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在四川话里不念keyi,念kuoyi。和“巴适”这个词一样,“可以”带有浓浓的川味,也是成都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人生观。梅梅和蓉儿就想做这样一本杂志书,讲柴米油盐酱醋茶,溢满真诚的心意和生活的味道。用她们自己的话说:“在《可以》,你读到的是普通生活。”
冲动是魔鬼
去年回成都之前,梅梅已经在北京一家4A广告公司打拼了三年了。这个学视觉设计出身的姑娘,理想就是做一个设计师或者广告人,但现实和理想,总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刚到北京时,她住在通州一个小房子里,每天清早挤地铁进城上班。在帝都,她不过是一个外地务工人员。更可怕的是,原本以为光鲜亮丽的广告人,现实中却过着凌晨五点下班,一个月在家超不过三天的日子。所谓的打拼,在梅梅心中却只留下了一片空白。
趁着放假回家,她约大学同学蓉儿来家里聊天。她花了五分钟时间,跟蓉儿说自己想做一本书,一本能看见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快乐与美的书。类似的独立出版物,在欧美遍地都是,日本和台湾也越来越多,但国内却一本都没有。也许是一时冲动,在学校时那种“设计人”的人生理想,再次点燃了两个小女孩心中的火炬。
其实那时,蓉儿在成都已经开了三家服装店了。刚毕业的时候,蓉儿也在本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后来因为低血糖只能辞职创业。谁也没想到,她的服装店很快从一家开到了三家,虽然很辛苦,过得还不错。但是面对理想,蓉儿毫不犹豫地关了店面做起了书。
但是很快她们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说冲动是魔鬼?首先是钱的问题,原本一年出四本的计划,在第一本之后被迫改为半年一本,季刊的预算一年得超过20万元,两人的储备资金还远远不够。钱可以省着花,但是人手不够,为了找人帮忙,她俩四处请人吃饭。一个杂志社的美编朋友以亲身经历劝阻她们做书,于是她们堵了一把,那顿饭有两张发票,如果都中奖了,朋友就帮忙做书。谁也没想到,这种低概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两张发票各刮出了五块钱,到现在梅梅还把发票贴在自己的本子里。
准备工作有惊无险,实操起来却又困难重重。除了需要寻找合适的作者、摄影、采访对象,千辛万苦到了下印厂的时候,谁想命途多舛,好不容易谈好的印刷厂突然毁约不接单了。好在因祸得福,她们听朋友说有一家重庆的印刷厂搬到了龙泉驿,当天就赶去考察。没想到那家印刷厂比之前看过的几家都更专业。直到这时,难产的创刊号总算得见天日了。
在那个过程中,尽管梅梅和蓉儿抱头痛哭了不少次,有时因为艰难、有时因为感动,但等创刊号拿到手的时候,她们才真正有空闲去回味这小半年走过的路。真是冲动是魔鬼,当时奋勇拼杀,这会儿想起来才觉得后怕。索性捧着自己一字一句一张图片做出来的书,让她们觉得这魔鬼也还不错,小鞭子抽着她们真就干成了一件事儿。
理智也是魔鬼
既然说了冲动是魔鬼,那么梅梅和蓉儿就理智了一回。创刊号之后,她们觉得是时候做些调整,重新思考一下这本杂志书的未来。结果有好有坏,这让她们发现,原来理智也是魔鬼,当你权衡了太多东西之后,大概也早就偏离了当初想要的男阶自己了。
理智带来的好处,是她们希望做一本永续的书,于是找到了四川美术出版社将《可以》合法化。在出版社的帮助下,她们真正建立起了出版行业的规范。校对老师曾经跟她们说了一句话:一本中文书,如果连文字和标点都不会用,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比如“预定”还是“预订”,校对老师翻开《康熙词典》取第一个用法。用“!”还是“?”,随手的一个标点符号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情。尽管出版社的老师们都比较老派,但梅梅和蓉儿却在这种震撼的教育底下学会了严谨。
可是,理智这个魔鬼,也给第二本书带来了一些遗憾。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资金的短缺是梅梅和蓉儿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家里人非常支持她们的事业,但是她们更希望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于是,她们俩开始接一些外包的设计工作,准备兼职养书。可在那一两个月当中,兼职的设计工作占据了她们很大一部分精力,最终投入到自己事业中的,她俩坦承只有不到20%。小熊掰玉米,最终丢了玉米、扔了西瓜,也跑了兔子。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梅梅和蓉儿决定不会再做。
就像她们在创刊号里曾经采访过的一家渔具店,二十年间,三代人的家族传承。如今,在两个“80后”的操持下,这家渔具店在红星路上算是独树一帜。梅梅和蓉儿也希望可以像他们那样专注,那样《可以》也才能做到与众不同。
几乎与《可以》的诞生同时,内地一下子出现了好几本生活方式类的杂志书。梅梅和蓉儿觉得大家能跨出这一步不容易,但她们却并不认同那些杂志书的取向。所以,当别的书把日常生活精英化、格式化的时候,她们希望在自己的书里让大家读到真正普通人的生活。就好像现在的成都,一家家精致的茶馆鳞次栉比,可她俩喝茶还是喜欢去人民公园,吃饭也终究是苍蝇馆子最对味。在梅梅和蓉儿眼中,这就是《可以》的味道,这就是生活的味道。
冲动是魔鬼
去年回成都之前,梅梅已经在北京一家4A广告公司打拼了三年了。这个学视觉设计出身的姑娘,理想就是做一个设计师或者广告人,但现实和理想,总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刚到北京时,她住在通州一个小房子里,每天清早挤地铁进城上班。在帝都,她不过是一个外地务工人员。更可怕的是,原本以为光鲜亮丽的广告人,现实中却过着凌晨五点下班,一个月在家超不过三天的日子。所谓的打拼,在梅梅心中却只留下了一片空白。
趁着放假回家,她约大学同学蓉儿来家里聊天。她花了五分钟时间,跟蓉儿说自己想做一本书,一本能看见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快乐与美的书。类似的独立出版物,在欧美遍地都是,日本和台湾也越来越多,但国内却一本都没有。也许是一时冲动,在学校时那种“设计人”的人生理想,再次点燃了两个小女孩心中的火炬。
其实那时,蓉儿在成都已经开了三家服装店了。刚毕业的时候,蓉儿也在本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后来因为低血糖只能辞职创业。谁也没想到,她的服装店很快从一家开到了三家,虽然很辛苦,过得还不错。但是面对理想,蓉儿毫不犹豫地关了店面做起了书。
但是很快她们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说冲动是魔鬼?首先是钱的问题,原本一年出四本的计划,在第一本之后被迫改为半年一本,季刊的预算一年得超过20万元,两人的储备资金还远远不够。钱可以省着花,但是人手不够,为了找人帮忙,她俩四处请人吃饭。一个杂志社的美编朋友以亲身经历劝阻她们做书,于是她们堵了一把,那顿饭有两张发票,如果都中奖了,朋友就帮忙做书。谁也没想到,这种低概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两张发票各刮出了五块钱,到现在梅梅还把发票贴在自己的本子里。
准备工作有惊无险,实操起来却又困难重重。除了需要寻找合适的作者、摄影、采访对象,千辛万苦到了下印厂的时候,谁想命途多舛,好不容易谈好的印刷厂突然毁约不接单了。好在因祸得福,她们听朋友说有一家重庆的印刷厂搬到了龙泉驿,当天就赶去考察。没想到那家印刷厂比之前看过的几家都更专业。直到这时,难产的创刊号总算得见天日了。
在那个过程中,尽管梅梅和蓉儿抱头痛哭了不少次,有时因为艰难、有时因为感动,但等创刊号拿到手的时候,她们才真正有空闲去回味这小半年走过的路。真是冲动是魔鬼,当时奋勇拼杀,这会儿想起来才觉得后怕。索性捧着自己一字一句一张图片做出来的书,让她们觉得这魔鬼也还不错,小鞭子抽着她们真就干成了一件事儿。
理智也是魔鬼
既然说了冲动是魔鬼,那么梅梅和蓉儿就理智了一回。创刊号之后,她们觉得是时候做些调整,重新思考一下这本杂志书的未来。结果有好有坏,这让她们发现,原来理智也是魔鬼,当你权衡了太多东西之后,大概也早就偏离了当初想要的男阶自己了。
理智带来的好处,是她们希望做一本永续的书,于是找到了四川美术出版社将《可以》合法化。在出版社的帮助下,她们真正建立起了出版行业的规范。校对老师曾经跟她们说了一句话:一本中文书,如果连文字和标点都不会用,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比如“预定”还是“预订”,校对老师翻开《康熙词典》取第一个用法。用“!”还是“?”,随手的一个标点符号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情。尽管出版社的老师们都比较老派,但梅梅和蓉儿却在这种震撼的教育底下学会了严谨。
可是,理智这个魔鬼,也给第二本书带来了一些遗憾。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资金的短缺是梅梅和蓉儿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家里人非常支持她们的事业,但是她们更希望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于是,她们俩开始接一些外包的设计工作,准备兼职养书。可在那一两个月当中,兼职的设计工作占据了她们很大一部分精力,最终投入到自己事业中的,她俩坦承只有不到20%。小熊掰玉米,最终丢了玉米、扔了西瓜,也跑了兔子。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梅梅和蓉儿决定不会再做。
就像她们在创刊号里曾经采访过的一家渔具店,二十年间,三代人的家族传承。如今,在两个“80后”的操持下,这家渔具店在红星路上算是独树一帜。梅梅和蓉儿也希望可以像他们那样专注,那样《可以》也才能做到与众不同。
几乎与《可以》的诞生同时,内地一下子出现了好几本生活方式类的杂志书。梅梅和蓉儿觉得大家能跨出这一步不容易,但她们却并不认同那些杂志书的取向。所以,当别的书把日常生活精英化、格式化的时候,她们希望在自己的书里让大家读到真正普通人的生活。就好像现在的成都,一家家精致的茶馆鳞次栉比,可她俩喝茶还是喜欢去人民公园,吃饭也终究是苍蝇馆子最对味。在梅梅和蓉儿眼中,这就是《可以》的味道,这就是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