展笔会活动,成立通讯组报道校内外的好人好事……这些能促使学生重温课文的内容,巩固了学习过的内容。对于《奴隶英雄》的学习,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感到好玩,因而非常乐于参加。因此,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方法、手段,使他们重视语文学习,使其增加兴趣。一个教师不仅要探索学科的知识系统,更要努力探索完成知识系统传递中的控制论系统,科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學的最终目标。◆(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太阳学校)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才会使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一句过激的言词,一个不信任的眼神,都是不和谐的音符。抓住闪光点,及时表扬与鼓励,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兴奋、乐学、愿学的最佳求知状态,才能获取最佳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艺术在于用真情感染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情,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那么肯定学不好这个学科。因此,教师要多对学生实施“微笑教学”,用真情感染学生。
二、重视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教学基本功,方能赢得学生心悦诚服的敬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其实,就现代教育观点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是源头活水”。对于语文教师,学生往往会有更多的要求,希望教师知识渊博、热情大方而又充满活力。现代教育更是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三、创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善于联想,对枯燥的内容进行加工,将抽象概念通过生动风趣的实例表现。
1.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由沉闷转向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背后蕴涵的哲理。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语文教学鲜活起来。
2.创设教学情境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采用“情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加强情感教学。备课时,除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所见所闻,细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说过:“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自然出现的。他必须自己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趣、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
3.诱发预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采取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知识。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这篇课文的作者用朴素而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文中描写的画面引人入胜,令人遐想,使我们读了以后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北国。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先认真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画面,把你们对某个画面的感受画下来。”最后,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效果很好,有的学生还把自己阅读的感觉画了出来。
4.改进教法学法
小学生大都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上一味因循守旧,不能出新出活,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久而久之势必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条、呆板,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所以课堂教学要体现艺术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口、动手,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知识。
四、举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除了课堂上40分钟进行新颖教学外,教师也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各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猜灯谜等,组织文学爱好小组,经常开展笔会活动,成立通讯组报道校内外的好人好事……这些能促使学生重温课文的内容,巩固了学习过的内容。对于《奴隶英雄》的学习,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感到好玩,因而非常乐于参加。因此,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方法、手段,使他们重视语文学习,使其增加兴趣。一个教师不仅要探索学科的知识系统,更要努力探索完成知识系统传递中的控制论系统,科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學的最终目标。◆(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太阳学校)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