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灌溉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处理Ⅰ水分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灌溉田,处理Ⅱ常规灌溉田。结果:处理Ⅰ用水量5060立方米/公顷,处理Ⅱ用水量为6240立方米/公顷,每公顷节水1180立方米/公顷。水稻生育期调查结果,处理Ⅰ较处理Ⅱ分蘖期提前2天,齐穗期提前3天,成熟期提前4天。处理Ⅰ较处理Ⅱ株高增加2.3厘米,穗长增加1.6厘米,每平方米穗数增加26穗,穗着粒数增加6.1粒,结实率提高2.6%,增产率达5.93%。结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比常规灌溉技术节约用水量,并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Q17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3.011
水稻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是稻属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在世界范围内居第二位[1],大约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1/6,国家总耕地面积大约1.8亿公顷[2],水稻种植面积0.45亿公顷,全国农作物总用水占社会用水70%,水稻灌溉用水占全国农作物总用水90%,黑龙江省水稻灌溉用水占农作物用水的96%。黑龙江省水稻产区节水灌溉技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水稻产区水资源短缺节水灌溉技术应得到重视[3]。
黑龙江省水稻产区水资源包括可利用和有可能利用水源,水资源有足够数量和合适质量,满足黑龙江省水稻产区在水稻生长阶段需要时间内具体利用需求[4]。黑龙江省水稻产区水稻应用节水自动控水系统进行节水灌溉技术试验,节水自动控水系统节水增效操作简便。水稻生长阶段中,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层“浅、湿、干”的需求精确控制灌溉水位深度。黑龙江省水稻产区水稻应用节水自动控水系统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水稻田进行节水自动控水系统应用试验[5]。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
本试验于2016年进行,试验地点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科技园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土壤全氮0.135%,速效氮155.6毫克/公斤,速效磷65.6 毫克/公斤,速效钾156.2 毫克/公斤,有机质3.00%,pH为6.80。
1.2 供试水稻品种
垦稻24。
1.3 肥料施用方法
尿素(含氮46%)、二铵(N18%,P2O546%)、硫酸钾(K2O50%),施肥量为商品量450 公斤/公頃,生育期施肥量尿素按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施用,硫酸钾按基肥:穗肥=1∶1施用,二铵做基肥一次性施用。
1.4 供试设备
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西安通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5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处理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灌溉田,依据水稻不同生育时秧本田对水位深度要求,水位深度精确控制(精度±2毫米);处理Ⅱ对照田,常规水层管理。试验区面积1亩。
每次灌水深度测水层并检查自动阀门开启、关闭具体情况。处理Ⅰ、Ⅱ不同生育期适时进行田间调查和成熟期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年份气象条件分析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4~9月)降雨量正常400.6毫米。插秧期与抽穗期和灌浆期气温正常,水稻后期生长8月份气温较常年高对水稻有利。
2.2 节水灌溉用水量调查
处理Ⅰ用水量5060立方米/公顷,处理Ⅱ用水量为6240立方米/公顷,公顷节水1180立方米/公顷,见表1。
2.3 节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稻生育期调查,处理Ⅰ较处理Ⅱ返青期与分蘖期提前2天,抽穗期与齐穗期提前3天,成熟期提前4天,见表2。
2.4 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处理Ⅰ较处理Ⅱ株高增加2.3厘米,穗长增加1.6厘米,每平方米穗数增加26穗,穗粒数增加6.1粒,结实率提高2.6%,增产率达5.93%,见表3。
3 结论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4~9月)降雨量正常400.6毫米。插秧期与抽穗期和灌浆期气温正常,水稻后期生长8月份气温较常年高对水稻有利。
处理Ⅰ用水量5060立方米/公顷,处理Ⅱ用水量为6240立方米/公顷,公顷节水1180立方米/公顷。
水稻生育期调查结果表明,处理Ⅰ较处理Ⅱ返青期与分蘖期提前2天,抽穗期与齐穗期提前3天,成熟期提前4天。
测产结果表明,处理Ⅰ较处理Ⅱ株高增加2.3厘米,穗长增加1.6厘米,每平方米穗数增加26穗,穗粒数增加6.1粒,结实率提高2.6%,增产率达5.93%。
参考文献
[1] 崔远来, 李远华.水稻高效利用水肥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01(01):20-24.
[2] 潘晓莹, 武继承.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40(10):20-23.
[3] 王军,黄启滨.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与示范[J]. 现代化农业, 2016,(02):22-23.
[4] 周明耀,赵瑞龙,顾玉芬,等.水肥耦合对地上水稻地上部分生长与生理性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 2006,22(08): 38-43.
[5] 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05): 2548-2552.
[6] 董英.黑龙江省灌溉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农村水利,2010(15): 61.
[7] 彭世彰, 徐俊增. 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技术[M].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
[8] 董延英. 水稻田节水自动控水系统应用试验[J]. 现代化农业,2015(11):30-31.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Q17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3.011
水稻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是稻属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在世界范围内居第二位[1],大约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1/6,国家总耕地面积大约1.8亿公顷[2],水稻种植面积0.45亿公顷,全国农作物总用水占社会用水70%,水稻灌溉用水占全国农作物总用水90%,黑龙江省水稻灌溉用水占农作物用水的96%。黑龙江省水稻产区节水灌溉技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水稻产区水资源短缺节水灌溉技术应得到重视[3]。
黑龙江省水稻产区水资源包括可利用和有可能利用水源,水资源有足够数量和合适质量,满足黑龙江省水稻产区在水稻生长阶段需要时间内具体利用需求[4]。黑龙江省水稻产区水稻应用节水自动控水系统进行节水灌溉技术试验,节水自动控水系统节水增效操作简便。水稻生长阶段中,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层“浅、湿、干”的需求精确控制灌溉水位深度。黑龙江省水稻产区水稻应用节水自动控水系统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水稻田进行节水自动控水系统应用试验[5]。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
本试验于2016年进行,试验地点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科技园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土壤全氮0.135%,速效氮155.6毫克/公斤,速效磷65.6 毫克/公斤,速效钾156.2 毫克/公斤,有机质3.00%,pH为6.80。
1.2 供试水稻品种
垦稻24。
1.3 肥料施用方法
尿素(含氮46%)、二铵(N18%,P2O546%)、硫酸钾(K2O50%),施肥量为商品量450 公斤/公頃,生育期施肥量尿素按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施用,硫酸钾按基肥:穗肥=1∶1施用,二铵做基肥一次性施用。
1.4 供试设备
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西安通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5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处理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灌溉田,依据水稻不同生育时秧本田对水位深度要求,水位深度精确控制(精度±2毫米);处理Ⅱ对照田,常规水层管理。试验区面积1亩。
每次灌水深度测水层并检查自动阀门开启、关闭具体情况。处理Ⅰ、Ⅱ不同生育期适时进行田间调查和成熟期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年份气象条件分析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4~9月)降雨量正常400.6毫米。插秧期与抽穗期和灌浆期气温正常,水稻后期生长8月份气温较常年高对水稻有利。
2.2 节水灌溉用水量调查
处理Ⅰ用水量5060立方米/公顷,处理Ⅱ用水量为6240立方米/公顷,公顷节水1180立方米/公顷,见表1。
2.3 节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稻生育期调查,处理Ⅰ较处理Ⅱ返青期与分蘖期提前2天,抽穗期与齐穗期提前3天,成熟期提前4天,见表2。
2.4 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处理Ⅰ较处理Ⅱ株高增加2.3厘米,穗长增加1.6厘米,每平方米穗数增加26穗,穗粒数增加6.1粒,结实率提高2.6%,增产率达5.93%,见表3。
3 结论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4~9月)降雨量正常400.6毫米。插秧期与抽穗期和灌浆期气温正常,水稻后期生长8月份气温较常年高对水稻有利。
处理Ⅰ用水量5060立方米/公顷,处理Ⅱ用水量为6240立方米/公顷,公顷节水1180立方米/公顷。
水稻生育期调查结果表明,处理Ⅰ较处理Ⅱ返青期与分蘖期提前2天,抽穗期与齐穗期提前3天,成熟期提前4天。
测产结果表明,处理Ⅰ较处理Ⅱ株高增加2.3厘米,穗长增加1.6厘米,每平方米穗数增加26穗,穗粒数增加6.1粒,结实率提高2.6%,增产率达5.93%。
参考文献
[1] 崔远来, 李远华.水稻高效利用水肥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01(01):20-24.
[2] 潘晓莹, 武继承.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40(10):20-23.
[3] 王军,黄启滨.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与示范[J]. 现代化农业, 2016,(02):22-23.
[4] 周明耀,赵瑞龙,顾玉芬,等.水肥耦合对地上水稻地上部分生长与生理性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 2006,22(08): 38-43.
[5] 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05): 2548-2552.
[6] 董英.黑龙江省灌溉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农村水利,2010(15): 61.
[7] 彭世彰, 徐俊增. 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技术[M].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
[8] 董延英. 水稻田节水自动控水系统应用试验[J]. 现代化农业,2015(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