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6日,《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开幕,这已经是《财富》第三次在中国举办其全球论坛,不但显示出全球商业界对中国的重视,也反映出《财富》如何审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地位。《财富》杂志全球出版人迈克·弗德勒说,“1999年,当我们第一次在上海举办《财富》全球论坛的时候,与会企业家当中,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到中国。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几乎所有受邀企业都已经在中国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投资或经营,他们关注的焦点也与1999年完全不同”,“许多在中国进行投资和生产的外国企业希望借《财富》全球论坛的机会,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思维和决策取向。考虑到这些,我们觉得把今年的《财富》论坛设在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众所期待的选择,也是惟一的选择”。鉴于《财富》总是选择最有活力的地区举办论坛,所以不排除它会在中国南方的广州或深圳举办中国境内的第四次论坛。
应该说,《财富》的观点,代表了全球财经界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认识。上海固然重要,但上海不能全部代表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新走势。过去两年多来,中国沿海地区几个重要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态势及其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经历了1992年~2002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后,以今年3月份上海市政府大力度调控其房地产市场、全力“挤出”其中的泡沫为标志,上海似乎在进入一个调整期。上海的调控,也影响了杭州等过去几年中房地产价格直线向上的城市。我们看到,不久前国务院七个部委出台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从这个意义上看,上海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成为中国整个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能否落实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相应的,上海经济本身的发展定位、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关系都可能出现变化。
而作为2001年《财富》全球论坛举办地的香港,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相对停滞后,以2003年6月29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见证下签署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为开端,迅速调整了自己在中国经济中的定位,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正日益发展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2004年,香港经济赢得回归以来最健康的增长率8.1%,香港股市的集资额超过伦敦,跃居全球第三。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中国的大国有企业在香港的成功上市,以及正在全力推进改革的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商业银行也将上市地锁定香港,都增加了香港这个“亚洲国际都会”在中国经济、特别是在中国内地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独一无二的作用。而中国内地金融体制改革之艰难、股市发展之蹒跚、经济发展对资金跨境流动之迫切,更使完全与国际接轨、市场化程度高、管理严格、透明度强的“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的相对优势彰显。
同样,《财富》论坛来到北京,看中的也不仅仅是它作为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首都这一地位,也包括增强对2008年巨大“奥运商机”的感性认识,而一千多万人口的北京庞大的投资和产品市场、中关村等科技园区和近年来北京现代汽车的超速发展等,都令中国的首都有别于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等单纯的“政治中心”。跨国公司来到北京,还看重其身后的庞大腹地——中国经济中珠三角、长三角后的第三大板块环渤海地区。随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顺利实施,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程中相对滞后的环渤海地区是有望后来居上的。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我们预测未来数年内,《财富》再选择广州或者深圳这个中国最先开放的地区举办论坛,可能会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深圳这个25年前的小渔村,是中国最早的“特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近千万人的大都会;广州是华南的门户,近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2004年又获得了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的主办权。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中国走向世界的几个重要里程碑,也将向全球展示一个全面开放、更为均衡又具各自特色的中国城市群。
过去25年,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采取的更多的是“不平衡”的发展模式,通过特定的优惠政策推动了从广东到上海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第四代领导集体的到位,一个更为平衡、更为强调可持续性的区域发展模式正在成形。上海、香港、北京,也许今后还有广州、深圳,它们与《财富》论坛的关系,或许正是中国的经济政策、内部市场力量与国际经济走势之间互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