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的散文,有几分淡然和清新,像山中的兰花草安安静静地选择为自己开放。她的小说却是灵魂深处最痛苦的焦灼和迷失,把一个个悲剧用自己的视角诠释。
那个下午,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读完了安妮宝贝的新作《彼岸花》。
在略显阴郁的文字中有令人窒息的瞬间,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写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这就是安妮。从《告别薇安》开始感受安妮,然后读她的《八月未央》和《彼岸花》,始终在脑海中浮现的词语是“边缘光影”,如同是在忽明忽暗的边缘光影中行走,走得痛苦的同时也体会着那份稍纵即逝的快乐。总觉得只有在70年代出生的人才能写出那样的文字,让你的心在阅读中一点点开始沉淀……
安妮被和她一样孤寂的人所喜欢。在我的阅读体验中,她是游离的一条鱼,游走在寂寞的深海。她的文字往往浸含了冰冷和绝望,那些破碎的、颓废的、绽放的都是她眼中的生活,但也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她的散文,有几分淡然和清新,像山中的兰花草安安静静地选择为自己开放。她的小说却是灵魂深处最痛苦的焦灼和迷失,把一个个悲剧用自己的视角诠释。初次写的长篇《彼岸花》,两条交错的主线所描述的生活就像王家卫的电影一样,以场景代替了逻辑性的连贯……
偏爱她的细节描写,也喜欢她对一代人生活状态的把握,更惊讶于她灵魂深处的孤独和自由。她的文字中有陌生的穿行和迷离,有放纵的体验和痛楚……可是我喜欢那疼痛过后残留的温暖气息,喜欢那颓废的边缘所渴望的幸福,喜欢在这样有些氤氲的气息中所透射的缕缕阳光……
不知为何,读她的文字总会想起一个朋友,一个让我牵挂的朋友。在那个下午的雨声中,写给他的信里提到了安妮的《彼岸花》和那段我喜欢的文字。只是我却不知道,同样身处边缘的他会不会也找到让自己心灵平衡的方式,去感受一份快乐……
读懂了安妮文字的人们,会疼痛,更会释怀。因为文字里所有的漂浮只是为了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寻找一个属于心灵的空间。生与死、爱与不爱、光明与黑暗,都是在边缘光影中前行的人们所体会的,也许每个人都难免会有那样的瞬间或段落,为何不能且行且歌?因此,我会选择在雨天、在深夜里去读安妮的文字,却是在洒满阳光的上午写她——一只还没有飞过沧海的蝴蝶……
此刻,阳光的罅隙中,我的心平和而温暖。想起了安妮的话——“生命是一场幻觉,烟花绽放了,我们离开了”。
写下心中的文字时,还是一如既往地想念我的那个朋友,想念相识时美丽的秋光,想念彼此安安静静地陪伴……好想知道,被他装入行囊去流浪的那份爱情,过得还好吗?
那个下午,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读完了安妮宝贝的新作《彼岸花》。
在略显阴郁的文字中有令人窒息的瞬间,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写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这就是安妮。从《告别薇安》开始感受安妮,然后读她的《八月未央》和《彼岸花》,始终在脑海中浮现的词语是“边缘光影”,如同是在忽明忽暗的边缘光影中行走,走得痛苦的同时也体会着那份稍纵即逝的快乐。总觉得只有在70年代出生的人才能写出那样的文字,让你的心在阅读中一点点开始沉淀……
安妮被和她一样孤寂的人所喜欢。在我的阅读体验中,她是游离的一条鱼,游走在寂寞的深海。她的文字往往浸含了冰冷和绝望,那些破碎的、颓废的、绽放的都是她眼中的生活,但也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她的散文,有几分淡然和清新,像山中的兰花草安安静静地选择为自己开放。她的小说却是灵魂深处最痛苦的焦灼和迷失,把一个个悲剧用自己的视角诠释。初次写的长篇《彼岸花》,两条交错的主线所描述的生活就像王家卫的电影一样,以场景代替了逻辑性的连贯……
偏爱她的细节描写,也喜欢她对一代人生活状态的把握,更惊讶于她灵魂深处的孤独和自由。她的文字中有陌生的穿行和迷离,有放纵的体验和痛楚……可是我喜欢那疼痛过后残留的温暖气息,喜欢那颓废的边缘所渴望的幸福,喜欢在这样有些氤氲的气息中所透射的缕缕阳光……
不知为何,读她的文字总会想起一个朋友,一个让我牵挂的朋友。在那个下午的雨声中,写给他的信里提到了安妮的《彼岸花》和那段我喜欢的文字。只是我却不知道,同样身处边缘的他会不会也找到让自己心灵平衡的方式,去感受一份快乐……
读懂了安妮文字的人们,会疼痛,更会释怀。因为文字里所有的漂浮只是为了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寻找一个属于心灵的空间。生与死、爱与不爱、光明与黑暗,都是在边缘光影中前行的人们所体会的,也许每个人都难免会有那样的瞬间或段落,为何不能且行且歌?因此,我会选择在雨天、在深夜里去读安妮的文字,却是在洒满阳光的上午写她——一只还没有飞过沧海的蝴蝶……
此刻,阳光的罅隙中,我的心平和而温暖。想起了安妮的话——“生命是一场幻觉,烟花绽放了,我们离开了”。
写下心中的文字时,还是一如既往地想念我的那个朋友,想念相识时美丽的秋光,想念彼此安安静静地陪伴……好想知道,被他装入行囊去流浪的那份爱情,过得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