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教师以及学生方面入手,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改变学生的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这个阵地,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思维尤其重要,特别是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的重头戏。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语文课的根本任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素质,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语文课堂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不仅是语言形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所折射的思想与精神。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一定的情感,经典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那些动人画面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萌生创新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课堂上,应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融恰的教学氛围,新课改也要求我们的课堂应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悦,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让学生敢于对教师、课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产生质疑,创造思维的火花便会在学生心中熠熠闪光。解放学生的大脑,就要先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学生说错话了,教师也要给予尊重、理解,鼓励学生富于创造的奇思怪想。
  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学习知识,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端。课堂上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学始于思,思源于疑。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疑,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思考是很关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情境,给学生训练思维的平台。
  三、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反也。”可见,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变通思维,变通思维即发散思维。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去解决,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造力是充满可塑性的,可经由“训练”呈现令人满意的结果。
  四、激发学生生活情感和想象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作为老师,我们该怎样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课本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多媒体引入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动态化,强化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突出鲜明的观察对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丰富学生灵活的想象力。也可以恰到好处地把握教材,处理好教材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让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转变教育观念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言堂”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学习是探究、发现的学习。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个性解放和独立思想。
  在学习上,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智慧学习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把外在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实现学习从接受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型。如此,学习的效果才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质的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要抓住一切机会,利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面对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我们除了给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阵地,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成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

[2]关彩明.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倡导高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關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将教学与生活紧密集合,高中生物实行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教学效果。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生活化教学局限  随着教学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
期刊
摘 要:高中政治的教学在新环境下,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积极的改进。面对学生在高中时期极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政治教学要做到在适当的紧迫感和趣味性。在教學方法上推陈出新,让学生对政治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也在课下布置适当政治作业,帮助学生龟政治课程的复习和巩固,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方法效率 积极性  高中政治是高中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期刊
摘 要:时代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他们接受学校教育时期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制定多种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能力发展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来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代的发展接轨,还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施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理念转变、新颖教学方法的实施和高效课堂的实践等方面来切实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能效。  关键词:高中物理 高效课堂 教学能效  如果说科学是指引人类探索世界的依据,那么物理科学就是从生
期刊
摘 要: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在实际应用中有着显著的优点。本文通过咯对高中化学中微课应用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的策略,以强化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 高中化学 应用  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学生,也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微课的出现推动教学的现代化,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将这门艺术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来。本文笔者基于此,对能够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案例教学、小组教学、实践教学三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出发展开详细的论述,以帮助各位教师都走上政治教学的高效之路。  关键词:高效教学 政治 初中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处于正在树立的
期刊
摘 要:写作作为语文课的重要板块,是初中生必须扎实掌握的基础性技能。但是在现阶段,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写病句”的问题,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质量。所以,分析如何帮助学生避免写出病句,这是提高初中生写作质量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围绕病句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病句问题 解决方法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初中生从小就开始与其接触。但由于认知、技能的缺失,导致大部分初中生在
期刊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当前背景下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坚持学习,勤于反思,尊重学生,更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生全面发展 与时俱进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这些
期刊
摘 要:如果说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那么我想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第一个词就是“高效”,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追求高效工作、高效生活、高效学习的方式方法。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新课改也提出了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建议,希望教师可以从长远角度出发,通过全面开发初中生的学习潜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将从优化初中生的预习质量、组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探究、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总结三个角度分析初中数学实现有效
期刊
摘 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生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学 生物 课改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敦学过程,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