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喉镜术中使用常频常压喷射通气的研究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常频常压喷射通气和高频喷射通气在支撑喉镜术中的通气效果。

方法:

选择32例ASA Ⅰ~Ⅱ级声带息肉患者,拟行支撑喉镜术,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16例:高频组和常频组。

结果:

采用60次/分的频率、160kPa压力进行通气,术中PaCO2明显升高(P<0.01)并形成高碳酸血症;采用22次/分的频率、160kPa的压力进行通气,术中PaCO2仅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水平明显低于高频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的PaO2均明显升高且两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

无论是常频还是高频喷射通气都能满足机体对供氧的需要,而常频通气比高频通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排出,由此认为支撑喉镜术中宜采用常频常压喷射通气。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吸入不同浓度氧肺叶手术时早期氧自由基和肺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31例择期肺叶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O组(FiO2=1, n=16),N组(吸入O2: N2O=1:1, n=15)。两组麻醉方法基本相同,观察SOD和MDA在麻醉前、麻醉后2小时、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小时的变化,观察肺切片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两组用氧时间SOD和MDA组间对比,以及MDA两组组内对比均无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数量化脑电图与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62例腹部手术病人,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潘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探查毕,调整每个病人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达2%→1.5%→1%,每种浓度维持至少15分钟,记录3分钟数量化EEG及MAP、HR变化。结果: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降低,原始脑电波逐渐由低频高振幅波转变为高频低振幅波;SEF和MF趋势曲线明显右移;SEF、MF、BI
目的:了解兔脑缺血后再灌注时神经肽分泌的变化和观察再灌注后实施头部重点低温对这些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56只,8只为常温对照组(I组),其余动物先用“四血管”式造成缺血30分钟,再分成常温再灌注和头部重点低温组。两组均分再灌注30、180和360分钟三个亚组,各亚组动物均为8只。头部低温在再灌注开始后一分钟开始实施,脑组织中神经肽含量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与非缺血组比较,II组三种神经肽含
目的:介绍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救治体外循环期间动脉大量气栓八例体会。方法:气栓发生时立即停心肺机,以4.0~8.0kPa压力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对合并冠状血管气栓者,在逆行灌注结束前将上腔静脉插管退入右心房,并暂时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肺动脉,行右心房逆行灌注30~60秒。再恢复正常灌注辅助循环。结果:4例存活,其中3例无后遗症;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能排除脑血管内气体,经右心房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阻滞病人食管温度和直肠温度变化。方法:20~45岁的腹部外科病人34例,分成全身麻醉组(GA组,20例)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14例)。分别测量麻醉前、麻醉开始、麻醉后10、30、60、90、120、150、180、240分钟及术毕时的中心温度(以食管温度表示)和直肠温度。结果:GA组中心温度自麻醉后10分钟至术毕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下降,EA组麻醉后中心温度下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