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更好的改革与发展。 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规模化,需要从农村制度变迁考虑 设计,引导示范带动,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综合分析现阶段主要问题,对完善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土地改革 规模经营 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出路在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的前提是大规模化,农业大规模化的关键是土地流转。1978年改革开放,农村集体土地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营体制。30多年的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收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对我国土地的经营权、使用权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一、土地流转基本概念
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二、土地流转的意义
1.充分利用土地、防止土地抛荒、撂荒。“十二五”期末,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土地出现了大量的抛荒撂荒等现象。实现土地流转,将连片抛荒地,集中由少数人通过投入资金、技术来开发经营,既可以防止土地抛荒、撂荒,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2.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农业的现代化的出路是规模化,我国地少人多,农耕文化,自给自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实行土地流转,需要一批,有资金、有技术、懂专业、懂信息的经营者来经营。规模是几百亩、几千亩、投资是几百万、几千万,不再是“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农耕时代。企业化运作,公司化管理,集团化发展的农业企业。
3.有利于土地作为股权(资本),增加农民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农民可以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作为股权入股,按照章程分红;也可以将经营权通过村、镇等组织统一出租给经营者取得租金收入。
4.因地制宜,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发展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加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涌现出专业的养殖企业、种植企业、水果蔬菜企业、休闲观光农业。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这样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6年5月9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土地市场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蓝皮书介绍,1996年,全国只有2.6%的农地发生流转,2004年流转比例提高到10.5%,2011年进一步提高到17.8%,2012年有超过1/5(21.2%)的农地发生流转,2013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41亿亩,流转比例超过1/4(25.7%),2014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进一步增加到4.03亿亩,比2013年底增长18.2%,流转比例达到30.4%。显然,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仍然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土地难以集中,规模难以形成。土地流转不断推进,但发展仍然较慢,尤其是山区、丘陵地区,土地成片、成规模的较少。土地集中承包的难度非常大,条块分割严重。
2.规模较小,投资者的积极性不高。土地流转中,规模不能及时形成,利润保本点和规模效应不能形成,农业的投资的风险高、周期长,投资者积极性不高。
3.政府应加强引导、精简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从上到下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4.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土地租金要价过高。目前,虽然农村人口较少,但土地的经营权仍在他们手中,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地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主动方一般在政府、投资方,协商土地租金时,个别农民众口难调,漫天要价。
5.农业投资的高风险,制约土地流转。农业是露天工厂,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技术条件影响较大。土地流转后作为传统的种植业投资方向的非常少。新的农业投资项目面临着等大的投资风险。
6.土地流转协议纠纷较多,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能够有效提供流转服务的还不够多,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土地流转的纠纷多,就造成负面影响
7.土地流转过程中承包人改变土地用途的问题突出。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但个别地方改变土地的用途,用于搞建设、搞永久性设施违背了土地流转的原则。
四、土地流转的思考
土地流转制度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业发展湿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出路,辩证的看待发展中的问题。
1.政府应协调好农民、集体组织、流转土地者之间的关系,三方的关系协调,要有合同意识、法律意识,均衡三方的利益,创造诚信的土地流转环境才能保证土地流转顺利发展
2.明确土地流转的定价机制,立足长期发展目标,在土地租金中要明确定价机制,有长期固定价格,有基准价加上浮百分比、有参照中间等价物(黄谷、小麦、玉米)。众多土地流转纠纷中最主要的是租金的定价机制模糊,建立健全租金定价机制,保证土地流转健康发展。
3.利用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手段,加快土地流轉的发展。利用土地流转专业网站,如“土地流转网”、“搜土地网”“聚土网”等全国知名网站,及时了解、发布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提高土地流转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董建.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现代化农业. 2016(08) .
[2]何洪华.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金融与经济. 2008(05).
[3]董景山.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至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契合性初论[J]. 理论界. 2016(08) .
关键词:土地改革 规模经营 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出路在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的前提是大规模化,农业大规模化的关键是土地流转。1978年改革开放,农村集体土地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营体制。30多年的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收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对我国土地的经营权、使用权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一、土地流转基本概念
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二、土地流转的意义
1.充分利用土地、防止土地抛荒、撂荒。“十二五”期末,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土地出现了大量的抛荒撂荒等现象。实现土地流转,将连片抛荒地,集中由少数人通过投入资金、技术来开发经营,既可以防止土地抛荒、撂荒,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2.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农业的现代化的出路是规模化,我国地少人多,农耕文化,自给自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实行土地流转,需要一批,有资金、有技术、懂专业、懂信息的经营者来经营。规模是几百亩、几千亩、投资是几百万、几千万,不再是“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农耕时代。企业化运作,公司化管理,集团化发展的农业企业。
3.有利于土地作为股权(资本),增加农民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农民可以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作为股权入股,按照章程分红;也可以将经营权通过村、镇等组织统一出租给经营者取得租金收入。
4.因地制宜,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发展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加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涌现出专业的养殖企业、种植企业、水果蔬菜企业、休闲观光农业。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这样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6年5月9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土地市场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蓝皮书介绍,1996年,全国只有2.6%的农地发生流转,2004年流转比例提高到10.5%,2011年进一步提高到17.8%,2012年有超过1/5(21.2%)的农地发生流转,2013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41亿亩,流转比例超过1/4(25.7%),2014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进一步增加到4.03亿亩,比2013年底增长18.2%,流转比例达到30.4%。显然,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仍然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土地难以集中,规模难以形成。土地流转不断推进,但发展仍然较慢,尤其是山区、丘陵地区,土地成片、成规模的较少。土地集中承包的难度非常大,条块分割严重。
2.规模较小,投资者的积极性不高。土地流转中,规模不能及时形成,利润保本点和规模效应不能形成,农业的投资的风险高、周期长,投资者积极性不高。
3.政府应加强引导、精简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从上到下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4.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土地租金要价过高。目前,虽然农村人口较少,但土地的经营权仍在他们手中,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地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主动方一般在政府、投资方,协商土地租金时,个别农民众口难调,漫天要价。
5.农业投资的高风险,制约土地流转。农业是露天工厂,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技术条件影响较大。土地流转后作为传统的种植业投资方向的非常少。新的农业投资项目面临着等大的投资风险。
6.土地流转协议纠纷较多,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能够有效提供流转服务的还不够多,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土地流转的纠纷多,就造成负面影响
7.土地流转过程中承包人改变土地用途的问题突出。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但个别地方改变土地的用途,用于搞建设、搞永久性设施违背了土地流转的原则。
四、土地流转的思考
土地流转制度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业发展湿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出路,辩证的看待发展中的问题。
1.政府应协调好农民、集体组织、流转土地者之间的关系,三方的关系协调,要有合同意识、法律意识,均衡三方的利益,创造诚信的土地流转环境才能保证土地流转顺利发展
2.明确土地流转的定价机制,立足长期发展目标,在土地租金中要明确定价机制,有长期固定价格,有基准价加上浮百分比、有参照中间等价物(黄谷、小麦、玉米)。众多土地流转纠纷中最主要的是租金的定价机制模糊,建立健全租金定价机制,保证土地流转健康发展。
3.利用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手段,加快土地流轉的发展。利用土地流转专业网站,如“土地流转网”、“搜土地网”“聚土网”等全国知名网站,及时了解、发布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提高土地流转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董建.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现代化农业. 2016(08) .
[2]何洪华.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金融与经济. 2008(05).
[3]董景山.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至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契合性初论[J]. 理论界. 201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