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髑髅赋中的死生之辩

来源 :铜陵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5201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庄子·至乐》“庄子见空髑髅”之后,汉魏文人多有效仿模拟之作,其文多采赋体,而髑髅亦成为赋中意象.髑髅由哲学的思考进入到文学家的语言之中,而髑髅赋所流露的死生之辩也经历由“乐死厌生”逐渐发生变化,到曹植《髑髅说》和吕安《髑髅赋》时则更显示出对现世世界愈发看重的取向,人的情感流露其中,而后世的髑髅意象也从超脱凡尘的玄思转而带有世俗色彩.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图书馆业务创新带来诸多便利.文章以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应用为切入点,发现目前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信息组织、书目检索、典藏管理以及参考咨询中已得到一定的应用,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用户隐私保护制度尚不完善、智能技术创新经验不足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匮乏等问题;未来发展应在强化用户隐私机制、建设具有创新思维的图书馆以及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团队等方面制订改进措施.
专业英语是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参与的重要媒介.新文科建设愈加强调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人文性、专业性和融合性.传统社会工作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含混、教学内容设置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引发学生内生能力构建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社会工作专业英语课程目标的有效性,难以充分融入国际学术和实务交流领域.因而,构建以价值认同、热点议题依托和行动研究方式相结合的多维教学体系,对当前新文科建设下社会工作专业英语的教学路径创新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长期以来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隔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未能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急需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树德育人”高等教育目标.《财政学》课程内容与“树德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融合的天然优势,有助于形成“立德树人”思想,具备“树德立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铜陵学院《财政学》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的具体运用中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确定课程思政总体目标、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与载体、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与方法等方面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的效果.
视觉流与节奏感是关于视知觉和体验感的理论.在典籍类展览中应用视觉流与节奏感的相关概念,能够提升展览视觉和体验效果、促进展览内容和主题传播、优化展览规划和策划流程.典籍类展览应从文字编排、图像处理、色彩搭配、互动体验、展品组合等方面入手,寻求展览内容、展览形式、观众需求三者之间的平衡,设计科学合理的视觉流和节奏感,不断提升展览形式设计水平.
合肥都市圈对实现安徽五大美好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极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基于合肥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从理论角度论述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的标准,并进一步就宣城、铜陵、池州三市加入合肥都市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当前阶段,铜陵更具备加入合肥都市圈的基础和条件.
采用SWOT分析法,对城市屋顶运动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挑战进行了探析,认为优势在于城市屋顶空间资源丰富、屋顶运动具备独特魅力;劣势在于屋顶运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屋顶运动市场缺乏规范,屋顶开发缺乏规划设计,影响其有序发展和有效开发;但近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迅猛发展为屋顶运动提供了发展契机,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则使屋顶运动成为现实可能;而能有效解决安全、环境、产权等风险或纠纷,则是屋顶运动现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桐城派向以“古文”著称,世称“桐城文派”,独执清代文坛牛耳二百余载.然“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的行身祈向和“义理、考据、辞章”兼修的治学旨趣,使其学术成就非文学一门所能概括.多年来学界将桐城派的文论和文章学视为研究重心,而桐城派史学研究却长期停留在吉光片羽之间.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桐城派史学开始走进学人的视野.譬如,董根明的《桐城派名家史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以桐城派的史学成就为突破口,探析桐城派名家史学思想嬗递的过程.这一著作弥补了学术界对桐城史学关注不足的遗憾,有力地
期刊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干部的就业能力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干部要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做好准备,高职院校要在完善培育学生干部机制和提高学生干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做好引导.
在2022 年的国际教育日( 1 月24 日)上,联合国呼吁重新构想世界教育体系,以实现全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这一呼吁吁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第41 届大会上发布的“教育的未来”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 (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 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 ) .
期刊
书籍和档案文件的展示,是图书馆与博物馆常见的展览内容.展览中除了要关注相关展品的展示效果,更要重视其安全与预防性保护.当下常见展法,通常使用木材成形后裱布装饰的展块,其制作材料往往不是无酸材料,用其展示纸质展品时,受力效果往往不甚合理,不符合纸张展品预防性保护的要求.为解决这一普遍问题,文章使用当前被文物预防性保护领域普遍认可的材料设计制作了新型展具,结合展陈实践案例对新的解决办法进行阐述,使那些作为文化历史传承载体的珍贵的书籍、纸张文物得到更合理的展陈和更加安全长久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