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光明
笔名木然。1952年生于安徽淮南,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研班杜滋龄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助教、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驻馆画家、安徽省中国画研究院画家。
《兵马魂》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展览;
《江南风情》获“横店杯”中国画大赛优秀奖;
《淮南小山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小品精品展优秀奖;
《和平颂》获“鑫光杯”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清韵》入选“国土情”中国画大展;
《矿工素写》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晶体》入选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
《后生可畏》入选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群贤茗春图》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太湖情”中国画提名展;
《品茗图》、《对弈图》参加“彩·墨空间”当代中国画家提名展;
《对诗图》参加“水墨敦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人物》获由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八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窗里窗外》获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第三届安徽美术大展优秀奖;
出版有《王光明画集》、《名家名画·王光明水墨人物画集》、《王光明水墨画》、《王光明人物画精选》、《王光明戏剧人物小品集》。有多幅作品入编多种中国画合集。
王光明出生在安徽淮南,这是一个位于淮河南岸的老工业城市。淮南地处南北交接地,也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南北的文化在这里冲撞,使得此地形成“兼容并蓄”的特点,既具有北方的豪放爽利,又富有南方的细腻柔丽。或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在光明的身上,这两种特点兼而有之。
光明是一个大方和善、平易安和的人,与周围友人相处,极为随和,所以不论老幼,都喜欢与他交往。豪爽的性格,使他乐于助人且不遗余力,常常有“侠士”之风。友人若有困难被他知晓,他能办或是他所认识的人能够办,都会主动给予帮助,容不得你答应不答应,接受不接受。对此,我是深有感触。回想前年我决定考研,为了让我安心复习,不为身外事犯愁,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他找朋友帮我解决了一年的生活与学习的费用,又让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帮着联系补习英语的学习班。一句话,就是尽他自己的所能为我安排了许多事情。而我始终得到的是他的鼓励与帮助,而没有听到他要求什么。无怪乎他的一班在中央美院的同学,时间这么久了,现在见到光明的面,还多以“班长”相呼。由此,可以想见光明在同学中的为人。在我看来,这其中又显现出光明的古道侠肠,一种善解人意的本性。
“木然”是光明上大学时就使用的笔名,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一直在用。对“木然”的解释,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己脑子迟钝,口笨不善谈,呆头呆脑木讷之相。我认为光明并非不善谈,只是不愿与人争执。在他看来,不管为人抑或为艺,不在于说,也不在于争,而在于如何“做”,“做”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着力点。光明饮酒有量,不作态,不矫情,杯盏交错间干脆利落,闪现着豪气,常常引得一桌人争与之饮而尽兴。酒酣闲聊之际,光明亦不与人作争语,但多以妙喻说出自己的见解。印象深的一次,当众人谈及创作要严谨、最好事先设计考虑好全过程的话题时,他说如果作品能够按照设计的过程来完成,那是科学。艺术讲求感觉,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你无法预见的偶然。同样一曲《二泉映月》,同样的曲调音符,同样的一把二胡,同样是阿炳,他演奏时揉弦所产生的颤音会有微妙的变化,每次都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心境下,他的感受也会不一样。每次阿炳演奏完成的同时,也就是一件作品的完成,完成的是一件与任何一次都不相同的作品。所以说,艺术作品,即使是同一主题,一件就是一件,不可能有重复。对艺术的诠释,是因人因时而异的。往往在这个时候,光明给我的感觉是思维敏捷,妙语不断。木然不木,而是一种状态,是光明的性情品格与生存态度所致。如此是让自己保持着一种冷静而积极的心态,使自己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光明并非是家务懒、外务勤。对于家庭,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细心的人。对于年迈的老父老母而言,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时间再紧,事情再多,总会抽出时间去看看他们;对于女儿来说,他是一个好父亲。打开他手机的信息栏,百分之百是他与远在北京的女儿互发的内容。对于妻子,光明心存感激,自己能有机会出外学习,静心画画,取得现在的成绩,这与妻子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因而,光明总是尽量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应当说,家庭的和美,是光明绘画成熟的支柱之一。
日常生活中的光明充实而自信。他的画室常常是朋友们的集会地。几日不聚,大家就像约好了似的,一个一个地就在画室里聚齐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聊到华灯初上;或众友环绕画案而立,你方画罢我登场,不亦乐乎。与朋友交游是光明喜欢的事情。然而更多的时间,画室则是安静的。60多平方米的画室,只光明一个人,面对着立于墙壁的宣纸,可以执笔濡墨,无拘无束的任意挥洒,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画着自己源于对生活、对艺术的感受。有时候,他并不画画,为自己泡一杯淡茶,戴着老花镜,坐在藤椅上,捧着一本喜爱的书,一坐就是大半天。这会儿,是光明最放松、最感惬意的时候。
然而,生存并不都是轻松的,愉悦的,真正的画家画画是为了把画画好,而不是把画画出来。为着画,王光明同样有着沉沉的思考。有时候,从光明的口中说出的诸如“画画太理性没法画”的简短话中,我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沉重。创作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确立了一个主题,而作品最终的面目并非都如预先想象的一样,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画面的发展,慢慢地体味,反复的琢磨,一直到适可而止的时候,作品就完成了。“适可而止”是一种境界,折射出画家绘画品格与水平的高下。对“适可而止”把握的如何,恰恰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004年3月19日凌晨于春满山房
笔名木然。1952年生于安徽淮南,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研班杜滋龄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助教、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驻馆画家、安徽省中国画研究院画家。
《兵马魂》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展览;
《江南风情》获“横店杯”中国画大赛优秀奖;
《淮南小山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小品精品展优秀奖;
《和平颂》获“鑫光杯”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清韵》入选“国土情”中国画大展;
《矿工素写》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晶体》入选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
《后生可畏》入选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群贤茗春图》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太湖情”中国画提名展;
《品茗图》、《对弈图》参加“彩·墨空间”当代中国画家提名展;
《对诗图》参加“水墨敦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人物》获由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八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窗里窗外》获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第三届安徽美术大展优秀奖;
出版有《王光明画集》、《名家名画·王光明水墨人物画集》、《王光明水墨画》、《王光明人物画精选》、《王光明戏剧人物小品集》。有多幅作品入编多种中国画合集。
王光明出生在安徽淮南,这是一个位于淮河南岸的老工业城市。淮南地处南北交接地,也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南北的文化在这里冲撞,使得此地形成“兼容并蓄”的特点,既具有北方的豪放爽利,又富有南方的细腻柔丽。或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在光明的身上,这两种特点兼而有之。
光明是一个大方和善、平易安和的人,与周围友人相处,极为随和,所以不论老幼,都喜欢与他交往。豪爽的性格,使他乐于助人且不遗余力,常常有“侠士”之风。友人若有困难被他知晓,他能办或是他所认识的人能够办,都会主动给予帮助,容不得你答应不答应,接受不接受。对此,我是深有感触。回想前年我决定考研,为了让我安心复习,不为身外事犯愁,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他找朋友帮我解决了一年的生活与学习的费用,又让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帮着联系补习英语的学习班。一句话,就是尽他自己的所能为我安排了许多事情。而我始终得到的是他的鼓励与帮助,而没有听到他要求什么。无怪乎他的一班在中央美院的同学,时间这么久了,现在见到光明的面,还多以“班长”相呼。由此,可以想见光明在同学中的为人。在我看来,这其中又显现出光明的古道侠肠,一种善解人意的本性。
“木然”是光明上大学时就使用的笔名,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一直在用。对“木然”的解释,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己脑子迟钝,口笨不善谈,呆头呆脑木讷之相。我认为光明并非不善谈,只是不愿与人争执。在他看来,不管为人抑或为艺,不在于说,也不在于争,而在于如何“做”,“做”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着力点。光明饮酒有量,不作态,不矫情,杯盏交错间干脆利落,闪现着豪气,常常引得一桌人争与之饮而尽兴。酒酣闲聊之际,光明亦不与人作争语,但多以妙喻说出自己的见解。印象深的一次,当众人谈及创作要严谨、最好事先设计考虑好全过程的话题时,他说如果作品能够按照设计的过程来完成,那是科学。艺术讲求感觉,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你无法预见的偶然。同样一曲《二泉映月》,同样的曲调音符,同样的一把二胡,同样是阿炳,他演奏时揉弦所产生的颤音会有微妙的变化,每次都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心境下,他的感受也会不一样。每次阿炳演奏完成的同时,也就是一件作品的完成,完成的是一件与任何一次都不相同的作品。所以说,艺术作品,即使是同一主题,一件就是一件,不可能有重复。对艺术的诠释,是因人因时而异的。往往在这个时候,光明给我的感觉是思维敏捷,妙语不断。木然不木,而是一种状态,是光明的性情品格与生存态度所致。如此是让自己保持着一种冷静而积极的心态,使自己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光明并非是家务懒、外务勤。对于家庭,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细心的人。对于年迈的老父老母而言,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时间再紧,事情再多,总会抽出时间去看看他们;对于女儿来说,他是一个好父亲。打开他手机的信息栏,百分之百是他与远在北京的女儿互发的内容。对于妻子,光明心存感激,自己能有机会出外学习,静心画画,取得现在的成绩,这与妻子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因而,光明总是尽量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应当说,家庭的和美,是光明绘画成熟的支柱之一。
日常生活中的光明充实而自信。他的画室常常是朋友们的集会地。几日不聚,大家就像约好了似的,一个一个地就在画室里聚齐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聊到华灯初上;或众友环绕画案而立,你方画罢我登场,不亦乐乎。与朋友交游是光明喜欢的事情。然而更多的时间,画室则是安静的。60多平方米的画室,只光明一个人,面对着立于墙壁的宣纸,可以执笔濡墨,无拘无束的任意挥洒,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画着自己源于对生活、对艺术的感受。有时候,他并不画画,为自己泡一杯淡茶,戴着老花镜,坐在藤椅上,捧着一本喜爱的书,一坐就是大半天。这会儿,是光明最放松、最感惬意的时候。
然而,生存并不都是轻松的,愉悦的,真正的画家画画是为了把画画好,而不是把画画出来。为着画,王光明同样有着沉沉的思考。有时候,从光明的口中说出的诸如“画画太理性没法画”的简短话中,我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沉重。创作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确立了一个主题,而作品最终的面目并非都如预先想象的一样,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画面的发展,慢慢地体味,反复的琢磨,一直到适可而止的时候,作品就完成了。“适可而止”是一种境界,折射出画家绘画品格与水平的高下。对“适可而止”把握的如何,恰恰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004年3月19日凌晨于春满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