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令人振奋的宏观经济数据相比,居高不下的房价、不断攀升的CPI以及微薄的收入增长,都让人深感民生之艰。
1月20日,万众瞩目的2010年经济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高达39万亿的GDP规模,全年增长10.3%,表明宏观经济处于较快增长;CPI全年上涨3.3%,尽管高于去年初确定的3%管理目标,但仍然可以接受。8.1万亿的财政收入,23%以上的投资增速都让全世界为之惊奇。而且是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我国经济呈现出高位趋稳的态势,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看,“三驾马车”的均衡性和协调性有所改善。
的确,中国经济以GDP十年翻了近5倍的规模膨胀,房价收入比早已动辄就是15倍以上,财政收入和货币扩张都保持着增幅世界第一,所有靓丽的经济数据,都让我们一下子似乎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财团买下纽约帝国大厦的那股傲慢。看起来,如今的中国央企大佬、各路地王式企业家都具有去美国、日本大手笔投资的实力,这不,仅仅一个北京土地价值就抵得上美国GDP了。但这一切看起来是真的故事,其实都不过是虚幻的浮云,建立在坚实的房地产泡沫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增长,最终都会成为一场梦。
与上述这些令人振奋的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速相比,居高不下的房价、不断攀升的CPI数据以及微薄的收入增长,都让人不得不顿感民生之艰难。
虽然不少媒体连线经济学者来解读宏观数据,但大多都是三言两语,谈成绩多,谈问题少。成绩大家都是看得见的。但存在的问题不一定每个人都看得到,尤其在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统计数字面前,要想完整地解读每个数字会很费时。要通过数字看到民生问题,一般人或许很难完全做到。就我粗略的观察,2010年宏观数据在揭示民生改善成就的同时,也揭示了不少民生问题。
比如说,房地产问题。我注意到,房地产对GDP贡献依然很大,不但城镇房地产开发在去年1到12月份同比增长33.2%,而且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这说明GDP依赖房地产这一顽疾没有得到纠正。而房地产的过热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经济结构问题和民生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披露,去年保障房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全年新开工保障房590万套,建成370万套。我以为,这点保障房供应量不足以弥补去年房地产过热带来的损失。当房价过快上涨把更多人逼到住房保障这一条路上时,显然,现有的保障住房开工量、供应量是“杯水车薪”。
再如,去年全年新增就业1168万人,登记失业率是4.1%。新增就业人数大幅增加,成绩的确值得肯定,但要意识到高就业的背后存在“被就业”的问题,很多大学强制毕业生“就业”。登记失业率是4.1%,又漏掉了多少人呢?就业市场存在“官二代”直通公务员等现象,就业有多少公平呢?
从数据上看,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一次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让人欣喜。
但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没有出台的情况下,收入增长是公平增长,还是“被增长”呢?农民收入增长很快,是否就意味着农民的纯收入增长也很快、农民负担很轻吗?GDP全年增长10.3%,有经济结构优化之功,但也存在建建拆拆创造的GDP,而在大拆大建创造GDP的背后,“带血的拆迁”也不容忽视。这种发展模式今后必须坚决摒弃。
接下来的五年,我们需要反思以往推动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该调整的调整,该完善的完善,让经济增长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平稳的状态。另一方面,不要因为经济趋于过热就仓促应对,必须科学决断。
而且,经济泡沫化很可能影响到公众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有关方面需要格外警惕。同时,更要防止一些地方政府重新“唯GDP论”,避免再出现大跃进式经济增长。
1月20日,万众瞩目的2010年经济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高达39万亿的GDP规模,全年增长10.3%,表明宏观经济处于较快增长;CPI全年上涨3.3%,尽管高于去年初确定的3%管理目标,但仍然可以接受。8.1万亿的财政收入,23%以上的投资增速都让全世界为之惊奇。而且是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我国经济呈现出高位趋稳的态势,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看,“三驾马车”的均衡性和协调性有所改善。
的确,中国经济以GDP十年翻了近5倍的规模膨胀,房价收入比早已动辄就是15倍以上,财政收入和货币扩张都保持着增幅世界第一,所有靓丽的经济数据,都让我们一下子似乎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财团买下纽约帝国大厦的那股傲慢。看起来,如今的中国央企大佬、各路地王式企业家都具有去美国、日本大手笔投资的实力,这不,仅仅一个北京土地价值就抵得上美国GDP了。但这一切看起来是真的故事,其实都不过是虚幻的浮云,建立在坚实的房地产泡沫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增长,最终都会成为一场梦。
与上述这些令人振奋的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速相比,居高不下的房价、不断攀升的CPI数据以及微薄的收入增长,都让人不得不顿感民生之艰难。
虽然不少媒体连线经济学者来解读宏观数据,但大多都是三言两语,谈成绩多,谈问题少。成绩大家都是看得见的。但存在的问题不一定每个人都看得到,尤其在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统计数字面前,要想完整地解读每个数字会很费时。要通过数字看到民生问题,一般人或许很难完全做到。就我粗略的观察,2010年宏观数据在揭示民生改善成就的同时,也揭示了不少民生问题。
比如说,房地产问题。我注意到,房地产对GDP贡献依然很大,不但城镇房地产开发在去年1到12月份同比增长33.2%,而且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这说明GDP依赖房地产这一顽疾没有得到纠正。而房地产的过热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经济结构问题和民生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披露,去年保障房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全年新开工保障房590万套,建成370万套。我以为,这点保障房供应量不足以弥补去年房地产过热带来的损失。当房价过快上涨把更多人逼到住房保障这一条路上时,显然,现有的保障住房开工量、供应量是“杯水车薪”。
再如,去年全年新增就业1168万人,登记失业率是4.1%。新增就业人数大幅增加,成绩的确值得肯定,但要意识到高就业的背后存在“被就业”的问题,很多大学强制毕业生“就业”。登记失业率是4.1%,又漏掉了多少人呢?就业市场存在“官二代”直通公务员等现象,就业有多少公平呢?
从数据上看,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一次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让人欣喜。
但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没有出台的情况下,收入增长是公平增长,还是“被增长”呢?农民收入增长很快,是否就意味着农民的纯收入增长也很快、农民负担很轻吗?GDP全年增长10.3%,有经济结构优化之功,但也存在建建拆拆创造的GDP,而在大拆大建创造GDP的背后,“带血的拆迁”也不容忽视。这种发展模式今后必须坚决摒弃。
接下来的五年,我们需要反思以往推动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该调整的调整,该完善的完善,让经济增长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平稳的状态。另一方面,不要因为经济趋于过热就仓促应对,必须科学决断。
而且,经济泡沫化很可能影响到公众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有关方面需要格外警惕。同时,更要防止一些地方政府重新“唯GDP论”,避免再出现大跃进式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