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农村中学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的观念问题。只要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提高了,其他一切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20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而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也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其中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的确,阅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很多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但是,作为在农村从教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却深有体会,目前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搞题海战术,家长请家教,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这样一来,就累坏了我们的学生,每天的作业要做到晚上九十点(甚至更晚),双休日也要忙于补课。学生根本没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2.教师的理念跟不上,在课上,不少教师讲得太多,不放心学生,不敢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一节课学生的读书时间只有可怜的几分钟,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占去;3.部分家长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但不鼓励学生阅读,而且还进行阻止,甚至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没收或销毁;4.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量小面窄。就学校图书馆来说,藏书就比较少,但真正适合學生看的数量更少;5.现代网络媒体、电脑游戏等诱惑力极强,比看课外书籍更有吸引力。初中学生往往对形形色色的奇闻轶事特别感兴趣,一有时间就浏览这些,个别学生甚至因迷上有害书刊而误入歧途;当然,有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比较重视的,但他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给学生买得最多的是作文书,让学生看得最多背得最多的也是作文书。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语文学习离不开课外阅读,那么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呢?
首先,学校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作业量,调整出课时让学生读书。学校也应开放图书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1.天天阅读的习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通过坚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每天学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并且对于阅读的时间也可以固定下来,比如睡觉前阅读等,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或者每天阅读量为30页。这样,阅读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习惯。2.阅读要有目的性,要养成随时勾画、批注的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阅读时一定要有动笔的习惯,而我们的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往往就如过眼烟云,收效甚微。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很有必要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圈点、勾画出来,有异议的地方,需要进行质疑、批注,或者写下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第三,教师推荐课外阅读书。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推荐相关的文章,课本中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教师讲课时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或作者的相关资料给学生作一简要介绍,就会激起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然后再把这本书或相关的文章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配合课堂教学读完这些文章。比如,在学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一童话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其他没学过的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准备好下节上课时讲给大家听。再比如学完了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设计如下作业:阿长虽是鲁迅家的一位保姆,但在鲁迅眼中“她却有伟大的神力”,直到后来鲁迅还一直追忆着她。他在散文《朝花夕拾》中还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故乡》中的闰土、杨二嫂,《阿Q正传》中的阿Q等,这些人物你知道吗?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些文章,既能激发阅读的兴趣,又能了解这些人物的故事。
最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尤其是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如召开阅读讨论会、举行阅读讲座、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与竞赛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阅读内容、方法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有助于深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更好地促进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写读书心得或作文,以写促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用写作来促进阅读,使阅读为写作服务。语文的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当你写作文感到言不达意时,就可将积累的素材来一番移植改造,然后辅之以自己的构思,加以运用,一篇精美的文章也许就会脱颖而出,学生自然感到欣慰与自豪,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20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而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也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其中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的确,阅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很多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但是,作为在农村从教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却深有体会,目前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搞题海战术,家长请家教,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这样一来,就累坏了我们的学生,每天的作业要做到晚上九十点(甚至更晚),双休日也要忙于补课。学生根本没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2.教师的理念跟不上,在课上,不少教师讲得太多,不放心学生,不敢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一节课学生的读书时间只有可怜的几分钟,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占去;3.部分家长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但不鼓励学生阅读,而且还进行阻止,甚至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没收或销毁;4.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量小面窄。就学校图书馆来说,藏书就比较少,但真正适合學生看的数量更少;5.现代网络媒体、电脑游戏等诱惑力极强,比看课外书籍更有吸引力。初中学生往往对形形色色的奇闻轶事特别感兴趣,一有时间就浏览这些,个别学生甚至因迷上有害书刊而误入歧途;当然,有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比较重视的,但他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给学生买得最多的是作文书,让学生看得最多背得最多的也是作文书。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语文学习离不开课外阅读,那么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呢?
首先,学校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作业量,调整出课时让学生读书。学校也应开放图书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1.天天阅读的习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通过坚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每天学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并且对于阅读的时间也可以固定下来,比如睡觉前阅读等,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或者每天阅读量为30页。这样,阅读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习惯。2.阅读要有目的性,要养成随时勾画、批注的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阅读时一定要有动笔的习惯,而我们的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往往就如过眼烟云,收效甚微。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很有必要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圈点、勾画出来,有异议的地方,需要进行质疑、批注,或者写下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第三,教师推荐课外阅读书。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推荐相关的文章,课本中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教师讲课时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或作者的相关资料给学生作一简要介绍,就会激起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然后再把这本书或相关的文章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配合课堂教学读完这些文章。比如,在学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一童话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其他没学过的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准备好下节上课时讲给大家听。再比如学完了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设计如下作业:阿长虽是鲁迅家的一位保姆,但在鲁迅眼中“她却有伟大的神力”,直到后来鲁迅还一直追忆着她。他在散文《朝花夕拾》中还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故乡》中的闰土、杨二嫂,《阿Q正传》中的阿Q等,这些人物你知道吗?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些文章,既能激发阅读的兴趣,又能了解这些人物的故事。
最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尤其是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如召开阅读讨论会、举行阅读讲座、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与竞赛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阅读内容、方法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有助于深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更好地促进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写读书心得或作文,以写促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用写作来促进阅读,使阅读为写作服务。语文的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当你写作文感到言不达意时,就可将积累的素材来一番移植改造,然后辅之以自己的构思,加以运用,一篇精美的文章也许就会脱颖而出,学生自然感到欣慰与自豪,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