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在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提高绿色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村容村貌和促进农村文明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成效。然而,在我国农村经济正步入大规模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对农村能源建设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实践证明,发展农村沼气产业化是适应农村能源建设市场的客观需求和建设好以沼气为核心的生态家园的根本出路。因此,如何大力促进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国农村沼气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形成了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 和西北“五配套”等经典循环农业模式。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的亮点。
当前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数量不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沼气功能进一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经发展到3050万户,小型沼气工程2.4万户,农村能源管理服务机构1.2万个,专业技术人员3.8万人,沼气技工22.7万人,农村沼气呈现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底以来,农村沼气已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国家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今后农村沼气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2.中国农村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系统缺乏精确设计和科学配套 户用沼气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也是需要“精确设计、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圈舍——厕所——沼气池三连通”系统需投资4000元左右,但由于农户自筹资金困难,大部分地区只能保证沼气池本身建设,不能按照“系统工程”整体协调、科学配套的原则,进行“圈、厕、沼三连通”系统配套建设,实现“一池三改”的建设目标。 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工程同样因为投资问题,部分地区采取对户用沼气池简单放大的办法来完成建设任务,对沼气工程系统缺乏整体精确设计,没有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
2.2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农村沼气建设量大面广,遍布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要求高,需要完成规划放线、施工准备、土方施工、结构施工、密封施工、管网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检验等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成的沼气工程要满足整体结构强度合格和整体气密性合格的基本要求。 由于建设任务数量过大,监管力量有限,部分地区不能按照沼气工程建设规律进行严密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缺乏精准的施工工序质量标准和检验措施,导致部分技工随意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建成后无人验收,投料后不能使用。
2.3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 沼气发酵是专业性很强的生物工程,是复杂的微生物应用过程。只有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为各种类群的微生物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各种有机物原料才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沼气工程的正常、快速、高效启动制约和影响着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高度重视科学启动关,严格按照沼气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及操作规范进行科学配料和启动,才能保证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农村沼气建设数量大、时间紧、区域广、人力少,已建成的户用沼气池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原料配比和正确的启动指导等问题,导致沼气池不产气或产气少,出现启动故障。用户缺乏沼气发酵专业知识,无法处理这些故障,因此直接影响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4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沼气工程科学管理重要性的真实写照。只有构建科学规范、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配备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沼气系统管理规程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沼气系统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农村沼气长效运行不能依赖于政府的长期补助,而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市场机制。通过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产品后补助的方法,扶植沼气专业合作社和沼气专业公司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农村沼气长效运行的主力军。
2.5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农村沼气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对从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长效的专业培训。目前,通过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已达22.7万人,但是多为农民技工,尚缺乏对各级、不同层次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考核机制,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适应农村沼气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3.中国农村沼气未来发展的技术对策
3.1精确设计,科学配套 中小型沼气工程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多设施、多装备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精确设计对于发挥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小型沼气工程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精确设计,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为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2精准建设,确保质量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阶段,应通过招投标,寻求有相应建设资质和施工资历的建设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专业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按照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科学施工;工程验收阶段,应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沼气工程和配套设施的质量检验工作,使其达到整体结构强度合格、整体气密性合格、整体协调美观、装备操作方便的基本要求,为沼气工程的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奠定基础。
3.3吐故纳新,增强动力 为保证沼气发酵微生物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沼气工程产气正常持久,应按照沼气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补充新鲜原料和营养元素,及时排出发酵剩余物用作肥料。沼气工程日常管理要避免只进不出、大进大出,应连续均衡进出,选择适宜发酵负荷。
3.4整体保温,提高效率 温度是制约沼气池产气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到全年持续产气用气,必须对沼气池进行保温和增温。目前,农村沼气池通常采用“三结合”、“四结合”的方式,用太阳能畜禽舍、四位一体太阳能畜禽舍和简易温棚进行保温增温。
3.5动态发酵,精细管理 静态发酵存在原料分层结壳、有效容积减小、菌料传质能力低、出料困难等技术问题。解决静态发酵的方法有手动式回流搅拌技术、自动回流搅拌与沼液冲厕(圈)技术。后者利用由潜污泵、微电脑时控开关和回流搅拌管网构成的自动搅拌系统,将沼气池调压间的沼液定时打到发酵池内,进行回流搅拌,消除结壳和分层现象,提高菌料传质能力和产气效率。通过转换阀门,还可以实现沼液冲厕(圈)和机动出料。 除此之外,农村沼气精细管理还需要做好原料营养科学调配,发酵负荷合理调控,发酵原料pH值科学调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3.6综合利用,长效发展 农村沼气的生命力在于综合利用,要把综合利用作为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大力开展沼气循环农业,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研究制定和公布沼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鼓励开展沼渣、沼液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傻瓜式”沼肥产品、配肥施用装备和应用技术,进一步加快综合利用步伐。
3.7科技支撑,引领发展 沼气工程是连接养殖和种植的纽带,是现代循环农业建设的核心,随着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许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需要今后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予以重点研究和解决。这些技术包括:前后处理与厌氧消化一体化沼气装置及其工艺技术研究;沼气工程太阳能主动式加热和整体保温装备与技术研究;沼气发酵营养调配机理与高产发酵技术研究;沼气发酵剩余物综合利用装备与施用技术研究;沼肥特性及其对农作物品质和生产特性的影响研究;低温、高产沼气发酵菌株接种及其发酵工艺技术研究等。
1.中国农村沼气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形成了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 和西北“五配套”等经典循环农业模式。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的亮点。
当前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数量不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沼气功能进一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经发展到3050万户,小型沼气工程2.4万户,农村能源管理服务机构1.2万个,专业技术人员3.8万人,沼气技工22.7万人,农村沼气呈现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底以来,农村沼气已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国家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今后农村沼气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2.中国农村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系统缺乏精确设计和科学配套 户用沼气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也是需要“精确设计、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圈舍——厕所——沼气池三连通”系统需投资4000元左右,但由于农户自筹资金困难,大部分地区只能保证沼气池本身建设,不能按照“系统工程”整体协调、科学配套的原则,进行“圈、厕、沼三连通”系统配套建设,实现“一池三改”的建设目标。 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工程同样因为投资问题,部分地区采取对户用沼气池简单放大的办法来完成建设任务,对沼气工程系统缺乏整体精确设计,没有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
2.2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农村沼气建设量大面广,遍布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要求高,需要完成规划放线、施工准备、土方施工、结构施工、密封施工、管网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检验等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成的沼气工程要满足整体结构强度合格和整体气密性合格的基本要求。 由于建设任务数量过大,监管力量有限,部分地区不能按照沼气工程建设规律进行严密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缺乏精准的施工工序质量标准和检验措施,导致部分技工随意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建成后无人验收,投料后不能使用。
2.3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 沼气发酵是专业性很强的生物工程,是复杂的微生物应用过程。只有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为各种类群的微生物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各种有机物原料才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沼气工程的正常、快速、高效启动制约和影响着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高度重视科学启动关,严格按照沼气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及操作规范进行科学配料和启动,才能保证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农村沼气建设数量大、时间紧、区域广、人力少,已建成的户用沼气池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原料配比和正确的启动指导等问题,导致沼气池不产气或产气少,出现启动故障。用户缺乏沼气发酵专业知识,无法处理这些故障,因此直接影响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4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沼气工程科学管理重要性的真实写照。只有构建科学规范、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配备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沼气系统管理规程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沼气系统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农村沼气长效运行不能依赖于政府的长期补助,而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市场机制。通过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产品后补助的方法,扶植沼气专业合作社和沼气专业公司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农村沼气长效运行的主力军。
2.5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农村沼气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对从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长效的专业培训。目前,通过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已达22.7万人,但是多为农民技工,尚缺乏对各级、不同层次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考核机制,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适应农村沼气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3.中国农村沼气未来发展的技术对策
3.1精确设计,科学配套 中小型沼气工程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多设施、多装备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精确设计对于发挥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小型沼气工程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精确设计,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为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2精准建设,确保质量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阶段,应通过招投标,寻求有相应建设资质和施工资历的建设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专业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按照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科学施工;工程验收阶段,应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沼气工程和配套设施的质量检验工作,使其达到整体结构强度合格、整体气密性合格、整体协调美观、装备操作方便的基本要求,为沼气工程的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奠定基础。
3.3吐故纳新,增强动力 为保证沼气发酵微生物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沼气工程产气正常持久,应按照沼气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补充新鲜原料和营养元素,及时排出发酵剩余物用作肥料。沼气工程日常管理要避免只进不出、大进大出,应连续均衡进出,选择适宜发酵负荷。
3.4整体保温,提高效率 温度是制约沼气池产气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到全年持续产气用气,必须对沼气池进行保温和增温。目前,农村沼气池通常采用“三结合”、“四结合”的方式,用太阳能畜禽舍、四位一体太阳能畜禽舍和简易温棚进行保温增温。
3.5动态发酵,精细管理 静态发酵存在原料分层结壳、有效容积减小、菌料传质能力低、出料困难等技术问题。解决静态发酵的方法有手动式回流搅拌技术、自动回流搅拌与沼液冲厕(圈)技术。后者利用由潜污泵、微电脑时控开关和回流搅拌管网构成的自动搅拌系统,将沼气池调压间的沼液定时打到发酵池内,进行回流搅拌,消除结壳和分层现象,提高菌料传质能力和产气效率。通过转换阀门,还可以实现沼液冲厕(圈)和机动出料。 除此之外,农村沼气精细管理还需要做好原料营养科学调配,发酵负荷合理调控,发酵原料pH值科学调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3.6综合利用,长效发展 农村沼气的生命力在于综合利用,要把综合利用作为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大力开展沼气循环农业,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研究制定和公布沼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鼓励开展沼渣、沼液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傻瓜式”沼肥产品、配肥施用装备和应用技术,进一步加快综合利用步伐。
3.7科技支撑,引领发展 沼气工程是连接养殖和种植的纽带,是现代循环农业建设的核心,随着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许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需要今后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予以重点研究和解决。这些技术包括:前后处理与厌氧消化一体化沼气装置及其工艺技术研究;沼气工程太阳能主动式加热和整体保温装备与技术研究;沼气发酵营养调配机理与高产发酵技术研究;沼气发酵剩余物综合利用装备与施用技术研究;沼肥特性及其对农作物品质和生产特性的影响研究;低温、高产沼气发酵菌株接种及其发酵工艺技术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