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间的流逝,“振兴东北东工业基地”的呼声明显没有前些年喊得响亮,仿佛有着一股“云过烟散”的凄清。于是,在这块孕育出“铁人文化”,雷锋精神的土地上,在东北一些大小城镇的街头巷尾,人们好像又多了一份“口号振兴”的谈资。但振兴之事,并没有因为不喊口号而停息,而由此折射出来的东北文化却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工业文化
毋庸置疑,东北是中国工业文化尤其是重工业文化成长的基地或摇篮。曾几何时,在这里聚集了全国10%以上的重工业,多少个“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第一艘巨轮、第一辆汽车、第一辆机床、第一炉钢水……也正因为此,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培养出了声震华夏的一大批产业工人。
长期以来,在国家的强力扶持下,东北在大工业生产方面形成了一定基础。在大生产文化氛围的渲染下,这批产业工人正义感强、为人敦厚朴实,有较好的组织化、伦理化性格,对工业化大生产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他们身上能较好地体现出严明的纪律与敬业精神,但是,在东北工人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养成的惯于吃“大锅饭”、因循守旧、听命于上级、创新精神差等方面的倾向。这就需要我们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因势利导,挖掘产业工人文化中好的资源,来为提升东北地区的竞争力服务。
商业文化
尔北传统文化积淀并不如南方深厚,但面子文化却要深蒂固。豪爽好客,替人着想的文化理念没有错,但不看对象、不问是非地无原则地处理商业关系,是行不通的。东北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特点,比哪儿都来的强烈。与“亲兄弟,明算账”的智慧相反,东北人往往是对外乡人也不算账,酒杯一端,啥都好说。时间长了,往往又向另一个极端演变。即对商业上的诚信并不恪守。而在现代西方商业文明社会里,这个次序一般是法、理、情。重视哥们意气的江北人尤其应该从这个差异当中吸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更加有效地处理商业生活中的细节问题。
东北亚各国资源丰富,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东北位于东北亚区位中心,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应大力建设面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地域文化,豪爽利市、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从而为东北的振兴形成强大的助推力。
农村乡土文化
事实上,东北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列。早年出版的《新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农村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思想文化建设体系在改革开放中未被重视,都遇到很大问题。
东北冬季农闲时间较长,春节前后,常见觥筹交错、一醉方休的“酒文化”和花样迭出、通宵达旦的“赌劲头”。这种情形在广大东北农村地区绝非个别现象。20年前常见的民间自发的玩花船、舞狮子等娱乐活动似乎已成为尘封的记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村人的娱乐方式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这的确发人深省。其实,农民们的文化活动不仅是在春节期间才显得贫乏,平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次“文化下乡”活动都会有人山人海的群众围观,这从一个侧面不也正衬托出了农民们娱乐活动的极度欠缺吗?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争看脱衣舞表演”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文明较好的地方,农村的条件也是比较好的,东北理应在消除城乡差别、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自己的探索,并走到全国东北振兴的文化定位
首先,需要开放的文化。从自我本位向开放的社会转变,比如在环境建设上要注重外来人员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习惯性做法。举例来说,在酒宴文化方面,就要注意与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的惯例接轨。东北人应该注意接受、尊重并欣赏外来客人的风俗习惯,乐于吸收外来文化中有竞争力的做法。改变等级社会、身份社会,善于挖掘并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其次,再造精英文化与学术文化。要彻底改变目前理论研究中严重脱离实际,学风浮躁、肤浅,假、大、空文章盛行的现象。东北振兴要求学术文化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二者并重,相互验证,相互推动。东北的学者应该提倡良知,以不能创新、脱离实际、云里雾里的文字游戏为耻,以推动真正的学术精英阶层的再生为己任,为振兴做一点实事。
再次,营造具有包容精神的浓郁的地域文化。作为东北亚的区位中心,东北应该从一个有着历史悠久大国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吸取营养,虚心向周边以及世界上先进民族文化学习,博采众长,综合创造,以博大的胸襟为东北亚各国和平共济、共同发展提供文化上的交流平台,在经济一体化时代为各民族、各国的广泛合作做出文化互动上的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后勤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 邹顺桥
工业文化
毋庸置疑,东北是中国工业文化尤其是重工业文化成长的基地或摇篮。曾几何时,在这里聚集了全国10%以上的重工业,多少个“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第一艘巨轮、第一辆汽车、第一辆机床、第一炉钢水……也正因为此,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培养出了声震华夏的一大批产业工人。
长期以来,在国家的强力扶持下,东北在大工业生产方面形成了一定基础。在大生产文化氛围的渲染下,这批产业工人正义感强、为人敦厚朴实,有较好的组织化、伦理化性格,对工业化大生产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他们身上能较好地体现出严明的纪律与敬业精神,但是,在东北工人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养成的惯于吃“大锅饭”、因循守旧、听命于上级、创新精神差等方面的倾向。这就需要我们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因势利导,挖掘产业工人文化中好的资源,来为提升东北地区的竞争力服务。
商业文化
尔北传统文化积淀并不如南方深厚,但面子文化却要深蒂固。豪爽好客,替人着想的文化理念没有错,但不看对象、不问是非地无原则地处理商业关系,是行不通的。东北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特点,比哪儿都来的强烈。与“亲兄弟,明算账”的智慧相反,东北人往往是对外乡人也不算账,酒杯一端,啥都好说。时间长了,往往又向另一个极端演变。即对商业上的诚信并不恪守。而在现代西方商业文明社会里,这个次序一般是法、理、情。重视哥们意气的江北人尤其应该从这个差异当中吸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更加有效地处理商业生活中的细节问题。
东北亚各国资源丰富,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东北位于东北亚区位中心,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应大力建设面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地域文化,豪爽利市、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从而为东北的振兴形成强大的助推力。
农村乡土文化
事实上,东北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列。早年出版的《新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农村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思想文化建设体系在改革开放中未被重视,都遇到很大问题。
东北冬季农闲时间较长,春节前后,常见觥筹交错、一醉方休的“酒文化”和花样迭出、通宵达旦的“赌劲头”。这种情形在广大东北农村地区绝非个别现象。20年前常见的民间自发的玩花船、舞狮子等娱乐活动似乎已成为尘封的记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村人的娱乐方式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这的确发人深省。其实,农民们的文化活动不仅是在春节期间才显得贫乏,平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次“文化下乡”活动都会有人山人海的群众围观,这从一个侧面不也正衬托出了农民们娱乐活动的极度欠缺吗?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争看脱衣舞表演”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文明较好的地方,农村的条件也是比较好的,东北理应在消除城乡差别、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自己的探索,并走到全国东北振兴的文化定位
首先,需要开放的文化。从自我本位向开放的社会转变,比如在环境建设上要注重外来人员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习惯性做法。举例来说,在酒宴文化方面,就要注意与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的惯例接轨。东北人应该注意接受、尊重并欣赏外来客人的风俗习惯,乐于吸收外来文化中有竞争力的做法。改变等级社会、身份社会,善于挖掘并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其次,再造精英文化与学术文化。要彻底改变目前理论研究中严重脱离实际,学风浮躁、肤浅,假、大、空文章盛行的现象。东北振兴要求学术文化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二者并重,相互验证,相互推动。东北的学者应该提倡良知,以不能创新、脱离实际、云里雾里的文字游戏为耻,以推动真正的学术精英阶层的再生为己任,为振兴做一点实事。
再次,营造具有包容精神的浓郁的地域文化。作为东北亚的区位中心,东北应该从一个有着历史悠久大国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吸取营养,虚心向周边以及世界上先进民族文化学习,博采众长,综合创造,以博大的胸襟为东北亚各国和平共济、共同发展提供文化上的交流平台,在经济一体化时代为各民族、各国的广泛合作做出文化互动上的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后勤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 邹顺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