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说起伴随自己童年的童话人物,每个人都能数出一长串。而幼儿天生喜爱假装和幻想的特点,让童话剧表演在其生活中彰显独特魅力。
童话剧表演,幼儿是主角,他们天生是导演、剧作家和演员的集合体。对于表演主题、剧本改编、道具制作、表演创作,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自觉导向课程的走向,并吸引家长的协同合作,挖掘亲子活动的魅力。这样多通道协作,让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更多体验,获得能力提升。
一、前期铺垫,三位一体参与课程
幼儿是课程的主人,我们需要关注幼儿兴趣,抓住切入点,进行课程的选题、计划、实施这一系列过程。如果再加上家长的积极参与,则更有利于课程的实施,从而丰富课程内涵,也无形中有效引导了家长的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我们努力用前期铺垫,吸引多方参与。比如,可以通过发放《调查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课程主题,改编剧本,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班级QQ群,组织小型沙龙,探讨课程的走向,吸纳有效建议,丰富课程内容。
例如,大一班沫沫小朋友的爸爸是房产公司职员,曾邀请全班小朋友参观楼盘销售处和开发的新楼盘,结合绘本《青蛙卖池塘》,该班主题课程应运而生。再比如,小一班有家长推荐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并积极提供该绘本用于班级“图书漂流”。家长反映孩子们不但对绘本感兴趣,还开始尝试研究小动物的“嗯嗯”,于是教师审时度势,倡议推动了相关有意义的主题课程,《嗯嗯》表演活动也非常贴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效果很好。
二、过程丰富,多种形式调动兴趣
童话剧表演,幼儿当仁不让,担任主体。从剧本到道具、表演、创作,这一个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兴趣,挖掘他们已有经验,发挥各自的能力水平,获得快乐体验,发现、挖掘自己潜能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获得发展。
我们可以依据主题开发相关活动,用实地参观、邀请特约嘉宾进课堂等方式拓展幼儿经验;用区域游戏、小组活动为幼儿提供发挥自己创意和潜能的机会;用社区活动、亲子活动等挖掘社区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等等。
例如《青蛙卖池塘》,沫沫一家发挥优势,在班级表演区场景设置、道具制作方面大显身手;班上的一个学习小组在表演创作环节,于火花撞击中,提议用当地方言植入剧本,显得生活化,更添谐趣感;而班级建构区的相关主题活动中,有小朋友搭建出可以开小门、可以移动的背景小楼,真是创意无限。
三、持续记录,师幼共同展示成果
童话剧表演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的成长与收获可以巧妙地使用多样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幼儿个案记录,教师用心观察,本真记录与反思,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追踪记录一个孩子的过程性资料,关注该幼儿的变化与发展;也可以记录一组幼儿的互动,了解本班幼儿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关注幼儿的交往,以便及时调整课程。持续记录,促使教师走进孩子,观察孩子,不断反思调整,不仅积累了资料,也无形中增长了“内功”。
再比如,组织幼儿制作“表演海报”,或完成“调查表”,用以布置主题墙,让幼儿通过参与记录,亲身感受活动过程,分享同伴间的创作成果。大六班表演主题活动《螳螂捕蝉》,依托更大的主题《走进成语世界》,他们设置完成了“我了解的成语”调查表,内容有“带动物的成语”“带数字的成语”,需要亲子完成,里面的动物或者数字让幼儿绘成,其他文字部分由家长完成。孩子们兴趣浓厚,主题墙的呈现,吸引了大家来相互介绍,分享了解彼此的调查发现。
我们还可以将幼儿在表演活动中的即兴创编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鼓励幼儿有更多的创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提升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四、拓展表演,亲子演绎增进感情
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在幼儿熟悉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用开放式场景和道具鼓励幼儿自由创作。比如传统儿童剧《拔萝卜》,我们提供的服饰道具不拘泥于原故事内容中的角色形象,幼儿自然而然将新角色植入进去,用提供的自然物、半成品,稍加改造,就成了他们需要的道具,结果,幼儿熟悉的“熊大”“灰太狼”等形象也参与进来拔萝卜,充分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主题精髓。
我们还邀请家长朋友参与亲子表演,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选择角色和道具,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做老师”,即时培训家长,共同参与表演。
比如中三班的亲子表演《白雪公主》,因为家长有童年回忆,他们的即兴创作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创意不断,孩子们感知了成人世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家长也体验了一回儿时的记忆重现。亲子活动,挖掘出良好的效果。
总之,童话剧表演,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多方位丰富课程内容,调动彼此的主人翁意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倾情投入,这样才能推动幼儿更好地参与课程,投入表演,获得经验,发展能力。
童话剧表演,幼儿是主角,他们天生是导演、剧作家和演员的集合体。对于表演主题、剧本改编、道具制作、表演创作,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自觉导向课程的走向,并吸引家长的协同合作,挖掘亲子活动的魅力。这样多通道协作,让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更多体验,获得能力提升。
一、前期铺垫,三位一体参与课程
幼儿是课程的主人,我们需要关注幼儿兴趣,抓住切入点,进行课程的选题、计划、实施这一系列过程。如果再加上家长的积极参与,则更有利于课程的实施,从而丰富课程内涵,也无形中有效引导了家长的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我们努力用前期铺垫,吸引多方参与。比如,可以通过发放《调查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课程主题,改编剧本,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班级QQ群,组织小型沙龙,探讨课程的走向,吸纳有效建议,丰富课程内容。
例如,大一班沫沫小朋友的爸爸是房产公司职员,曾邀请全班小朋友参观楼盘销售处和开发的新楼盘,结合绘本《青蛙卖池塘》,该班主题课程应运而生。再比如,小一班有家长推荐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并积极提供该绘本用于班级“图书漂流”。家长反映孩子们不但对绘本感兴趣,还开始尝试研究小动物的“嗯嗯”,于是教师审时度势,倡议推动了相关有意义的主题课程,《嗯嗯》表演活动也非常贴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效果很好。
二、过程丰富,多种形式调动兴趣
童话剧表演,幼儿当仁不让,担任主体。从剧本到道具、表演、创作,这一个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兴趣,挖掘他们已有经验,发挥各自的能力水平,获得快乐体验,发现、挖掘自己潜能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获得发展。
我们可以依据主题开发相关活动,用实地参观、邀请特约嘉宾进课堂等方式拓展幼儿经验;用区域游戏、小组活动为幼儿提供发挥自己创意和潜能的机会;用社区活动、亲子活动等挖掘社区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等等。
例如《青蛙卖池塘》,沫沫一家发挥优势,在班级表演区场景设置、道具制作方面大显身手;班上的一个学习小组在表演创作环节,于火花撞击中,提议用当地方言植入剧本,显得生活化,更添谐趣感;而班级建构区的相关主题活动中,有小朋友搭建出可以开小门、可以移动的背景小楼,真是创意无限。
三、持续记录,师幼共同展示成果
童话剧表演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的成长与收获可以巧妙地使用多样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幼儿个案记录,教师用心观察,本真记录与反思,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追踪记录一个孩子的过程性资料,关注该幼儿的变化与发展;也可以记录一组幼儿的互动,了解本班幼儿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关注幼儿的交往,以便及时调整课程。持续记录,促使教师走进孩子,观察孩子,不断反思调整,不仅积累了资料,也无形中增长了“内功”。
再比如,组织幼儿制作“表演海报”,或完成“调查表”,用以布置主题墙,让幼儿通过参与记录,亲身感受活动过程,分享同伴间的创作成果。大六班表演主题活动《螳螂捕蝉》,依托更大的主题《走进成语世界》,他们设置完成了“我了解的成语”调查表,内容有“带动物的成语”“带数字的成语”,需要亲子完成,里面的动物或者数字让幼儿绘成,其他文字部分由家长完成。孩子们兴趣浓厚,主题墙的呈现,吸引了大家来相互介绍,分享了解彼此的调查发现。
我们还可以将幼儿在表演活动中的即兴创编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鼓励幼儿有更多的创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提升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四、拓展表演,亲子演绎增进感情
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在幼儿熟悉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用开放式场景和道具鼓励幼儿自由创作。比如传统儿童剧《拔萝卜》,我们提供的服饰道具不拘泥于原故事内容中的角色形象,幼儿自然而然将新角色植入进去,用提供的自然物、半成品,稍加改造,就成了他们需要的道具,结果,幼儿熟悉的“熊大”“灰太狼”等形象也参与进来拔萝卜,充分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主题精髓。
我们还邀请家长朋友参与亲子表演,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选择角色和道具,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做老师”,即时培训家长,共同参与表演。
比如中三班的亲子表演《白雪公主》,因为家长有童年回忆,他们的即兴创作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创意不断,孩子们感知了成人世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家长也体验了一回儿时的记忆重现。亲子活动,挖掘出良好的效果。
总之,童话剧表演,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多方位丰富课程内容,调动彼此的主人翁意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倾情投入,这样才能推动幼儿更好地参与课程,投入表演,获得经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