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u38sbf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本科生人才培养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缺少联动与结合的现状,为构建本科生与研究生两阶段人才培养相互衔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财经类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式衔接、培养过程衔接和课程体系衔接等方面,分析了两阶段培养模式衔接的不足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断层现象。为此,提出优化课程设置、变革教学方式、分化培养过程、成立互助小组、共享教育资源等本硕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策略,旨在为财经类高校实施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167-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lack of linkage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in order to build a talent training model that connects, integrates, and complements each other i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we take th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financial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From the aspects of cohes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raining process and curriculum system, we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wo-stage training model and the fault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To this end, the strategy of optimizing curriculum settings,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differentiation training process, setting up mutual aid groups, and shar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utually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financi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talent training; higher education; linkage mechanism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也日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提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大多实行本科生与研究生分阶段培养的模式,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虽衔接紧密,但二者在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却各不相同,导致人才培养在两个阶段之间出现“断层”现象,即初入研究生阶段的本科生无法及时适应转变,容易失去科研深造的动力与主动性。基于这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本文探究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此创新培养模式区别于普遍的分阶段培养模式,构建本科生与研究生两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相互衔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模式,避免“断层”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旨在培养人的創新意识、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推动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一、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内涵
  (一)人才培养的内涵
  人才培养简单说,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社会行业的需求、自身教育理念与具备的条件、具有的优势,为培养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和相应技能而确定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与详细实施内容的过程。
  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各有侧重。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是掌握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联动机制的内涵
  联动机制即指利用特定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联动机制的目的就是弱化各方的劣势,扩大彼此的优势,使之适应整体环境,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联动机制一旦形成,即以整体发挥效用,且其作用是长期的。
  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即本科阶段人才培养与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根据各阶段的实际需求,考虑优势劣势,以积极互补的方式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拓宽人才知识储备、增强人才创新意识、提高人才专业技能和素养,并进行资源的组合匹配,力求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精力培养出更为全面而优秀的高校人才。
  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1)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聂建峰采用从实践到概念的分析视角,选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把理论概念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1];叶前林等通过分析美国常春藤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提出在教育理念、人才遴选、教学方式、国际交流等方面重塑传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王秋霞等结合最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指导制度,探索了我国会计专业群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3];刘兰娟等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财经类高校,提出了培养学术型拔尖创新本科人才的距离方法路径[4];樊丽明提出了实施拔尖计划、卓越计划、创业计划三类人才培养路径,搭建通识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及国际交流三大平台的“3+3”立体财经人才培养模式[5];安黔江等对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构建思路[6]。(2)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邓光平针对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增大,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进行了探讨[7];申秀清等对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建议[8];程序分析了现行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的制约因素,并力图寻求新的对策与思路[9];李安萍等探究了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深刻原因,并认为对待这一问题既要承认,也要究其根本[10];梁传杰等针对“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难,对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11]。   综上,现有研究大多就人才培养其中一个阶段进行研究,或只是进行了粗放式的简单“复合”,而对于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联动与结合探究较少。本文针对财经类高校本科与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旨在为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供思路。
  三、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特点
  财经类高校以财经类知识为专业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级财经人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要满足经济发展对财经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就必须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自主参加科研活动才能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因为从科研项目的提出、实施到结项,都需要学生充分想象、认真思考和反复求证,因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这也是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精髓所在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同时,科研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思考,并把个人的独到见解形成文字,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这就可以积累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财经类人才得到全面的培养。
  四、财经类高校本硕人才培养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目的上来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侧重方向有所不同。本科生阶段侧重于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即可;而研究生阶段作为人才进一步深造的时期,其要求自然要以本科阶段为基础,并且高于本科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深厚,也要具备独立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要以本科阶段为基础,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全面而优秀的人才,就需要把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有效衔接。此种创新模式目前从实践角度来说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衔接不合理
  一般来说,同一学科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都会开设相应的课程,顾及学生之间能力水平的差异,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基础内容,在本科阶段学习过后,研究生阶段仍会出现,这样交叉重复的内容,虽然有利于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并且给予其他学生以巩固基础的机会,但无疑会占据掉老师和学生的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留出给其他课程及自主学习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以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南审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内容设置就存在此种问题: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科专业课,而在研究生阶段这些科目又在必修核心课当中再次出现,这必然会导致一些较为基础的内容授课重复。事实上,这部分基础内容完全可以由研究生进行课下自主安排学习,毕竟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的主动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因此,这种内容重复部分的教学不利于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也不适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方式衔接不合理
  不同层次能力水平要求不同,这就意味着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培养方式也应当不同。本科生阶段学生能力水平要求不高,只需在老师的引导和教学下,认真听课完成任务便可,即这个阶段学生学习主要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吸收知识与课后的作业布置巩固知识,老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吸收,真正需要学生动脑进行创新思维思考以及实践動手的部分并未占据本科阶段多少分量。因此这一阶段,师生间交流不充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不高,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进入研究生阶段,教学方式就转变为了“研究型教学为主”,老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人”,学生则拥有一定主导权,主动进行学术研究,创新项目实践。这种方式使得师生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
  正是由于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教学方式的巨大差异,使得学生在转变过程中易出现“断层”现象——不能够很快适应模式的转变以及学习主导权的转移,被动听课完成作业,缺乏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文献资料的查找阅读也是听从老师安排而不是自行拓展研究,这就很可能导致其科研能力达不到应有要求。
  (三)培养过程衔接不合理
  人才培养类型一般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要求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法、较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应用型人才则要求能够把所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在实践中。在不同培养目标的导向下,这两种人才应有不同的培养规格。本科生阶段没有明显的培养方向区分,同一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相同,学校安排的实习机会相同,接受的职业规划培训也相同。而在研究生阶段,则直接区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分别侧重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进行差别化培养。以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学术型硕士学制为3年,课程设置着眼于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为研讨和互动式教学交流相结合,注重学术规范训练;而专业型硕士学制一般为2或2.5年,教学方法注重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情景模拟等,实行“双导师制”,聘请相关领域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实践导师。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方向较之于本科阶段更为清晰明确,但两阶段之间缺乏相互衔接的契合点,不利于今后相应专业与方向的人才培养。
  (四)课程体系衔接不合理
  本科阶段课程主要以基础的学科理论知识为主,研究生阶段则是侧重于科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和理论成果,课程设置的不同侧重使得本科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死的,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学科相关讲座报告等,不能够结合社会与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从而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由于部分研究生基础较薄弱,一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就立刻开展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理解,听取各位专家报告,接触学科前沿理论,不仅无法吸收还可能影响其学习积极性。以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并未包括要求性的文献阅读以及开展相关学术讲座;而研究生阶段学术讲座的要求则被列入毕业的标准之一。另外,关于选修课程,现有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各阶段可选课程范围小,且被限制为只可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这无疑是对学生学术视野及创新思维的局限。   五、推进本硕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
  把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课程体系衔接起来,实现融合,合理设置交叉课程,避免相同部分内容多次无必要重复,节约资源精力,又能够达到课程内容承上启下的目的,既能满足本科阶段吸收知识需求也能满足研究生阶段学术研究需要。同时,还可设置跨学科课程,注重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保证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需求的理论知识前提下,也能够接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体系。目前,安徽财经大学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在大一大二基础公共课程模块中增设计算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基础课程,在大三、大四专业课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调整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如互联网金融、智能会计、大数据税务管理、智慧外贸等,培养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开设前沿类的课程与学术讲座也很有必要,学生可自由选择学科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与讲座。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事学术研究,也能够提高学术文化素养,拓展学术视野,为培养高创新能力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變革教学方式
  对于本科阶段教学,可采取“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研究型教学方式为辅”的方法,在老师讲授知识为主要方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实操课程,并在课后布置基础作业的同时,对课外文献阅读做出一定要求,使得学生能够与老师进行充分交流,并在各种实际案例与操作当中增进对课程知识体系的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且能够与研究生阶段更好地衔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在依靠学生自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思维能力。
  (三)分化培养过程
  根据学生今后发展方向,从本科阶段起就应当有相应的培养方向。学生职场向培养无论在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都应给予更多的实操课程、案例情景教学与课外实践机会,学校可以按照社会效益、企业需求和人才效益共赢的原则,以产学研为导向,推动理论知识、科学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另外,本科阶段学生职场向培养可与研究生阶段培养方式对接,实行“双导师制”,聘请相关领域行业专家作为其校外指导老师,对其社会实践与发展方向、职业规划等做出指导。
  (四)成立互助小组
  本科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是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相较于研究生有着明显不足,而研究生在已有知识储备中可能会存在薄弱点。为了更好地将两个阶段人才培养衔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可以成立互助小组。在研究生带领下,本科生能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在此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丰富思维活动,并在其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学习补充,同时在研究生带领下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进行实操,能够激发本科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协助合作精神。
  研究生在带领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项目与实验指导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认识到自身知识点的薄弱环节与能力的不足之处,使他们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文献,去弥补自己知识体系的缺口,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机会。同时,在带领和指导本科生跑项目、做实验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管理能力。这样看来,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便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对双方都极为有益。
  (五)共享教育资源
  把有限的教育资源以最为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与利用,就能节约各项成本,使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高校实验设施、教学基地有限,若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资源共享,就能减少闲置浪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另外,师资力量也是最为宝贵的教育资源,校内老师能够为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日常功课、论文撰写等作出相应指导,校外指导老师和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高管也能为学生所用,对其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创新创业进行有益指导,以便本科生创新思维模式,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促进共同进步。
  六、结束语
  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研究生阶段教育要以本科阶段为基础,因此要制定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将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形成良性互动,以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聂建峰.关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23-36.
  [2]叶前林,翟亚超,岳中心.重塑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美国常春藤大学案例剖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0(7):52-56.
  [3]王秋霞,莫磊.会计专业群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81-87.
  [4]刘兰娟,朱红军,林芳,等.财经类高校学术型拔尖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9):26-31.
  [5]樊丽明.“3+3”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5(5):55-58.
  [6]安黔江,颜宝平,陈朝坚.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6):48-51.
  [7]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5):64-69.
  [8]申秀清,张海鑫.对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2):105-110.
  [9]程序.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育新机制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12):164-167.
  [10]李安萍,陈若愚,胡秀英.研究生教育“本科化”认识的形成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26-32.
  [11]梁传杰,麦立强,范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5):11-18.
其他文献
有关评价老年人疼痛知觉的研究较多,有些研究认为老年人的痛觉比年轻人迟钝,老年人自己也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痛觉感知能力降低,但随着非特异性疼痛的增多,该观点可导致对老年人疼痛的不恰当治疗。该文回顾调查了老年人的痛觉比年轻人迟钝的假设,并认为该观点是不成立的,因为影响疼痛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很多医院实行病人护理通道或护理规划以指导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为了提高一致性和适用性,在医院护理工作者中应用以研究为基础的管理指南,以促进患者康复,我们在急诊中心开展了急诊治疗通道。通道的开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急诊医师、注册护士、临床医师、呼吸科专家以及会诊医师。例如,心脏病专家和导管室医务人员参与胸痛治疗通道和可疑充血性心衰治疗通道,肺病专家和儿科医师协助呼吸急促和可疑肺炎治疗通道,急诊临
期刊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一种副粘病毒引起的具有中等传染性疾病,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由尿液传播。其潜伏期为15~24d,平均19d,前驱症状类似一般感冒,如头痛、发热,可持续数天。随后腮腺(唾液腺)开始肿大,其中90%病例双侧腮腺肿大,可伴腹痛、头痛,通常在7~10d内缓解。但也可出现其它症状而腮腺不肿大。有近1/3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部分流行性腮腺炎因为没有特征性症状而漏诊(Guptaeta
期刊
对护士Simmons来说,1999年1月一个早晨的记忆刻骨铭心,她回忆到:“我是一个社区护士。那天驾车去工作,下山行到弯路时,一辆重型货车撞倒了我。”Simmons颈椎和尾椎神经受到严重的损伤。即使经过了全面理疗,她仍然终身残疾,因长期慢性疼痛不能工作。
期刊
摘 要:技能型军士是我军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针对实践课程的特点及在技能型军士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了技能型军士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之路,阐述了教员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设计和引领作用,并从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有效评价三个阶段,探索了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实施“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从而全面提升技能型军士人才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技能型军士培养;工匠精神;实践课程教学;培育策略  中
2004年秋,该杂志发表了题为“护理现场的危险信号——如今,护理工作应何去何从?”的文章,看后感觉与千鸟桥医院护理部门的现状一模一样,在这里发生的事情与全国的状况大同小异。根据该院2002年开始的持续3年的有关精神健康问题调查的结果,集中反应出“护理职业的压力问题”,其中“工作量合理化”问题尤为突出。为患者提供安全正确的护理,并使护理人员能够心甘情愿地工作下去,这种“合理化工作量”要如何确定?为此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人文地理学,包含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可以作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带动整个专业课程改革。文章以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目标,从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家政策等角度对课程不同章节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探究了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与方
急诊室的护士经常在执行医嘱,给成人和儿童患者口服液体的药物。这些液体药物包括镇痛药、麻醉药、抗酸药、轻泻剂和许多其它的液体、混悬液等。这些药物中的许多按照使用剂量包装,方便护士使用或者能被小的塑料杯测量。其它的口服液体药物,比如抗生素,需要护士于使用前重新测量合适的剂量。美国的护士通常把准备液体口服药物的剂量的过程称为使用静脉注射器。她们说,她们情愿使用静脉注射器,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很容易精确地进
期刊
摘 要: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从“坚持政治统领、坚持固本强基、坚持立德树人”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推进党的领导科学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切实增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对性实效性,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  关键词:政治统领;固本强基;立德
摘 要:在“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地方特色高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基于工程教育以学生持续发展为中心理念,阐述新时代煤炭行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突出传统采矿与煤炭智能开采的交叉融合,构建了以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面向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及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的应用创新型高层次技术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