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淘汰抑或督促支持: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研究r——基于一所研究型大学总体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idemeng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士生中期考核是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博士生的通行做法,在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诸多大学在博士生教育改革中新增中期考核环节,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加以确立,以期加强博士生培养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专业化.本研究以一所研究型大学为例,对该校总体方案和12个学院实施细则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基于中期考核的3个维度剖析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考核目的在于对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实施过程体现了统一规范下的多元变式;结果管理存在严格规定之外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归纳了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与权力逻辑上相关各方的利益博弈、能力与潜力范畴中衡量标准的关键因素,以及分流与淘汰结果下难以回避的两难困局,并对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其他文献
信息科学技术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在科技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今社会,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浪潮中的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承载马列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和形塑万千学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其与人工智能在未来谋求共同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在新时期积极探索和寻找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发展的契合点,以新兴科学技术为驱动力,促进精神生产力的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区化办学是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重组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山东省M县通过学区化办学改革,实现了学区内管理模式一体化、资源供给一体化、生源配置一体化,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学区化办学也面临着组织边界意识与共建共享理念脱节、学区同质化建设与各校特色发展相悖、具体协作办学与整体制度体系不符等现实困境.深入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变革,需要重构组织边界,激发学区化办学内在动力;尊重异质合作,促进学区化办学特色发展;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学区化办学高效运行.
直面思政课教学中新自由主义的挑战,首先需要从学理上区别两种新自由主义的区别,基于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厘清新自由主义从学术话语到意识形态再到政策演变的逻辑理路.同时,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新自由主义价值悖论和作用机理双重视角出发,探究思政课教学中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根基,洞悉新自由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样态,针对思政课教学的课程设置、理念传输和目标主旨,提出立足“认知—理解”“价值—信仰”“目标—策略”的方略,以应对思政课中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当前不少师范院校都强调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分析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的意义与价值出发,阐述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的现实困境,即错误的实践观忽略了师范生的主体性;教育行动中伦理性的缺失影响师范生的教育信念;对实践性知识的误读遮蔽了知识的真实意蕴.基于以上分析,尝试性提出突破困境的超越路径:设置问题情境,丰富师范生的实践体验;创新教学模式,发展师范生的实践意识;拓宽反思渠道,提升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信念.
教师专业化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双师型”教师因其角色定位的复杂性而使其专业化发展需要重新设计.职业社会学对职业的发展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其中职业管辖权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性与专业性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双师型”教师角色的问卷调查,发现该角色在实际定位中都集中在职业的输出和专业性的实际表现上.“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性与专业化需要进行“精专化”的逻辑设计,以知行合一的思想指导“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职业伦理、发展路径、职业理论、职业实践及职业状态等层面履行角色职责,从而实现“双师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不仅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由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教育者主导性弱化,教育内容导向性消减,话语权影响力降低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应树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地位,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化时代节点的到来,复杂交往能力与专家思维成为世界公认的未来人所必需的核心素养,这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可以从目标、方法、理答、结构四个维度进行尝试.首先,采用逆向设计思路,确定以大概念为中介的三层目标;其次,运用与组合教师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在课堂对话中教会学生如何提出优质问题;最后,以基本问题串联“体验→建构→应用与创造”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为真实而学、在真实中学.
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国的一种原生概念和创新理论.通过建立全球第一个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从2000—2020年对于全球有数据的52个国家进行了六轮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2020年总报告显示: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全球排名11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由于中国的快速追赶,发达国家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东升西降成为全球人力资源开发的典型趋势;中国人力资源整体进入中层次开发阶段.第二次“人口红利”将为中国带来25—30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稳定期.
目前以大学排名为集中体现的大学评价体系囿于“科研卓越”的框架,视角较为单一.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传统的“重科研”的大学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大学评价的理念与视角有待更新.从高校智库影响力的视角出发,基于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及易于测量原则,可以构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影响力、专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智库资源禀赋(参考指标)五方面对高校智库影响力进行刻画,以促进高校智库建设与“双一流”建设的良性互动.
人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呼吁着教育对何以“立德树人”进行自觉的思考.教育自觉以“人本主义”为本质立场,传达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体现了对人实现健全发展的美好愿景.教育自觉亦有育“自觉”之人的内涵,旨在使人发现自我、生成自觉,知觉生命、尊崇生命独特性,继而付诸于改造生命的实践,提升“为人”生命的价值.这决定了教育自觉的实践以“生命自觉”为价值取向,具有“成”自觉之人、“全”生命价值之意.当代学校在投身教育自觉的实践中应注重“三全”原则,即贯彻“全员”“全面”与“全息”的自觉实践,唤醒教育素有的“成人之美”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