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周弘也说:“所有的孩子都仿佛是为了赏识才来到人间的。”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先进,通常要求更多的表扬艺术。“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掌握一定的表扬艺术,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成长。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表扬艺术呢?
一、表扬应目的明确
教育孩子,凡表扬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或对学生的思想、纪律、好人好事进行表扬,或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作业书写、学习成绩等不同方面进行表扬,使学生能从表扬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成就感。如果教师的表扬毫无目的、信口开河、随心所欲,则往往收不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好好先生”,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因此,表扬应目的明确。有一年,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这个班的朗读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低。于是,我便在班上举行一系列活动,如:“竞选故事大王”、“课前演讲”等,并及时对获奖者进行颁奖、鼓励,赋予他们“故事大王”、“演讲大师”的称号。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这个班的口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二、表扬应恰如其分,巧妙运用
一提到“不要责骂,只要赞美”,不要以为不管怎样都要赞美孩子——那是奉承,思想错误,必然弄巧成拙。例如:孩子画了一张图画。“哇!画得真好!如果去参加比赛,一定会得冠军!”其实,老师根本不知道孩子画的是什么,却还说:“很好!把它贴到墙壁上吧!”结果将图画贴到墙壁上后,孩子才颇受伤害地对老师说:“老师,您贴反了啦!”这不是弄巧成拙吗?再者,如果学生本身并未对自己的画感到满意。但老师却随口赞美“画得很好”,这样反而伤了孩子的心。因此,教师的表扬应掌握分量、讲究分寸,做到恰到好处。表扬基调的高低、次数的多少,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表扬应善于挖掘,把握时机
大家知道,好人好事不是时时都出现,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或平时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更难发现他们的长处。因此,当一件好人好事出现时,教师应把握时机,及时表扬。然而,有的教师感到在后进生身上找优点很难。的确,因为这不仅需要克服我们的偏见,而且还需要在辩证法的指导下耐心地挖掘。我们并非要在他们身上找出那种“英雄行为”、“闪光亮点”,我们要找的长处,从广义上讲,就是那些缺点和错误以外的东西。缺点和错误的对立面。对于一个不交作业的学生,每天能来上学就是优点;对于一个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如能遵守纪律、不影响别人就是优点;对有偷窃习惯的学生,今天没偷就是优点……总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可一分为二的。无论如何,我们也应该从孩子身上找出优点来,并把握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
总之,表扬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艺术性,在教育过程中应恰当地采用表扬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你的表扬取得最佳效果。
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师德
彭招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文学家韩愈早就认识到“道为师之先”,在教育战线中不断探索,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不但需要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品德,让那些对知识倍加渴望又充满幻想的小学生对我国的文字瑰宝能轻松熟练地掌握运用,并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那些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高尚情操智慧给他们。
道德是我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古人非常注重“德”,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观,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以“德”为先。现代教育更需品学兼优的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是为学生开启知识之船的首航者,更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现代最为朴素的教育观云:教书育人。作为启蒙教师更要用高尚的师德来教育感化学生。如果教师的精神家园荒芜空洞,“不知铁肩担道义”为何物,即使他知识渊博,才高八斗,也难得“妙手”,至于那洋洋洒洒的文字恐怕也难起“教化”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品德和学识的崇高要求,人们对其职业赞为“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学教师更要在书本知识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导向”和“榜样”的力量更是举足轻重。故既会言传又会身教,以身作则,具有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会使其所学终身受益,这样培养出品学兼优、品德高尚的学生才能不为空谈。
当然,搞好教育要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炽热的心,如果我们让爱成为沟通思想的桥梁,视学生如己出,具备深厚的关爱之情,才会恪尽职守,不厌其烦,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他们循循普诱,让学生情愿敞开心扉,用感恩的心去聆听教诲。对后进生更要宽容善良,因人施教,始终不离不弃。并不时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思想健康积极地成长!
法国作家罗兰说:“要想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用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教育感化学生,用真挚的爱去关怀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以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守候在三尺讲台,师情悠悠,人心悠悠……
一、表扬应目的明确
教育孩子,凡表扬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或对学生的思想、纪律、好人好事进行表扬,或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作业书写、学习成绩等不同方面进行表扬,使学生能从表扬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成就感。如果教师的表扬毫无目的、信口开河、随心所欲,则往往收不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好好先生”,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因此,表扬应目的明确。有一年,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这个班的朗读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低。于是,我便在班上举行一系列活动,如:“竞选故事大王”、“课前演讲”等,并及时对获奖者进行颁奖、鼓励,赋予他们“故事大王”、“演讲大师”的称号。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这个班的口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二、表扬应恰如其分,巧妙运用
一提到“不要责骂,只要赞美”,不要以为不管怎样都要赞美孩子——那是奉承,思想错误,必然弄巧成拙。例如:孩子画了一张图画。“哇!画得真好!如果去参加比赛,一定会得冠军!”其实,老师根本不知道孩子画的是什么,却还说:“很好!把它贴到墙壁上吧!”结果将图画贴到墙壁上后,孩子才颇受伤害地对老师说:“老师,您贴反了啦!”这不是弄巧成拙吗?再者,如果学生本身并未对自己的画感到满意。但老师却随口赞美“画得很好”,这样反而伤了孩子的心。因此,教师的表扬应掌握分量、讲究分寸,做到恰到好处。表扬基调的高低、次数的多少,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表扬应善于挖掘,把握时机
大家知道,好人好事不是时时都出现,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或平时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更难发现他们的长处。因此,当一件好人好事出现时,教师应把握时机,及时表扬。然而,有的教师感到在后进生身上找优点很难。的确,因为这不仅需要克服我们的偏见,而且还需要在辩证法的指导下耐心地挖掘。我们并非要在他们身上找出那种“英雄行为”、“闪光亮点”,我们要找的长处,从广义上讲,就是那些缺点和错误以外的东西。缺点和错误的对立面。对于一个不交作业的学生,每天能来上学就是优点;对于一个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如能遵守纪律、不影响别人就是优点;对有偷窃习惯的学生,今天没偷就是优点……总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可一分为二的。无论如何,我们也应该从孩子身上找出优点来,并把握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
总之,表扬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艺术性,在教育过程中应恰当地采用表扬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你的表扬取得最佳效果。
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师德
彭招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文学家韩愈早就认识到“道为师之先”,在教育战线中不断探索,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不但需要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品德,让那些对知识倍加渴望又充满幻想的小学生对我国的文字瑰宝能轻松熟练地掌握运用,并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那些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高尚情操智慧给他们。
道德是我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古人非常注重“德”,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观,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以“德”为先。现代教育更需品学兼优的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是为学生开启知识之船的首航者,更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现代最为朴素的教育观云:教书育人。作为启蒙教师更要用高尚的师德来教育感化学生。如果教师的精神家园荒芜空洞,“不知铁肩担道义”为何物,即使他知识渊博,才高八斗,也难得“妙手”,至于那洋洋洒洒的文字恐怕也难起“教化”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品德和学识的崇高要求,人们对其职业赞为“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学教师更要在书本知识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导向”和“榜样”的力量更是举足轻重。故既会言传又会身教,以身作则,具有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会使其所学终身受益,这样培养出品学兼优、品德高尚的学生才能不为空谈。
当然,搞好教育要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炽热的心,如果我们让爱成为沟通思想的桥梁,视学生如己出,具备深厚的关爱之情,才会恪尽职守,不厌其烦,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他们循循普诱,让学生情愿敞开心扉,用感恩的心去聆听教诲。对后进生更要宽容善良,因人施教,始终不离不弃。并不时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思想健康积极地成长!
法国作家罗兰说:“要想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用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教育感化学生,用真挚的爱去关怀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以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守候在三尺讲台,师情悠悠,人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