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迫在眉睫,这一重大现实课题也提上了各地市政府的工作日程。宿州市也在不断地探索,“城管服务超市”是其创新举措之一。面对城市管理中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风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以“小超市大民生”为主旨的城管服务超市。文章指出推动城管服务超市常态化管理存在着诸多困境:民众知晓率低、社会力量参与有限、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服务内容尚不能与时俱进等,并结合宿州的具体实际建言献策,以期对其他城市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治理;市域治理现代化;城市治理;城管服务超市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4.0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上升到了新高度。在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门店骑门经营、占道停车等现象屡见不鲜;“露天烧烤”、渣土车灰尘飞扬等问题时有曝光;脏车、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等时有发生;城管围观执法、跪地执法等现象以及城管和摊贩互跪系列案件等引人热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更好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宿州市在不断摸索与实践,“城管服务超市”就是其创新举措之一。
1 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上的具体实践
1.1 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4年,中国推动联合国设立“世界城市日”(10月31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总主题,每年设置年度主题。“城市如何能让生活更美好”,必须回到城市治理的本原,回答城市治理为了谁的价值属性问题,还原城市社会治理的底色。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管服务超市”平台以“小超市,大民生”荣获2016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的需求出发,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理环节,聚焦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走近群众身边,开展“供水管家进社区服务,园林服务超市绿化生活”等活动;拓展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推动多形式服务载体的建设(固定超市和流动超市、实体超市和虚拟超市相结合);拓宽工作范围,有效使用市年度考核城市管理得分项,统筹相关部门共建城管服务超市;转变工作思路,优化工作业务流程,缩短市民反映问题的行政链条,全力打造“四心”(贴心、真心、诚心、热心)服务品牌。
1.2 特色:实行“多个渠道接水、一个池子蓄水,多个口子放水”的运行模式,建立零距离服务互动机制
“城管服务超市”平台按照“找得到人,解得了难,办得好事,交得上心”的思路,“既要办得了,也要辦得快,更要办得好”的要求,实行“多个渠道接水、一个池子蓄水、多个口子放水”的运行模式。“多个渠道接水”:在街头巷尾和公园等人口密集的地区设立了15座“宿州城管服务超市”亭,5座园林服务超市,3个社区超市服务点,4个流动“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工作室,并开发了“宿州城管服务超市”系统,拥有一个监督指挥中心,市、区二级平台,“12319”城管服务热线和微信服务平台;“一个池子蓄水”:将市民建言献策及投诉案件全部汇集到“城管服务超市”平台,由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派发、反馈、考核;“多个口子放水”:按照职能划分,由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平台管理,一个平台考核”,坚持“第一时间受理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处置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评价处置绩效”的工作标准,达到群众诉求“有人办、迅速办,群众满意”的总体运行目标,建立“零距离沟通、零距离互动、零距离服务”的互动机制。
1.3 亮色:实现“大联动,微治理”,形塑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城管服务超市”实施的“大联动,微治理”高度契合了这一要求。秉承“人民城市,共建共享”的理念,设立“宿州城管服务超市”,积极创新“城管+”的思维(城管+市民、城管+社区、城管+部门),完善12319服务热线,推出微信公众号,吸引退休干部、专家教授、文化名人等人才资源;推动多元共治,与群众议事委员会、“三说一听”制度等相辅相承,匹配使用,不断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企事业单位共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共治、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科技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形塑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 “城管服务超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2.1 民众知晓率低,社会力量参与有限
2.1.1 “城管服务超市”平台受理案件渠道使用频率差异巨大
“城管服务超市”平台分供水服务热线投诉、12319电话投诉、城管服务超市岗亭(固定点和流动点)、12345市长热线来件及其他。其中,平台供水服务热线使用频率最高,12319电话投诉次之,城管服务超市岗亭2016年因承接公共自行车业务办理,受理案件井喷,随之慢慢饱和,趋于平稳。可以说,“城管服务超市”受理案件来源范围狭窄,多集中在供水热线,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2019年11月,平台受理案件共1604件,其中供水服务热线有1563件,“供水服务热线”投诉占平台受理案件的97.44%。
2.1.2 部分市民存在畏惧心理,主体意识淡漠 “城管服务超市”需要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参与来完成。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有一小部分市民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城市建设的诸多事宜束之高阁;也有一小部分市民,尤其是游商(小摊贩)这样一个群体,对城管有着天然的排斥和畏惧。长期以来,游商(小摊贩)和城管之间形成了管与被管的紧张关系;城管在维持城市管理秩序时,矛盾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游商基于谋生的基本诉求,占道经营时有发生,其往往存在非暴力不合作、对着干的心态,自觉主动参与进来相对不易,主体意识淡漠。
从每月案件受理的情况来看,依然依靠监督员上报这种形式,2019年11月,受理案件5605件,其中监督员上报3750件,占比为66.9%。在宿州人流量较多的街头巷尾和公园周边的城管服务超市岗亭13座,人们对岗亭存有敬畏之心,有需求的民众并未真正走进岗亭寻求帮助。
2.2 社会治理方式尚需规范,服务内容尚不能与时俱进
2.2.1 业务包容度不够,系统兼容性不够
“城管服务超市” 平台上各单位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够,平台业务拓展度不够,供水缴费、供热、供气缴费等传统业务仍占主流。2013年宿州供水公司就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宿州供水服务号”,通过这个微信公众号可以查询缴纳水电费等相关信息;2015年“供水管家”入驻“城管服务超市”,入驻后,原供水服务微信号仍能缴纳水费,然而“城管服务超市”仅仅是在固定岗亭缴纳水费,而在虚拟点“城管服务超市”微信公众号下尚不能缴纳水费,业务包容度不够。
2.2.2 “城管服务超市”解决方式单一,对有些需求束手无策
“城管服务超市”平台解决问题单一,更多采取的是行政强制,对不合规不合法的问题不能尽快处理,然而对于居民而言均是正当需求的错位和矛盾,解决相对不易,甚至有点束手无策。曾有位居民反映小区门口有大车出入,影响其休息,是否能设置障碍不允许大车出入。“城管服务超市”接下任务后,调查出此处是消防通道,不能堵,和公安局、交通局沟通后,此路段不是严管也不是严控,另外大车司机就住在这个小区内……城管服务超市对类似的问题有点束手无策,居民是合理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会影响到其他居民的正常权利的使用,这样的需求难以满足,处理两难。
2.3 城市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整体来看,城市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其中有一部分人员是聘用制,临时用工人员,学历水平、能力素质不一,甚至有些城市管理者公共服务精神不足,存在着“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的错误思想。当下,城管围观执法、跪地执法等现象以及城管和摊贩互跪系列案件不仅体现了作为城管和游商这些群体的无奈,也体现了部分城管人员的治理能力仍需提高。
3 “城管服务超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3.1 培育公民参与和志愿精神,促进社会治理的多主体协同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政治热情虽有很大高涨,但如何依法有序理性参与,如何更好地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公民参与治理的效能?培育公民参与和志愿精神不容忽视。
一是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城市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才能人人享有城市治理的效能,让每个公民都知晓城市的美好与每个人是休戚相关的。借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充分发挥城市治理委员会高位监督指挥作用,完善“四意合一”治理模式;吸引更多的退休干部、专家教授、文化名人等加入“群议委”,充实壮大群议委的力量。
二是广辟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广辟途径,切实贴近市民生活,推广宣传好,让每一位居民都知道它,用好它、做好它,克服畏惧心理,不断提升“城管服务超市”的使用率。
三是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和良好习惯。让每个公民从自身的小事做起。比如不随便拉扯电线充电,电动车不随意乱停放,垃圾要分类,不能随意丢弃,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破坏。
3.2 制订治理工具一揽子计划,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
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已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智慧治理融入了城市发展底色,用数字应用新技术重构治理逻辑、动态展现治理全景。城市治理的智慧化、网格化管理,对社会治理工具弹性选择,寻求社会治理工具创新。合理配置各种工具,制订社会治理工具一揽子计划,根据不同的城市群体设计弹性的治理工具组合,由公众自由选择。
一是做好治理工具的准入秩序:注重隐私性、安全性、便捷性和合法性;破除数字化带来的信息孤岛或数据烟囱,打破各部门的数据统计口径不同而造成的数据打架等问题。
二是做好治理工具的社会化运作: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有序参与,注重策略性合作。监督员上报,由网格管理员主动收集问题上报的比重下降,微信微博等电子化数字化设备有效使用,有效引进智慧化工具。在重要路口和街点安装带扩音设置的视频和探头,远程管理;购进智慧机器人,开启实时互动;推动智慧园林、智慧河道、智慧环卫、智慧供水等智慧化系统平台建设,对关键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互联共享。
三是推进“城管服务超市”系统的兼容性:能有效链接各种生活缴费资源,提升使用效率。根据参与的各主体业务需求,大力整合各部门单位及社会各主体的资源和数据,完善功能应用模块,共享信息数据、共用平台资源,在互利共赢中有效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以制度形塑行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为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要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进程,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涉及的方方面面,其主攻方向包含不断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善于用制度来更好地规范行为。
一是优化城市治理的市级层面的规划设计,强调设计的前瞻性和连贯性。市域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有城市建设、环境整合、民生诉求等,存在碎片化现象,需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藩篱,有效规避城市的碎片化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做到全方位的联勤联动。 二是科学规范决策流程,做到政策决策透明化和公开化。给予渠道反映社会成员的共同心声,决策初衷遵循社会成员的共同意愿;决策过程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决策征求意见反馈,有依有据,充分展示公众意见采纳程度;摒弃“只为上级负责不为群众负责”的错误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塑良好的政治生态。
三是市域社会治理制度化建设,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方面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找准城市管理与群众要求之间的差距,细分群众诉求,把握好群众诉求脉搏,切实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另一方面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忧患意识和干事创业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员工队伍的培训机制建设,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做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党的建设无缝对接,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晓萍,董家鸣.城市社会治理的三维理论认知:底色、特色与亮色[J].中国行政管理,2019(5):60-66.
[2] 姜永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J].唯实,2019(10):64-66.
[3] 陶希东.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全球经验与中国道路[J].南京社会科学,2017(1):62-70.
[4] 叶敏.政党组织社会:中国式社会治理创新之道[J].探索,2018(4):117-122.
[5]沈费伟,张丙宣.项目制: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与逻辑[J].长白学刊,2019(3).
[6]张向达,姜洋.政府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定位、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14-17.
[7]张海波.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3):64-73.
[8]王爽.大数据时代与社会治理创新[J].党政干部学刊,2019(3):37-42.
[9]王思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其贡献——对服务型治理的再理解[J].社会治理,2015(1):49-57.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宿州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案例研究”(项目编号:QS2019044)。
[作者簡介]秦寒(1982—),女,河南镇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治理、人力资源管理;杜林(1965—),男,安徽宿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关键词]社会治理;市域治理现代化;城市治理;城管服务超市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4.0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上升到了新高度。在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门店骑门经营、占道停车等现象屡见不鲜;“露天烧烤”、渣土车灰尘飞扬等问题时有曝光;脏车、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等时有发生;城管围观执法、跪地执法等现象以及城管和摊贩互跪系列案件等引人热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更好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宿州市在不断摸索与实践,“城管服务超市”就是其创新举措之一。
1 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上的具体实践
1.1 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4年,中国推动联合国设立“世界城市日”(10月31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总主题,每年设置年度主题。“城市如何能让生活更美好”,必须回到城市治理的本原,回答城市治理为了谁的价值属性问题,还原城市社会治理的底色。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管服务超市”平台以“小超市,大民生”荣获2016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的需求出发,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理环节,聚焦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走近群众身边,开展“供水管家进社区服务,园林服务超市绿化生活”等活动;拓展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推动多形式服务载体的建设(固定超市和流动超市、实体超市和虚拟超市相结合);拓宽工作范围,有效使用市年度考核城市管理得分项,统筹相关部门共建城管服务超市;转变工作思路,优化工作业务流程,缩短市民反映问题的行政链条,全力打造“四心”(贴心、真心、诚心、热心)服务品牌。
1.2 特色:实行“多个渠道接水、一个池子蓄水,多个口子放水”的运行模式,建立零距离服务互动机制
“城管服务超市”平台按照“找得到人,解得了难,办得好事,交得上心”的思路,“既要办得了,也要辦得快,更要办得好”的要求,实行“多个渠道接水、一个池子蓄水、多个口子放水”的运行模式。“多个渠道接水”:在街头巷尾和公园等人口密集的地区设立了15座“宿州城管服务超市”亭,5座园林服务超市,3个社区超市服务点,4个流动“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工作室,并开发了“宿州城管服务超市”系统,拥有一个监督指挥中心,市、区二级平台,“12319”城管服务热线和微信服务平台;“一个池子蓄水”:将市民建言献策及投诉案件全部汇集到“城管服务超市”平台,由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派发、反馈、考核;“多个口子放水”:按照职能划分,由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平台管理,一个平台考核”,坚持“第一时间受理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处置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评价处置绩效”的工作标准,达到群众诉求“有人办、迅速办,群众满意”的总体运行目标,建立“零距离沟通、零距离互动、零距离服务”的互动机制。
1.3 亮色:实现“大联动,微治理”,形塑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城管服务超市”实施的“大联动,微治理”高度契合了这一要求。秉承“人民城市,共建共享”的理念,设立“宿州城管服务超市”,积极创新“城管+”的思维(城管+市民、城管+社区、城管+部门),完善12319服务热线,推出微信公众号,吸引退休干部、专家教授、文化名人等人才资源;推动多元共治,与群众议事委员会、“三说一听”制度等相辅相承,匹配使用,不断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企事业单位共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共治、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科技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形塑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 “城管服务超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2.1 民众知晓率低,社会力量参与有限
2.1.1 “城管服务超市”平台受理案件渠道使用频率差异巨大
“城管服务超市”平台分供水服务热线投诉、12319电话投诉、城管服务超市岗亭(固定点和流动点)、12345市长热线来件及其他。其中,平台供水服务热线使用频率最高,12319电话投诉次之,城管服务超市岗亭2016年因承接公共自行车业务办理,受理案件井喷,随之慢慢饱和,趋于平稳。可以说,“城管服务超市”受理案件来源范围狭窄,多集中在供水热线,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2019年11月,平台受理案件共1604件,其中供水服务热线有1563件,“供水服务热线”投诉占平台受理案件的97.44%。
2.1.2 部分市民存在畏惧心理,主体意识淡漠 “城管服务超市”需要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参与来完成。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有一小部分市民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城市建设的诸多事宜束之高阁;也有一小部分市民,尤其是游商(小摊贩)这样一个群体,对城管有着天然的排斥和畏惧。长期以来,游商(小摊贩)和城管之间形成了管与被管的紧张关系;城管在维持城市管理秩序时,矛盾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游商基于谋生的基本诉求,占道经营时有发生,其往往存在非暴力不合作、对着干的心态,自觉主动参与进来相对不易,主体意识淡漠。
从每月案件受理的情况来看,依然依靠监督员上报这种形式,2019年11月,受理案件5605件,其中监督员上报3750件,占比为66.9%。在宿州人流量较多的街头巷尾和公园周边的城管服务超市岗亭13座,人们对岗亭存有敬畏之心,有需求的民众并未真正走进岗亭寻求帮助。
2.2 社会治理方式尚需规范,服务内容尚不能与时俱进
2.2.1 业务包容度不够,系统兼容性不够
“城管服务超市” 平台上各单位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够,平台业务拓展度不够,供水缴费、供热、供气缴费等传统业务仍占主流。2013年宿州供水公司就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宿州供水服务号”,通过这个微信公众号可以查询缴纳水电费等相关信息;2015年“供水管家”入驻“城管服务超市”,入驻后,原供水服务微信号仍能缴纳水费,然而“城管服务超市”仅仅是在固定岗亭缴纳水费,而在虚拟点“城管服务超市”微信公众号下尚不能缴纳水费,业务包容度不够。
2.2.2 “城管服务超市”解决方式单一,对有些需求束手无策
“城管服务超市”平台解决问题单一,更多采取的是行政强制,对不合规不合法的问题不能尽快处理,然而对于居民而言均是正当需求的错位和矛盾,解决相对不易,甚至有点束手无策。曾有位居民反映小区门口有大车出入,影响其休息,是否能设置障碍不允许大车出入。“城管服务超市”接下任务后,调查出此处是消防通道,不能堵,和公安局、交通局沟通后,此路段不是严管也不是严控,另外大车司机就住在这个小区内……城管服务超市对类似的问题有点束手无策,居民是合理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会影响到其他居民的正常权利的使用,这样的需求难以满足,处理两难。
2.3 城市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整体来看,城市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其中有一部分人员是聘用制,临时用工人员,学历水平、能力素质不一,甚至有些城市管理者公共服务精神不足,存在着“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的错误思想。当下,城管围观执法、跪地执法等现象以及城管和摊贩互跪系列案件不仅体现了作为城管和游商这些群体的无奈,也体现了部分城管人员的治理能力仍需提高。
3 “城管服务超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3.1 培育公民参与和志愿精神,促进社会治理的多主体协同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政治热情虽有很大高涨,但如何依法有序理性参与,如何更好地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公民参与治理的效能?培育公民参与和志愿精神不容忽视。
一是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城市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才能人人享有城市治理的效能,让每个公民都知晓城市的美好与每个人是休戚相关的。借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充分发挥城市治理委员会高位监督指挥作用,完善“四意合一”治理模式;吸引更多的退休干部、专家教授、文化名人等加入“群议委”,充实壮大群议委的力量。
二是广辟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广辟途径,切实贴近市民生活,推广宣传好,让每一位居民都知道它,用好它、做好它,克服畏惧心理,不断提升“城管服务超市”的使用率。
三是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和良好习惯。让每个公民从自身的小事做起。比如不随便拉扯电线充电,电动车不随意乱停放,垃圾要分类,不能随意丢弃,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破坏。
3.2 制订治理工具一揽子计划,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
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已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智慧治理融入了城市发展底色,用数字应用新技术重构治理逻辑、动态展现治理全景。城市治理的智慧化、网格化管理,对社会治理工具弹性选择,寻求社会治理工具创新。合理配置各种工具,制订社会治理工具一揽子计划,根据不同的城市群体设计弹性的治理工具组合,由公众自由选择。
一是做好治理工具的准入秩序:注重隐私性、安全性、便捷性和合法性;破除数字化带来的信息孤岛或数据烟囱,打破各部门的数据统计口径不同而造成的数据打架等问题。
二是做好治理工具的社会化运作: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有序参与,注重策略性合作。监督员上报,由网格管理员主动收集问题上报的比重下降,微信微博等电子化数字化设备有效使用,有效引进智慧化工具。在重要路口和街点安装带扩音设置的视频和探头,远程管理;购进智慧机器人,开启实时互动;推动智慧园林、智慧河道、智慧环卫、智慧供水等智慧化系统平台建设,对关键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互联共享。
三是推进“城管服务超市”系统的兼容性:能有效链接各种生活缴费资源,提升使用效率。根据参与的各主体业务需求,大力整合各部门单位及社会各主体的资源和数据,完善功能应用模块,共享信息数据、共用平台资源,在互利共赢中有效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以制度形塑行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为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要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进程,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涉及的方方面面,其主攻方向包含不断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善于用制度来更好地规范行为。
一是优化城市治理的市级层面的规划设计,强调设计的前瞻性和连贯性。市域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有城市建设、环境整合、民生诉求等,存在碎片化现象,需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藩篱,有效规避城市的碎片化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做到全方位的联勤联动。 二是科学规范决策流程,做到政策决策透明化和公开化。给予渠道反映社会成员的共同心声,决策初衷遵循社会成员的共同意愿;决策过程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决策征求意见反馈,有依有据,充分展示公众意见采纳程度;摒弃“只为上级负责不为群众负责”的错误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塑良好的政治生态。
三是市域社会治理制度化建设,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方面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找准城市管理与群众要求之间的差距,细分群众诉求,把握好群众诉求脉搏,切实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另一方面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忧患意识和干事创业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员工队伍的培训机制建设,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做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党的建设无缝对接,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晓萍,董家鸣.城市社会治理的三维理论认知:底色、特色与亮色[J].中国行政管理,2019(5):60-66.
[2] 姜永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J].唯实,2019(10):64-66.
[3] 陶希东.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全球经验与中国道路[J].南京社会科学,2017(1):62-70.
[4] 叶敏.政党组织社会:中国式社会治理创新之道[J].探索,2018(4):117-122.
[5]沈费伟,张丙宣.项目制: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与逻辑[J].长白学刊,2019(3).
[6]张向达,姜洋.政府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定位、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14-17.
[7]张海波.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3):64-73.
[8]王爽.大数据时代与社会治理创新[J].党政干部学刊,2019(3):37-42.
[9]王思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其贡献——对服务型治理的再理解[J].社会治理,2015(1):49-57.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宿州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案例研究”(项目编号:QS2019044)。
[作者簡介]秦寒(1982—),女,河南镇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治理、人力资源管理;杜林(1965—),男,安徽宿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