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度普立兹奖各项得主名单在上个月的18日正式公布,非盈利网络新闻组织ProPublica的参赛作品《华尔街金钱机器》(“Wall Street MoneyMachine”)系列报导夺得《全国新闻报导奖》奖项。这是ProPublica连续第二年受此殊荣,而今年的得奖作品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纯网络(web-only)报导赢得普立兹新闻奖。ProPublica得奖一方面突显网络新闻重要性与日俱增,另一议题则在于非盈利模式是否为解决传统新闻产业困境的良方?
非盈利网络新闻组织ProPublica(www.propublica.org)以纽约为根据地,2008年6月正式营运,由之前曾在《华尔街日报》任16年常务总编辑的Paul Steiger担任总裁兼总编辑,目前旗下有员工28名(人数可能因人事变迁略有增减,且并未纳入网页设计、财会等行政人员)。这支全美单一媒体最大的调查记者团队,成立不到三年已成功晋身为普立兹奖俱乐部会员之一。
2010年,ProPublica 以关于新奥尔良一家医院在卡特琳娜风灾之后实施安乐死的调查报导作品,成为第一家赢得普立兹新闻奖的网络新闻组织,但由于得奖作品是与《纽约时报》合作发行,该项荣誉因此也由两家媒体共同分享。
ProPublica今年再接再厉,再次获普立兹肯定,得奖作品揭发华尔街令人诟病的投资舞弊导致美国金融风暴由来。2011年得奖系列报导虽然仅通过网络发行刊登,其实另外也与美国公共广播电台《Planet Money》和《This American Life》两个节目合作,只不过因电台本身并不符合普立兹奖的评选资格而作罢。
诚如总编辑Paul Steiger所言,ProPublica成立目的在通过深度新闻报导促进社会改革,要达到这项目标必须以“道德力量”从事新闻报导与写作;换言之,ProPublica的使命在于揭发政府、企业与团体组织滥用权力与行为不当之处以维持公众的信任。
作为非盈利性的网络新闻新秀,为扩大影响力,ProPublica 规划之初即已设定未来产制的新闻内容将采取与平面报章杂志或其他类型媒体合作的模式发行,免费提供给有合作意愿的运营商。秉持干中学的敬业精神,ProPublica 希望找出吸引优秀人才并与主流媒体合作的经营之道。
从 2011年普立兹新闻奖项的评选过程与结果,可观察到纯网络新闻组织在这项传统上属于报纸媒体的竞赛领域中角色日渐吃重的趋势。以 ProPublica 为例,不仅连续两年捧回普立兹新闻奖,今年更成为首度以纯网络系列报导获此殊荣的网络新闻组织,意义更显不凡。
根据普立兹官方资料,本届新闻类奖项的1097件参赛作品中,约100件为纯网络新闻,由60家媒体分别提名。与第一次纳入网络媒体参加竞赛的2009年只有37家媒体提出65件网络作品参赛相比较,增长表现可观。
事实上,今年度有更多的纯网络内容受普立兹委员会肯定入围新闻奖项,入围作品中将近1/3以网络内容为特色,较去年的1/4比例提高;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七项作品也一致地表现丰富的数字内容应用。
如上所述,ProPublica 产制的调查新闻报导采取与主流媒体合作模式发行,原则上,如果双方对于议题的报导手法、意见或是撰写内容无法达成共识,ProPublica将会另寻其他合作媒体,或直接在自己的网站上刊出。ProPublica 也积极拓展网络发行渠道,多次与网络媒体如 Politico 或 Huffington Post 网站合作,都取得超过预期的发行成效。
ProPublica同时开发各种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应用的创新实验。2010年7月 ,在官网上推动的分散式专题报导项目(Distributed Reporting Project)连续第二年得到新闻创新奖 Knight-Batten Awards肯定,获颁特殊贡献奖;另外,ProPublica的新闻应用程序(News Apps) 以开发各种让更多人近用报导资料的新闻应用模式,也赢得优良作品的推荐。除了在网络平台,在主要社群网站、移动装置与平板电脑上,也处处可见ProPublica的身影。
总编辑 Paul Steiger 评论 ProPublica 在网络与新媒体创新应用的心得时表示,ProPublica 团队深刻地理解网络绘图与互动元件不仅可强化报导内容,也提高了报导的影响力。Paul Steiger 更指出由于见证到网络所展现的丰沛能量与增长力道,团队中来自平面报纸背景的资深记者,莫不从拥有网络背景的年轻记者身上获益良多。
不容讳言,美国传统新闻产业正面临严峻考验,根据佩优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各项最新调查结果,2010 年所有新闻平台类型中,包括全国电视网、有线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网际网络是唯一阅听人数持续成长的平台。此外,网络不仅首度超越平面报纸,仅次于电视成为美国民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网络广告收入也首次超越报纸。
美国报业危机亦可见于全美每日新闻报纸雇用的记者人数较十年前减少约一万人左右,调查报导记者与编辑的人数近年来也大幅滑落,在新闻实务上呈现的结果则是,尽管信息泛滥,但是好的调查报导却越来越难取得,有助于公民营造社区与生活所需的重大新闻报导质量双双滑落,也威胁到美国报业传统与社会价值的维系。
ProPublica 可说是美国社会各界针对这股传统新闻产业危机反省的产物,与ProPublica 雷同的非盈利新闻新创组织不乏其数,例如以加州柏克来为据点的调查报导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或是说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普立兹灾难报导中心(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推动政府国会信息公开化的阳光 基 金 会 (Sunlight Foundation) 、 美 国 大 学 的 调 查 报 导 工 作 坊 (InvestigativeReporting Workshop)等机构,也有如第一个专门提供每日国际新闻服务的网络新闻组织全球新闻(Global News)。
除了专注深度报导与国际新闻的非盈利新闻组织,许多地区性或城市型的新闻网站也纷纷成立,关怀重点则放在报导不足的地方性题材,例如总部设于华盛顿特区的独立媒体中心(Center for Independent Media)陆续在新墨西哥、明尼苏达、密西根、爱荷华、科罗拉多与华盛顿特区等六个州设置延伸网站,提供当地新闻服务。
这些非盈利新闻新创组织深耕传统媒体退守的深度报导、国际与当地新闻,发展数字平台、开发多元化收入,并展现扮演全国性领导者的企图。事实上,非盈利新闻组织的兴起,除了弥补主流媒体报导不足、从未报导或是报导有误的缺失,另外一个目的也在尝试开创让关键新闻产业继续生存的营运模式。
美国各界对传统新闻产业危机的反省也反映在非盈利基金会赞助新闻项目的数目增加,并改变主流媒体新闻编辑室采用独立报导内容的方式。长期推动美国新闻产业发展的纳特基金会(Knight Foundation)于2009年6月对外宣布总额1500万美元的新闻创新项目,鼓励并协助独立新闻组织在数字平台上发展调查报导的新商业模式。ProPublica 从该项新闻项目争取到101万美元赞助,而调查报导中心与阳光基金会也成为该项目的赞助对象。
非盈利独立新闻组织如 ProPublica 的崛起也再次点出美国新闻业至今仍喋喋不休的命题:倚赖捐赠经费维持营运成本的非盈利模式是否可解决传统新闻业现有的困境?非盈利模式是否应扩大到所有新闻产业?
比较起来,ProPublica 在起步阶段即拥有较为厚实的财务基础。ProPublica 由前Golden West 金融资产公司前董事长Sandler兄弟基金会创办,基金会承诺每年投入1000万美元维持组织日常运作,即使如此,ProPublica本身仍必须积极寻求其他基金挹注,争取各项小额项目经费补助。其他类似的非盈利新闻组织的预算规模只达ProPublica一小部份,本身也并未真的聘用大部分撰写报导的记者,故财务压力因此较低。
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过去维持新闻业繁荣的营运模式日渐式微,新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非盈利模式的前提在于新闻业拥有稳定、长期的经费来维持基本营运,虽然对全国性的大型新闻媒体来说,昂贵的营运成本永远是一道难题。
为吸引优秀人才,ProPublica 提供旗下记者足以媲美大型报业的薪水与福利,1000万美元可勉强维持人数不到30名的采访团队的一年运作成本,但对全国性的大型报业如《纽约时报》来说,估计至少需要50亿美元的经费才能维持一年非盈利模式的营运成本,但能够慷慨解囊50亿美金的民间基金会或企业寥寥无几,而新闻组织同样需承受每年疯狂寻求赞助经费的高度压力。
美国网络新闻杂志Slate特约编辑Jack Shafer一语道破其中奥妙,美国大型报社的声誉来自在资本主义市场的成功竞争,并非由于蒙受亿万富翁或基金会的青睐。大型报业本身的活力与适应能力是其赢取市场主导地位的因素,去除追求增长所需的财务动机,反而可能对新闻发行的创新与效能带来不利影响。
平心而论,扩大攸关公共利益的深度新闻的影响力固然有正面意义,却非其他类型新闻如运动娱乐、生活影剧消息可比。如果非盈利组织、基金会赞助深度新闻项目的举动有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同时短期而言对新闻产业的未来发展有积极帮助,或许呼吁广大公众基于公共利益支持赞助深度新闻采访工作也并非不可行。不过,尽管对和谐社会较具价值的报导可由捐赠经费保护支持,媒体本身仍需寻求不同途径补足其他报导或更多开销所需的收入,譬如说新闻业整体达成网络新闻付费机制的共识。
至此,可以发现非盈利新闻组织的任务与使命,与美国社会传统上期待公共广电(Public Broadcasting)发挥告知、教育与启发公众并维系公民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功能高度重叠。事实上,随着技术与内容的革新与创新,加上如ProPublica、调查报导中心、纳特基金会等富有高度公共媒体精神的组织共同参与,美国各界有识之士近年来已将公共广电服务的概念转化为公共媒体服务(Public Media Service)。廿一世纪公共媒体除持续普遍近用、免于商业与政治压力的特点,也必须确保公众可通过所有平台享受公共媒体提供的服务内容,公共媒体也将以更多样化、网络式、分众、创新的方式,满足公民社会不断变动的需求。■
非盈利网络新闻组织ProPublica(www.propublica.org)以纽约为根据地,2008年6月正式营运,由之前曾在《华尔街日报》任16年常务总编辑的Paul Steiger担任总裁兼总编辑,目前旗下有员工28名(人数可能因人事变迁略有增减,且并未纳入网页设计、财会等行政人员)。这支全美单一媒体最大的调查记者团队,成立不到三年已成功晋身为普立兹奖俱乐部会员之一。
2010年,ProPublica 以关于新奥尔良一家医院在卡特琳娜风灾之后实施安乐死的调查报导作品,成为第一家赢得普立兹新闻奖的网络新闻组织,但由于得奖作品是与《纽约时报》合作发行,该项荣誉因此也由两家媒体共同分享。
ProPublica今年再接再厉,再次获普立兹肯定,得奖作品揭发华尔街令人诟病的投资舞弊导致美国金融风暴由来。2011年得奖系列报导虽然仅通过网络发行刊登,其实另外也与美国公共广播电台《Planet Money》和《This American Life》两个节目合作,只不过因电台本身并不符合普立兹奖的评选资格而作罢。
诚如总编辑Paul Steiger所言,ProPublica成立目的在通过深度新闻报导促进社会改革,要达到这项目标必须以“道德力量”从事新闻报导与写作;换言之,ProPublica的使命在于揭发政府、企业与团体组织滥用权力与行为不当之处以维持公众的信任。
作为非盈利性的网络新闻新秀,为扩大影响力,ProPublica 规划之初即已设定未来产制的新闻内容将采取与平面报章杂志或其他类型媒体合作的模式发行,免费提供给有合作意愿的运营商。秉持干中学的敬业精神,ProPublica 希望找出吸引优秀人才并与主流媒体合作的经营之道。
从 2011年普立兹新闻奖项的评选过程与结果,可观察到纯网络新闻组织在这项传统上属于报纸媒体的竞赛领域中角色日渐吃重的趋势。以 ProPublica 为例,不仅连续两年捧回普立兹新闻奖,今年更成为首度以纯网络系列报导获此殊荣的网络新闻组织,意义更显不凡。
根据普立兹官方资料,本届新闻类奖项的1097件参赛作品中,约100件为纯网络新闻,由60家媒体分别提名。与第一次纳入网络媒体参加竞赛的2009年只有37家媒体提出65件网络作品参赛相比较,增长表现可观。
事实上,今年度有更多的纯网络内容受普立兹委员会肯定入围新闻奖项,入围作品中将近1/3以网络内容为特色,较去年的1/4比例提高;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七项作品也一致地表现丰富的数字内容应用。
如上所述,ProPublica 产制的调查新闻报导采取与主流媒体合作模式发行,原则上,如果双方对于议题的报导手法、意见或是撰写内容无法达成共识,ProPublica将会另寻其他合作媒体,或直接在自己的网站上刊出。ProPublica 也积极拓展网络发行渠道,多次与网络媒体如 Politico 或 Huffington Post 网站合作,都取得超过预期的发行成效。
ProPublica同时开发各种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应用的创新实验。2010年7月 ,在官网上推动的分散式专题报导项目(Distributed Reporting Project)连续第二年得到新闻创新奖 Knight-Batten Awards肯定,获颁特殊贡献奖;另外,ProPublica的新闻应用程序(News Apps) 以开发各种让更多人近用报导资料的新闻应用模式,也赢得优良作品的推荐。除了在网络平台,在主要社群网站、移动装置与平板电脑上,也处处可见ProPublica的身影。
总编辑 Paul Steiger 评论 ProPublica 在网络与新媒体创新应用的心得时表示,ProPublica 团队深刻地理解网络绘图与互动元件不仅可强化报导内容,也提高了报导的影响力。Paul Steiger 更指出由于见证到网络所展现的丰沛能量与增长力道,团队中来自平面报纸背景的资深记者,莫不从拥有网络背景的年轻记者身上获益良多。
不容讳言,美国传统新闻产业正面临严峻考验,根据佩优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各项最新调查结果,2010 年所有新闻平台类型中,包括全国电视网、有线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网际网络是唯一阅听人数持续成长的平台。此外,网络不仅首度超越平面报纸,仅次于电视成为美国民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网络广告收入也首次超越报纸。
美国报业危机亦可见于全美每日新闻报纸雇用的记者人数较十年前减少约一万人左右,调查报导记者与编辑的人数近年来也大幅滑落,在新闻实务上呈现的结果则是,尽管信息泛滥,但是好的调查报导却越来越难取得,有助于公民营造社区与生活所需的重大新闻报导质量双双滑落,也威胁到美国报业传统与社会价值的维系。
ProPublica 可说是美国社会各界针对这股传统新闻产业危机反省的产物,与ProPublica 雷同的非盈利新闻新创组织不乏其数,例如以加州柏克来为据点的调查报导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或是说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普立兹灾难报导中心(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推动政府国会信息公开化的阳光 基 金 会 (Sunlight Foundation) 、 美 国 大 学 的 调 查 报 导 工 作 坊 (InvestigativeReporting Workshop)等机构,也有如第一个专门提供每日国际新闻服务的网络新闻组织全球新闻(Global News)。
除了专注深度报导与国际新闻的非盈利新闻组织,许多地区性或城市型的新闻网站也纷纷成立,关怀重点则放在报导不足的地方性题材,例如总部设于华盛顿特区的独立媒体中心(Center for Independent Media)陆续在新墨西哥、明尼苏达、密西根、爱荷华、科罗拉多与华盛顿特区等六个州设置延伸网站,提供当地新闻服务。
这些非盈利新闻新创组织深耕传统媒体退守的深度报导、国际与当地新闻,发展数字平台、开发多元化收入,并展现扮演全国性领导者的企图。事实上,非盈利新闻组织的兴起,除了弥补主流媒体报导不足、从未报导或是报导有误的缺失,另外一个目的也在尝试开创让关键新闻产业继续生存的营运模式。
美国各界对传统新闻产业危机的反省也反映在非盈利基金会赞助新闻项目的数目增加,并改变主流媒体新闻编辑室采用独立报导内容的方式。长期推动美国新闻产业发展的纳特基金会(Knight Foundation)于2009年6月对外宣布总额1500万美元的新闻创新项目,鼓励并协助独立新闻组织在数字平台上发展调查报导的新商业模式。ProPublica 从该项新闻项目争取到101万美元赞助,而调查报导中心与阳光基金会也成为该项目的赞助对象。
非盈利独立新闻组织如 ProPublica 的崛起也再次点出美国新闻业至今仍喋喋不休的命题:倚赖捐赠经费维持营运成本的非盈利模式是否可解决传统新闻业现有的困境?非盈利模式是否应扩大到所有新闻产业?
比较起来,ProPublica 在起步阶段即拥有较为厚实的财务基础。ProPublica 由前Golden West 金融资产公司前董事长Sandler兄弟基金会创办,基金会承诺每年投入1000万美元维持组织日常运作,即使如此,ProPublica本身仍必须积极寻求其他基金挹注,争取各项小额项目经费补助。其他类似的非盈利新闻组织的预算规模只达ProPublica一小部份,本身也并未真的聘用大部分撰写报导的记者,故财务压力因此较低。
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过去维持新闻业繁荣的营运模式日渐式微,新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非盈利模式的前提在于新闻业拥有稳定、长期的经费来维持基本营运,虽然对全国性的大型新闻媒体来说,昂贵的营运成本永远是一道难题。
为吸引优秀人才,ProPublica 提供旗下记者足以媲美大型报业的薪水与福利,1000万美元可勉强维持人数不到30名的采访团队的一年运作成本,但对全国性的大型报业如《纽约时报》来说,估计至少需要50亿美元的经费才能维持一年非盈利模式的营运成本,但能够慷慨解囊50亿美金的民间基金会或企业寥寥无几,而新闻组织同样需承受每年疯狂寻求赞助经费的高度压力。
美国网络新闻杂志Slate特约编辑Jack Shafer一语道破其中奥妙,美国大型报社的声誉来自在资本主义市场的成功竞争,并非由于蒙受亿万富翁或基金会的青睐。大型报业本身的活力与适应能力是其赢取市场主导地位的因素,去除追求增长所需的财务动机,反而可能对新闻发行的创新与效能带来不利影响。
平心而论,扩大攸关公共利益的深度新闻的影响力固然有正面意义,却非其他类型新闻如运动娱乐、生活影剧消息可比。如果非盈利组织、基金会赞助深度新闻项目的举动有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同时短期而言对新闻产业的未来发展有积极帮助,或许呼吁广大公众基于公共利益支持赞助深度新闻采访工作也并非不可行。不过,尽管对和谐社会较具价值的报导可由捐赠经费保护支持,媒体本身仍需寻求不同途径补足其他报导或更多开销所需的收入,譬如说新闻业整体达成网络新闻付费机制的共识。
至此,可以发现非盈利新闻组织的任务与使命,与美国社会传统上期待公共广电(Public Broadcasting)发挥告知、教育与启发公众并维系公民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功能高度重叠。事实上,随着技术与内容的革新与创新,加上如ProPublica、调查报导中心、纳特基金会等富有高度公共媒体精神的组织共同参与,美国各界有识之士近年来已将公共广电服务的概念转化为公共媒体服务(Public Media Service)。廿一世纪公共媒体除持续普遍近用、免于商业与政治压力的特点,也必须确保公众可通过所有平台享受公共媒体提供的服务内容,公共媒体也将以更多样化、网络式、分众、创新的方式,满足公民社会不断变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