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前往漳州芗城天宝镇区九一八街拜访94岁高龄的健康老人韩先生。一到韩先生家门口,便能见到他自己书写的春联:“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那字体颇为刚劲有力,很难想象出自老先生之手。一进门,韩先生正同几位老人朋友在聊天。韩先生看上去比他的年龄还年轻。他身材不高,却很康健,笑容可掬。笔者说,没想到韩先生的身板还这样硬朗。韩先生说他的身骨是年轻时练就的。原来他年轻时,曾挑货担到南靖县金山圩和船场圩去赶集。步行十几铺路,达十年之久。因而体力很强壮。而他对于写毛笔字的爱好却是始孩时。
他儿时,他舅舅戴建勋于省立八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洪坑村办起了天宝乡第一所乡村小学。韩先生就到洪坑小学念书。他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在舅舅的督促下,勤练书法童子功。后来他回到爷爷开的杂货店帮忙。他帮爷爷卖东西,又兼做记账员。天天记,天天写,毛笔字越写越好看。他的毛笔字竟然在天宝乡一带小有名气。每逢春节就为乡亲邻里写春联,连人家买卖房产和地产立契约,也请他书写。村里有人家婚丧喜庆也请他写字。后来,连天宝公社和石亭公社召开大会,也请他书写标语。塔尾村有一家石雕厂的老板,请他为功德碑、石柱联、牌匾等石刻作品书丹。那家的石雕产品远销漳州各县区。多年来,他书写的石刻作品不下三四千件。许多寺庙、单位和居家的楹联、招牌和匾额都请韩先生书写。如就近的小学校牌几乎全由他书写的。有的字要写一米半大,就得先写20多公分大小的字,然后打格子放大成大字。如笔者刚才路过看到的天宝镇供销社的“贸易中心”四个大字,就写得很有气势。天宝镇区有座后山庵。后山庵重修落成时,市佛教协会赠送一联作为祝贺:“后学仰圣依教行,山门洞开渡众生”,就是请韩先生书丹的。天宝路边韩氏宗祠“崇贤堂”内有一块碑记,就是由漳州文化耆宿王作人先生及其门生韩安定医师撰文,韩珍大书丹的。而“遹追堂”内的“派衍昌黎”“进士”“武魁”等牌匾的大字也是为韩先生所书。连台商也请韩先生为台湾的寺庙书写牌匾和柱联。
笔者问韩先生有什么养生经验时,他说,没什么经验。不过与韩先生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到他的养生与他的书法爱好分不开。他每天要看书报和写字,他一生以书写为乐。从他的书房兼客厅的书橱里一摞摞的书刊,可以看出先生的阅读兴趣的广泛。有《中国各胜楹联大观》《漳州掌故》《八闽纵横》《春联对联精选》《漳州书法集》《当代楹联墨迹选》《福建家训》等。韩先生打开一本《闽南风情》杂志让我看,里面登有他的书法作品“振兴中华”四字和毛泽东《到韶山》诗。谈话间,他的孙子又送来了当天的《福建老年报》和《闽南日报》。韩先生说,这几份报纸他几十年坚持看。读书和写字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觉得活得有意思。
如果说韩先生的书法创作走的是“不刻意求美,功到自美”的路子。那么,他的养生之道却是“不刻意求寿,道合自寿”。他说,他有一个生活特点,就是吃香睡香。他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吃什么都香。喜欢喝点小酒,不抽烟。他早年时外出做生意,养成一个好习惯,随遇而安,好吃好睡,一睡下就一觉到天亮。他说,作息有常对老人来说尤其重要。多年前,他曾到厦门去帮朋友办理丧事,忙了几天,结果就病倒了。他平日很少有病,一旦生活失常就会得病。韩先生晚年很幸福,他夫妻相敬如宾,子孙孝顺。每天除了看书写字外,还坚持骑自行车到外面玩玩。看看田园风光,逛逛街市,逢人聊聊,轻轻松松过好每一天。
筆者离开韩先生家时,才望见客厅里悬挂着他的好友韩医师为他撰联韩先生自己书丹的对联:“珍珠生老蚌,久经风雨见伪真;大厦耸蕉乡,惟望子孙读圣贤”。这联句正是其对为人的概括。
他儿时,他舅舅戴建勋于省立八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洪坑村办起了天宝乡第一所乡村小学。韩先生就到洪坑小学念书。他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在舅舅的督促下,勤练书法童子功。后来他回到爷爷开的杂货店帮忙。他帮爷爷卖东西,又兼做记账员。天天记,天天写,毛笔字越写越好看。他的毛笔字竟然在天宝乡一带小有名气。每逢春节就为乡亲邻里写春联,连人家买卖房产和地产立契约,也请他书写。村里有人家婚丧喜庆也请他写字。后来,连天宝公社和石亭公社召开大会,也请他书写标语。塔尾村有一家石雕厂的老板,请他为功德碑、石柱联、牌匾等石刻作品书丹。那家的石雕产品远销漳州各县区。多年来,他书写的石刻作品不下三四千件。许多寺庙、单位和居家的楹联、招牌和匾额都请韩先生书写。如就近的小学校牌几乎全由他书写的。有的字要写一米半大,就得先写20多公分大小的字,然后打格子放大成大字。如笔者刚才路过看到的天宝镇供销社的“贸易中心”四个大字,就写得很有气势。天宝镇区有座后山庵。后山庵重修落成时,市佛教协会赠送一联作为祝贺:“后学仰圣依教行,山门洞开渡众生”,就是请韩先生书丹的。天宝路边韩氏宗祠“崇贤堂”内有一块碑记,就是由漳州文化耆宿王作人先生及其门生韩安定医师撰文,韩珍大书丹的。而“遹追堂”内的“派衍昌黎”“进士”“武魁”等牌匾的大字也是为韩先生所书。连台商也请韩先生为台湾的寺庙书写牌匾和柱联。
笔者问韩先生有什么养生经验时,他说,没什么经验。不过与韩先生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到他的养生与他的书法爱好分不开。他每天要看书报和写字,他一生以书写为乐。从他的书房兼客厅的书橱里一摞摞的书刊,可以看出先生的阅读兴趣的广泛。有《中国各胜楹联大观》《漳州掌故》《八闽纵横》《春联对联精选》《漳州书法集》《当代楹联墨迹选》《福建家训》等。韩先生打开一本《闽南风情》杂志让我看,里面登有他的书法作品“振兴中华”四字和毛泽东《到韶山》诗。谈话间,他的孙子又送来了当天的《福建老年报》和《闽南日报》。韩先生说,这几份报纸他几十年坚持看。读书和写字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觉得活得有意思。
如果说韩先生的书法创作走的是“不刻意求美,功到自美”的路子。那么,他的养生之道却是“不刻意求寿,道合自寿”。他说,他有一个生活特点,就是吃香睡香。他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吃什么都香。喜欢喝点小酒,不抽烟。他早年时外出做生意,养成一个好习惯,随遇而安,好吃好睡,一睡下就一觉到天亮。他说,作息有常对老人来说尤其重要。多年前,他曾到厦门去帮朋友办理丧事,忙了几天,结果就病倒了。他平日很少有病,一旦生活失常就会得病。韩先生晚年很幸福,他夫妻相敬如宾,子孙孝顺。每天除了看书写字外,还坚持骑自行车到外面玩玩。看看田园风光,逛逛街市,逢人聊聊,轻轻松松过好每一天。
筆者离开韩先生家时,才望见客厅里悬挂着他的好友韩医师为他撰联韩先生自己书丹的对联:“珍珠生老蚌,久经风雨见伪真;大厦耸蕉乡,惟望子孙读圣贤”。这联句正是其对为人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