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有关于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研究虽然不少,但是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为了给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开辟新的思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影像资料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探索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影像资料展开论述。为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影像资料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影像资料 新课程
当下,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树立了全新的教学观,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已经完全改变了。而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影像资料作为课程资源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上。由于影像资料的引入,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有效激发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一、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理论依据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应用影像资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其理论依据主要如下: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口头传授获得,更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感悟。简单来说,建构主义理论更加强调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非常推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影像资料,事实上就是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而那些生动的影像资料,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单纯讲授所远远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迁移理论
何谓迁移理论呢?所谓的迁移理论简单的说就是将原本已经学到的经验变化性的运用于新的情境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往往可能会被学生运用于另外的学习当中,或者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近几年的很多小学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试题中有很多通过图片、表格作为题目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所以,不管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还是从他们以后长远的工作和生活而言,我们都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意识的运用影像资料营造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影像资料的策略有很多,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巧妙使用影像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感震撼
对于小学生来说,结合影像资料进行课堂教学是他们很难抗拒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感震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的时候,课文中对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思量再三,考虑到这可能是因为课文中的文字描写过于简单,没有直观的画面,他们很难感受到草船借箭的真实场景,也无法感受到当时场景的情感震撼。基于此种情况,我下课之后,专门截取了电影《赤壁》中关于草船借箭的影像资料。当这段影像资料在教室中被播放的时候,同学们立刻被那宏大的场面所吸引住了,对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这一举措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看完视频之后,我让同学们对比课文描写再一次观看视频,同学们的积极性丝毫未减。结合这段影像资料的观看,同学们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明显激发出来。
(二)适时插入合适的影像资料,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影像资料就可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即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的时候,课文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乌鸦喝水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看到具体的过程是很难理解课文的。此时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我播放了一个关于乌鸦喝水的动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遇到一只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乌鸦看到旁边有小石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看到课文中的文字在动画中被具体的表现出来,同学们很快理解了课文中的内容,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通过《乌鸦喝水》这一动画的展示,化抽象为具体,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更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执教《称象》一课的时候,对于课文中称象的描写虽然很细致,但是具体如何称象还是有很多同学弄不清楚。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我同样采取了动画演示的办法,让同学们认真的观看了称象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影像资料演示,可以把学生抽象的思维化为具象,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综合运用影像资料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学生一味的灌输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说书人每次在说书的时候都会给听众设置很多悬念,而这些悬念的设置正是吸引听众继续听下去的主要原因。要想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可以学习说书人的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影像资料的时候不断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最终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时候,我截取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片段,并在同学们观看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为什么会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呢?”这个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似乎非常茫然。看到此种情况,我把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人人踊跃发言,再加上我在一旁的有效引导。大家终于明白了圆明园毁灭的真实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闭关锁国,造成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八国联军趁机对我国进行侵略和掠夺,这才有了火烧圆明园的一幕。
三、结语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应用影像资料绝不是仅仅是依靠多媒体播放图片或者是视频那样简单,究竟如何具体、科学的运用才是问题的本质。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影像资料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来完成,不能盲目为之。盲目为之的话不仅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春海.适当引入影视作品 加强优质课堂建设——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0,(34).
[2]朱爱东.整合影视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25).
[3]黄丽珍.用活影视资源 充盈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0,(09).
[4]巫玉荣.浅议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9,(1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影像资料 新课程
当下,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树立了全新的教学观,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已经完全改变了。而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影像资料作为课程资源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上。由于影像资料的引入,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有效激发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一、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理论依据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应用影像资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其理论依据主要如下: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口头传授获得,更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感悟。简单来说,建构主义理论更加强调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非常推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影像资料,事实上就是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而那些生动的影像资料,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单纯讲授所远远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迁移理论
何谓迁移理论呢?所谓的迁移理论简单的说就是将原本已经学到的经验变化性的运用于新的情境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往往可能会被学生运用于另外的学习当中,或者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近几年的很多小学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试题中有很多通过图片、表格作为题目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所以,不管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还是从他们以后长远的工作和生活而言,我们都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意识的运用影像资料营造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影像资料的策略有很多,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巧妙使用影像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感震撼
对于小学生来说,结合影像资料进行课堂教学是他们很难抗拒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感震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的时候,课文中对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思量再三,考虑到这可能是因为课文中的文字描写过于简单,没有直观的画面,他们很难感受到草船借箭的真实场景,也无法感受到当时场景的情感震撼。基于此种情况,我下课之后,专门截取了电影《赤壁》中关于草船借箭的影像资料。当这段影像资料在教室中被播放的时候,同学们立刻被那宏大的场面所吸引住了,对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这一举措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看完视频之后,我让同学们对比课文描写再一次观看视频,同学们的积极性丝毫未减。结合这段影像资料的观看,同学们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明显激发出来。
(二)适时插入合适的影像资料,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影像资料就可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即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的时候,课文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乌鸦喝水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看到具体的过程是很难理解课文的。此时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我播放了一个关于乌鸦喝水的动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遇到一只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乌鸦看到旁边有小石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看到课文中的文字在动画中被具体的表现出来,同学们很快理解了课文中的内容,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通过《乌鸦喝水》这一动画的展示,化抽象为具体,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更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执教《称象》一课的时候,对于课文中称象的描写虽然很细致,但是具体如何称象还是有很多同学弄不清楚。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我同样采取了动画演示的办法,让同学们认真的观看了称象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影像资料演示,可以把学生抽象的思维化为具象,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综合运用影像资料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学生一味的灌输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说书人每次在说书的时候都会给听众设置很多悬念,而这些悬念的设置正是吸引听众继续听下去的主要原因。要想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可以学习说书人的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影像资料的时候不断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最终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时候,我截取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片段,并在同学们观看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为什么会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呢?”这个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似乎非常茫然。看到此种情况,我把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人人踊跃发言,再加上我在一旁的有效引导。大家终于明白了圆明园毁灭的真实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闭关锁国,造成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八国联军趁机对我国进行侵略和掠夺,这才有了火烧圆明园的一幕。
三、结语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应用影像资料绝不是仅仅是依靠多媒体播放图片或者是视频那样简单,究竟如何具体、科学的运用才是问题的本质。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影像资料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来完成,不能盲目为之。盲目为之的话不仅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春海.适当引入影视作品 加强优质课堂建设——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0,(34).
[2]朱爱东.整合影视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25).
[3]黄丽珍.用活影视资源 充盈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0,(09).
[4]巫玉荣.浅议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