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植中厚皮与全厚皮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32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肢皮肤撕脱伤临床上较常见,伤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及创面愈合质量、肢体功能的恢复关系密切。1993年12月-2006年8月,笔者单位将32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撕脱的自体皮肤制成中厚皮或全厚皮,移植修复原创面(以下简称回植),并观察其疗效。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以人毛囊隆突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在体观察其功能性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毛囊隆突细胞和毛乳头细胞,实验分为A、B两组。A组将毛囊隆突细胞与毛乳头细胞按1:2混合,接种于胶原包被的聚羟基乙酸纤维支架中;B组单纯接种相同数量的毛乳头细胞。而后覆盖角质形成细胞膜片,构成组织工程复合皮,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2、4
烧伤科医师常取患者头皮用于创面移植。临床上取头皮后使用的帽式包扎法通常由2个医护人员操作,需要2卷纱布绷带包扎.过程繁琐费力。包扎欠佳时“帽檐”压迫眼眶、耳廓,使患者感觉不适,头部肿胀消退后亦起不到很好的压迫止血作用,甚至发生绷带松脱。笔者单位自2003年开始采用自制弹力帽行头部压迫止血,经过176例次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目的 了解不同表皮对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影响,并探寻其机制。方法 将10例增生期瘢痕患者自身的正常皮肤Fb+正常表皮、瘢痕Fb+瘢痕表皮进行非接触性共同培养,另培养不加表皮的瘢痕Fb,将这3个培养体系依次设为A、B、C组;另将10例成熟期瘢痕患者的皮肤同法培养,也建立3个培养体系依次为D、E、F组。检测各组Fb培养72h后的细胞数量、培养上清液中I型与Ⅲ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 C组与A
目的 了解缺氧对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SK)表达的影响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进行缺氧处理3h后继续常规培养0、12、24、48、72h,同时设常氧培养对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K的表达。构建CASK启动子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用其转染细胞后,于常氧及缺氧培养1、3、6、12h裂解细胞提取总蛋白,检测报
目的 了解C型利钠肽(CNP)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所构建的含人CNP(hCNP)的重组质粒pcDNA3.1(+)在聚乙烯亚胺介导下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该质粒的表达,用噻唑蓝法检测该质粒的表达产物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法转染下列物质作对照:pcDNA3.1(+)(阴性对照)、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
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2007年4月16日在山东曲阜召开。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在中国医师协会负责人的主持和监督下,对烧伤科医师分会会长和第一届委员会的候选人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洗举。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是最常见的病理性瘢痕,多由创伤引起,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成纤维细胞(Fb)异常增殖是瘢痕增生和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其生长特性及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关系密切。调控细胞周期最主要的一对正、负调节因子——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p16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全身性炎性反应是创(烧)伤后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I/R)在其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复制肠道部分I/R动物模型,观察兔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前后多种炎性介质水平及脏器功能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创伤后失控性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DMEM培养基、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霍乱毒素、dispase酶(美国Gibco公司),小鼠Ⅳ型胶原、L-谷氨酰胺、纤维蛋白、牛胰岛索(美国Sigma公司).角蛋白14单克隆抗体、角蛋白19、整合素B,(美国ADI公司),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凝血酶(奥地利Immuno AG公司),聚乙醇酸(PGA,日本Synthecon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