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三多神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

来源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om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西族信仰体系中兼有汉藏等多民族文化影响的因素,典型的如象雄文明及其苯教信仰传统的影响而形成的东巴教信仰,以及西藏佛教后弘期以降形成的藏传佛教信仰,构成两个时间层次明显的主要信仰形态。此外,在丽江纳西族中尚有典型的民间信仰,如延续千年的三多神信仰,其中夹杂有苯教、佛教、道教、白族的本主信仰、山神信仰等诸多因素。以往研究对三多神信仰中的藏文化影响因子的分析比较欠缺。本文以西藏历史上的佛苯之争、滇藏茶马古道贸易、蒙古南征大理、丽江木氏土司崛起等史实作背景,从三多神名称的词源入手,结合汉、藏、纳西、白族等多民族文献及民间神话传说,探讨三多神信仰与藏文化的诸多联系,揭示三多神信仰从一个民族的信仰行为逐渐演化为滇西北区域各民族共享的岁时重大节日活动,发挥了超越单一民族意义的多元文化间的互动凝聚功能,转化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认同符号之一,对研讨大国基层地方社会多民族间社会文化交流交往交融进程有典型的案例意义。
其他文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历史地看,在西藏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根本前提下,当代西藏地方的历史发展与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史具有"一体同向同轨同步"的鲜明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的确立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要标志和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贯彻落实"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
党领导下西藏工作的72年,可以划分为和平解放、执行协议等7个时期,先后施行慎重稳进发展、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协调发展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针,取得了历史性的成,也带来深刻启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应当以推动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为共同目标,以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为关键环节,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促进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事关经济发展质量。我国在梳理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确定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特征,并围绕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对西藏金融发展的着力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引致的金融需求作出判断,提出金融支持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强边是西藏"四件大事"之一。西藏边境的安全、稳定、发展和开放,事关国家安全和稳定,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中国西藏拥有近4000公里长的国境线,其中与尼泊尔之间的边境线长约1200公里,共有7个县与尼泊尔交界,即:定结、定日、聂拉木、吉隆、萨嘎、仲巴和普兰七县。历史上中尼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是我国通往南亚次大陆的重要通道。本文根据藏汉英文献档案、历史传记、文化遗址和
2021年10月16-17日,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共同主办,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主题为"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的第三届"藏秦·喜马拉雅"论坛在西藏民族大学举行。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凯教授致欢迎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以视频方式发来贺电。
期刊
基于高校办学层次及隶属关系的不同,分别从"中央部属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内涵欠缺"、"地方省属高校在人才培养层次方面的定位迷失"两方面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导向含混的成因。提出中央部属高校应侧重于国际化的人才定位、地方省属高校应注重落地化人才培养的建议及配套方案。
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西藏文旅应充分发挥新兴科技、创新文化、资本等要素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文旅业从高速度增长、融合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围绕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公交、出租汽车、共享单车等面向市民的公共交通,让出游更加便捷舒心。通过软硬件的升级为西藏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赋予全新的动能。
季节性一直是制约西藏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2018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活动,是西藏历年来为解决旅游淡季问题所采取的力度最大的措施"。冬游西藏"措施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西藏旅游的淡旺季差异,但如果要推动"冬游西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冬游西藏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冬游西藏"优惠政策、相关旅游数据等为基础,具体分析了冬游西藏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