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古地,天下分为九州,而今位于河北衡水湖畔之冀州,即被称为“九州之首”。2007年4月,一个名叫刘全会的人,走马上任冀州市委书记。他25岁即担起衡水林科所所长的担子,35岁后步入政坛,历任衡水林业局副局长、局长,饶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再至现职。
经历并不复杂,但一路走来的脚步却坚实而沉稳。
辨析与运筹
“能力者,不外审时度势,运筹帷幄,适时推行,善始善后”,简而言之,即辨析与运筹。
为尽快了解冀州,刘全会一竿子插到底,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他去机关、到学校、进企业、访农户,全市最边远的村子一个也没有漏掉。深入调研的过程,就是审时度势的过程。刘全会的思路逐渐清晰。冀州历史厚重与生态良好兼备,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与优势。一方面冀州被誉为“九州之首”,底蕴深厚,声名远播,影响十分广泛;另一方面,衡水湖“一湖独秀华北”,被誉为“京南第一湖”,总面积达187.87平方公里,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因此,冀州完全可以打破常规,反弹琵琶,逆向思维,错位发展,在与衡水、京津对接中优先打造出一个充满魅力的现代化湖滨城市,使冀州成为“京津冀后花园”,并以此为平台广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调整和优化冀州产业结构,带动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进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平稳有序转移,走出一条城镇化与工业化大互动、大提升的新路。
“以湖开放、以城兴市、城乡一体”的清晰思路下,诞生了建设“区域经济强市、滨湖文化名城、和谐创业之州”的目标设想,市委班子深入讨论,最终确立了发展及州经济的总体思路,用一句话概括,叫做“三抓三促、两区一带动”:工业上抓大活小增实力,促产业升级;农业上抓头活尾延链条,促农民增收;商贸上抓点活面创环境,促市场繁荣;发挥滨临衡水湖的自然资源优势,建设湖滨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打造特色,提升人气,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交通便利、功能配套完善等综合优势,建设经济开发区新区,打造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提高城市的产业支撑能力。
施政与勤政
郡县治,天下安。刘全会开始了呕心沥血的施政勤政历程。按照“两区一带动”的思路,刘全会首选打造“水市湖城”为突破口。
2008年以来,在河北省委及衡水市委的强力推动下,衡水开启了“水市湖城”的“大衡水”城市时代,冀州市区与衡水主城区被实质性连为一体,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水市湖城”。
多年前,衡水湖一度是荒凉和边缘的代名词,最直观的表现,即是衡水湖周边被大量简易建筑、临时市场所遮挡。经强力推进以“拆违、拆旧、拆临、拆污”为核心的环湖大拆迁,当年就拆除建筑10万平方米。进人2009年,又启动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拆两改”工作,确定了环湖拆迁50万平方米的更大目标,市四套班子领导分片包区,相关单位全力以赴,在铲车和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成片的破旧建筑倒下了,国道沿线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全部得以拆除;终使得衡水湖渐渐露出了她的全貌。今天,从106国道去冀州,沿湖的小饭店、小码头等建筑已被全部拆除,大湖风光一览无佘。
环境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一条必须把握住的底线,也是刘全会脑子里时时绷紧的一根弦。自2008年以来,冀州市围绕“保护衡水湖”,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打响了节能减排的攻坚战一投资8123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切断了向衡水湖排污的一切管道;先后拒绝了13个总投资在15亿元以上的污染项目,坚决叫停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彻底关停了5家污染企业;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联网运行,全市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0天;衡水湖网箱、围埝、拦网养鱼被彻底清理,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的衡水湖,水体清澈,芦苇丰茂,群鸟飞翔,荷花悦目,湖滨城市的独特魅力初步形成。
环湖拆迁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水市湖城”的规划与建设始终也在同时推进。在刘全会主持下,冀州市聘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对湖滨新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按照“打造集餐饮、娱乐、旅游、会展、购物、健身于一体的第三产业聚集区”的思路,精心谋划了总投资23.2亿元的10大精品工程。2008年5月15日,是冀州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这一天,湖滨新区10大精品工程开工奠基,拉开了冀州“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序幕。鸣响的礼炮,挖掘机的轰鸣,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风水宝地,吸引了众多战略投资者的目光。天津国兰集团来了,他们与冀州市政府签订了5年间投资1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浙江商会来了,投资80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温州大厦……截至目前,冀州市开工在建重点城建工程达到32项,总投资达38亿元,并有65家国内外高资质、高品质的设计施工队伍参战冀州的城市建设,中铁18局、中国航空港建设公司、中外园林总公司设计院等外来力量成为推动“三年大变样”的主力军。
在刘全会的思路中,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冀州发展不可分割的一条主线。按照“两区一带动”的发展思路,他在重视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谋划着工业上的大作为,在他的努力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等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9年3月25日,冀州市经济开发区举行了史无前例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刘全会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仪式结束,12个重点项目同时落地生根,总投资达13.26亿元,其中8个项目从外地引进或与外商合资建设。
“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来栖”。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推动下,一个个大项目落户冀州,园区建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三年来,共有总投资40亿元的项目人驻开发区,人驻企业由原来的51家增加到98家,完成扩容近一倍。
作为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刘全会,深谙农民的疾苦,“农民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这是他不变的信条和理念。冀州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一红(辣椒)两白(棉花、食用菌)一绿(速生丰产林)一花(蝴蝶兰花)”的鲜明特色,加之近几年冀州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很大,利用世行贷款三期项目的建设,将冀州的农业产能和品质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就显得十分关键,刘全会适时提出,要在“农业上长出一个工业来”,就是要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在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作文章,用龙头企业去带动基 地和农户,实现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对接,形成万马奔腾闯市场的大好局面。为此,冀州依托粮食、棉花、农副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狠抓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相继培育壮大了华林、永生等农业产业化企业120多家,其中衡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形成规模,80%以上的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加工增值。
上任冀州以来,刘全会起早带晚,平均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口,更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不但每天工作时间长,而且节奏快,效率高。凡是能当天办完的事,决不拖到第二天。只要随便翻开刘全会的台历,便一目了然,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每遇自然灾害、安全事故,他都在最短时间赶到现场;项目建设、城市建设,他一处处工地走访调研。他出差到石家庄、北京,经常当天往返。白天到基层调查,现场办公,晚上回到机关再处理文件和信件,常常要到深夜十一二点才休息。
识人与用人
“盖知人之效有二难。有难知之难,有知之无由得效之难”,这是为政者自始至终要破解的难题。刘全会深知,做好“识人与用人”这篇大文章,是一个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动力。他在全市干部中火力弘扬“崇文重商、大气谦和、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九州之首”精神,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动力。
冀州各项工作都能上去,关键是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基层干部队伍,而这与刘全会的用人之道是分不开的。刘全会在用人上有三项原则和五项措施,三项原则即“一线考察干部,一线识别人才”、“以发展论能力,以实绩定奖惩”、“以有为求位,不要无为图位”,五项措施即“弘扬创业者、保护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大胆起用开拓者”。这种用人之道,使冀州市形成了在一线锤炼、考察、提拔干部的良好风气,使城市建设、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一‘线成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阵地,使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鼓舞和重用。近两年米,冀州市一大批干部因工作实绩突出而被提到科局级领导岗位上,同时,一批因工作不称职的干部被果断调整了下来,鲜明的用人导向为事业发展构筑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支部是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担负着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等重大使命。在刘全会的倡导下,冀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奖励基金和财政供给两个《意见》,由市财政拿出100万元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奖励基金,对七种类型的“龙头型”党支部书记实行重奖,对15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隆重表彰,用奖励机制这根杠杆,撬动农村“两委”“一把手”的思维和神经,激发了农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使农村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刘全会将一句名言“我为什么不能是最好的”作为座右铭,他也同时这样要求基层干部,如在汇报时要说明所负责的摊子在冀州处于什么位置、在全省处于什么位置。干部们认为,在刘全会手下工作,不用搞“关系学”,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在他的带领下,全市干部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上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打赢一场又一场“攻坚战”,使该市的发展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局面。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迎来好评如潮。今天的冀州已是全国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民政、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市、土地执法模范市、平原绿化百佳市、棉花生产百强市,并连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示范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等,是河北省首批22个扩权县(市)之一。
使命在肩,刘全会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智慧,赢得了冀州人民的信任与爱戴,冀州这颗衡水湖畔的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经历并不复杂,但一路走来的脚步却坚实而沉稳。
辨析与运筹
“能力者,不外审时度势,运筹帷幄,适时推行,善始善后”,简而言之,即辨析与运筹。
为尽快了解冀州,刘全会一竿子插到底,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他去机关、到学校、进企业、访农户,全市最边远的村子一个也没有漏掉。深入调研的过程,就是审时度势的过程。刘全会的思路逐渐清晰。冀州历史厚重与生态良好兼备,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与优势。一方面冀州被誉为“九州之首”,底蕴深厚,声名远播,影响十分广泛;另一方面,衡水湖“一湖独秀华北”,被誉为“京南第一湖”,总面积达187.87平方公里,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因此,冀州完全可以打破常规,反弹琵琶,逆向思维,错位发展,在与衡水、京津对接中优先打造出一个充满魅力的现代化湖滨城市,使冀州成为“京津冀后花园”,并以此为平台广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调整和优化冀州产业结构,带动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进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平稳有序转移,走出一条城镇化与工业化大互动、大提升的新路。
“以湖开放、以城兴市、城乡一体”的清晰思路下,诞生了建设“区域经济强市、滨湖文化名城、和谐创业之州”的目标设想,市委班子深入讨论,最终确立了发展及州经济的总体思路,用一句话概括,叫做“三抓三促、两区一带动”:工业上抓大活小增实力,促产业升级;农业上抓头活尾延链条,促农民增收;商贸上抓点活面创环境,促市场繁荣;发挥滨临衡水湖的自然资源优势,建设湖滨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打造特色,提升人气,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交通便利、功能配套完善等综合优势,建设经济开发区新区,打造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提高城市的产业支撑能力。
施政与勤政
郡县治,天下安。刘全会开始了呕心沥血的施政勤政历程。按照“两区一带动”的思路,刘全会首选打造“水市湖城”为突破口。
2008年以来,在河北省委及衡水市委的强力推动下,衡水开启了“水市湖城”的“大衡水”城市时代,冀州市区与衡水主城区被实质性连为一体,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水市湖城”。
多年前,衡水湖一度是荒凉和边缘的代名词,最直观的表现,即是衡水湖周边被大量简易建筑、临时市场所遮挡。经强力推进以“拆违、拆旧、拆临、拆污”为核心的环湖大拆迁,当年就拆除建筑10万平方米。进人2009年,又启动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拆两改”工作,确定了环湖拆迁50万平方米的更大目标,市四套班子领导分片包区,相关单位全力以赴,在铲车和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成片的破旧建筑倒下了,国道沿线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全部得以拆除;终使得衡水湖渐渐露出了她的全貌。今天,从106国道去冀州,沿湖的小饭店、小码头等建筑已被全部拆除,大湖风光一览无佘。
环境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一条必须把握住的底线,也是刘全会脑子里时时绷紧的一根弦。自2008年以来,冀州市围绕“保护衡水湖”,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打响了节能减排的攻坚战一投资8123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切断了向衡水湖排污的一切管道;先后拒绝了13个总投资在15亿元以上的污染项目,坚决叫停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彻底关停了5家污染企业;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联网运行,全市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0天;衡水湖网箱、围埝、拦网养鱼被彻底清理,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的衡水湖,水体清澈,芦苇丰茂,群鸟飞翔,荷花悦目,湖滨城市的独特魅力初步形成。
环湖拆迁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水市湖城”的规划与建设始终也在同时推进。在刘全会主持下,冀州市聘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对湖滨新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按照“打造集餐饮、娱乐、旅游、会展、购物、健身于一体的第三产业聚集区”的思路,精心谋划了总投资23.2亿元的10大精品工程。2008年5月15日,是冀州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这一天,湖滨新区10大精品工程开工奠基,拉开了冀州“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序幕。鸣响的礼炮,挖掘机的轰鸣,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风水宝地,吸引了众多战略投资者的目光。天津国兰集团来了,他们与冀州市政府签订了5年间投资1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浙江商会来了,投资80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温州大厦……截至目前,冀州市开工在建重点城建工程达到32项,总投资达38亿元,并有65家国内外高资质、高品质的设计施工队伍参战冀州的城市建设,中铁18局、中国航空港建设公司、中外园林总公司设计院等外来力量成为推动“三年大变样”的主力军。
在刘全会的思路中,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冀州发展不可分割的一条主线。按照“两区一带动”的发展思路,他在重视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谋划着工业上的大作为,在他的努力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等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9年3月25日,冀州市经济开发区举行了史无前例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刘全会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仪式结束,12个重点项目同时落地生根,总投资达13.26亿元,其中8个项目从外地引进或与外商合资建设。
“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来栖”。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推动下,一个个大项目落户冀州,园区建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三年来,共有总投资40亿元的项目人驻开发区,人驻企业由原来的51家增加到98家,完成扩容近一倍。
作为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刘全会,深谙农民的疾苦,“农民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这是他不变的信条和理念。冀州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一红(辣椒)两白(棉花、食用菌)一绿(速生丰产林)一花(蝴蝶兰花)”的鲜明特色,加之近几年冀州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很大,利用世行贷款三期项目的建设,将冀州的农业产能和品质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就显得十分关键,刘全会适时提出,要在“农业上长出一个工业来”,就是要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在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作文章,用龙头企业去带动基 地和农户,实现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对接,形成万马奔腾闯市场的大好局面。为此,冀州依托粮食、棉花、农副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狠抓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相继培育壮大了华林、永生等农业产业化企业120多家,其中衡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形成规模,80%以上的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加工增值。
上任冀州以来,刘全会起早带晚,平均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口,更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不但每天工作时间长,而且节奏快,效率高。凡是能当天办完的事,决不拖到第二天。只要随便翻开刘全会的台历,便一目了然,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每遇自然灾害、安全事故,他都在最短时间赶到现场;项目建设、城市建设,他一处处工地走访调研。他出差到石家庄、北京,经常当天往返。白天到基层调查,现场办公,晚上回到机关再处理文件和信件,常常要到深夜十一二点才休息。
识人与用人
“盖知人之效有二难。有难知之难,有知之无由得效之难”,这是为政者自始至终要破解的难题。刘全会深知,做好“识人与用人”这篇大文章,是一个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动力。他在全市干部中火力弘扬“崇文重商、大气谦和、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九州之首”精神,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动力。
冀州各项工作都能上去,关键是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基层干部队伍,而这与刘全会的用人之道是分不开的。刘全会在用人上有三项原则和五项措施,三项原则即“一线考察干部,一线识别人才”、“以发展论能力,以实绩定奖惩”、“以有为求位,不要无为图位”,五项措施即“弘扬创业者、保护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大胆起用开拓者”。这种用人之道,使冀州市形成了在一线锤炼、考察、提拔干部的良好风气,使城市建设、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一‘线成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阵地,使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鼓舞和重用。近两年米,冀州市一大批干部因工作实绩突出而被提到科局级领导岗位上,同时,一批因工作不称职的干部被果断调整了下来,鲜明的用人导向为事业发展构筑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支部是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担负着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等重大使命。在刘全会的倡导下,冀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奖励基金和财政供给两个《意见》,由市财政拿出100万元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奖励基金,对七种类型的“龙头型”党支部书记实行重奖,对15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隆重表彰,用奖励机制这根杠杆,撬动农村“两委”“一把手”的思维和神经,激发了农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使农村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刘全会将一句名言“我为什么不能是最好的”作为座右铭,他也同时这样要求基层干部,如在汇报时要说明所负责的摊子在冀州处于什么位置、在全省处于什么位置。干部们认为,在刘全会手下工作,不用搞“关系学”,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在他的带领下,全市干部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上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打赢一场又一场“攻坚战”,使该市的发展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局面。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迎来好评如潮。今天的冀州已是全国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民政、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市、土地执法模范市、平原绿化百佳市、棉花生产百强市,并连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示范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等,是河北省首批22个扩权县(市)之一。
使命在肩,刘全会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智慧,赢得了冀州人民的信任与爱戴,冀州这颗衡水湖畔的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