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针对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和高校学生就业新形势,对“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课程改革目标进行分析,存在忽视专创融合、实践环节偏少、考核方式单一化等问题,提出了以创新创业模式为导向,优化改革“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多层次、多维度地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完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创新创业;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航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2019SJGLX367);2021年度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社发领域)项目“面向航空专业智慧教学的知识可视化技术复合应用研究”(212102310093);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面向学科和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普通高校二级学院‘放管服’治理改革”(2020-37)
[作者简介] 王正鹤(1988—),女,河南洛阳人,工学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研究;王晓璐(1982—),男,河南商城人,工学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飞行器设计研究;马震宇(1964—),男,河南开封人,工学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气体动力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1-0121-04 [收稿日期] 2021-04-25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高校人才培养有效性供给仍存在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人才需求市场要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知识创新,重现有岗位就业、轻创业[1]。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在新形势下,国家提出“大众创业,教育先行”,做好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不仅可以推动教育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创业与就业。高校是培养各专业领域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积极实现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思维的转变,使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地创业就业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在“双创”背景下,经济社会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对“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课堂与实际联系、与创新创业联系,突破传统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传授课堂模式,实现航空发动机原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的有机关联是关键所在。牢牢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本质,并基于此重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和力量推进课程建设,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教学现状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是飞行器动力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航空动力专业的特色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课程,在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航空发动机领域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为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预备知识,对将来学生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和维修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3]。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以国内外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最新技术为着眼点,主要涉及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设计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分析技能,涉及多门课程的关联和交叉,综合性和先进性较强[3]。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目前“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忽视专创融合,教学过程中创新环节设计不足,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较单一,实践环节偏少,实践教学环境忽略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吸收,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局限了学生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考核方式单一化,缺乏创新性考核机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本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等问题。
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目标分析
在新时代“双创”背景下,高校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4]。以“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作为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技能传授的载体,使课程专业内容与创新创业思维有效融合,实现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技能的双向互促发展,这是以专业为背景對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模式。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改革应注重以下几点。
1.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重视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强化应用能力培养,促进课程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有效融合,提高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3.坚持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构建创新创业专业知识体系,取得创新创业技能,并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 4.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第二课堂”组建学生创新团队,以弥补学生个人能力不足而难于解决专业复杂问题的短板,使创新团队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创新性教学中发挥作用,培养学生专业和技能的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专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综合控制能力。
总之,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创新型复合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从就业需求、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自身特点和课程教学实际出发,更好地优化改革课程教学,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为导向,“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改革应注重使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针对性一体化培养。课程知识模块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思维逻辑,为后续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课程能力模块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综合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对专业常见问题处理能力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课程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及风险剖析意识等。在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导向下,对“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体系进行分解,确定课程结构、课程模块及课程内容,重构“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体系,构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航空发动机专业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为导向的教学思路,侧重创新创业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思维进行合理融合,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既要学习不同类型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要求和整体性能指标,还需要在理解组成航空发动机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掌握航空发动机各个部件的匹配工作,实现对不同类型航空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特点和整机性能的分析[3-5]。从传统教育转向创新创业教育,“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开设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导向,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组合优化,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中,要明确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连续性、模块化、逻辑性的优化设计,将创新创业思维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地融入航空发动机原理专业教学中,使“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授过程不仅具有专业性,还突出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航空发动机原理专业知识与前沿发展相关知识的同时,完善学科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完成创新创业知识的构建。
(二)多层次、多维度地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增加实习环节,注重“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专业知识实习实践,通过专业实习实践,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夯实的同时,通过进行创新创业剖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加“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环节课时,采取现场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编写创新创业计划书、参与校级或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和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环境中,通过推行混合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线下采取剖析式、思维启发式、课堂小组讨论式、实景参与式、翻转式、原理分析式和重难点讲解式等教学模式;线上推行师生交流式、理论与实践探究式、在线学习式、任务探究式、自主学习式、小组项目式等教学方式,通过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教学方式的优化改变,将被动式灌输教学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知识被传播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参与者和学习者,不断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水平。由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实践性较强,采取理论、案例与项目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进而更好地培养航空動力创新型人才。
(四)完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理念
结合创新创业思维,完善“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在“双创”背景下,在专业评价考核基础上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评价考核,更符合新时代创新创业环境下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特点。因此,“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评价考核既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考核,也要注重专业能力应用考核。而且,由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具有较强实践性,课程评价考核更应该体现出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评价考核模式。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的理念,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为导向进行“航空发动机原理”评价考核方案改革,应加大过程评价考核,使学生更加重视课程的全过程主动学习。“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专业能力剖解专业领域中的新问题,因此课程的评价考核方式应结合专业知识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剖解专业上新问题能力及期末考核进行综合评定。而剖解专业上新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特定教学方法或考核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剖解专业上新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训练,从而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总结
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在信息化普及的基础之上,教育者应当与当下的市场规律密切结合,在尊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同时,善于利用网络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当前社会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大学生和教学环境三要素中多维度的潜能。关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引起了学生认知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的变革,课程教学组织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创新性地结合航空发动机原理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參考文献
[1]石丽,李吉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2):100-104.
[2]傅田,赵柏森,许媚.“三螺旋”理论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理、模式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4):74-80.
[3]王正鹤,魏振伟,赵辉,等.基于混合教学理念的《航空发动机原理》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7(18):94-96.
[4]汪小威,陈积常.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7(11):31-32+55.
[5]王正鹤,马震宇,李树豪,等.OBE理念与混合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航空叶片机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7):139-140.
Study on the Course Reform Thoughts Guided by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odel: Taking the Course of Aero-engine Principle as an Example
WANG Zheng-he, WANG Xiao-lu, MA Zhen-yu
(School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Zhengzhou, Henan 45004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mpoun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the new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we analyze the teaching status of the course of Aero-engine Principle and the goal of course reform.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uch as neglecting the integration of major course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sufficient practice, and the singleness of assessment method. The teaching idea of optimizing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Aero-engine Principle guided by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odel is proposed. We should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crease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links,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the course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course. We should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f students,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
[关键词] 创新创业;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航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2019SJGLX367);2021年度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社发领域)项目“面向航空专业智慧教学的知识可视化技术复合应用研究”(212102310093);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面向学科和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普通高校二级学院‘放管服’治理改革”(2020-37)
[作者简介] 王正鹤(1988—),女,河南洛阳人,工学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研究;王晓璐(1982—),男,河南商城人,工学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飞行器设计研究;马震宇(1964—),男,河南开封人,工学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气体动力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1-0121-04 [收稿日期] 2021-04-25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高校人才培养有效性供给仍存在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人才需求市场要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知识创新,重现有岗位就业、轻创业[1]。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在新形势下,国家提出“大众创业,教育先行”,做好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不仅可以推动教育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创业与就业。高校是培养各专业领域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积极实现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思维的转变,使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地创业就业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在“双创”背景下,经济社会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对“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课堂与实际联系、与创新创业联系,突破传统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传授课堂模式,实现航空发动机原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的有机关联是关键所在。牢牢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本质,并基于此重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和力量推进课程建设,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教学现状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是飞行器动力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航空动力专业的特色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课程,在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航空发动机领域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为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预备知识,对将来学生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和维修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3]。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以国内外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最新技术为着眼点,主要涉及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设计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分析技能,涉及多门课程的关联和交叉,综合性和先进性较强[3]。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目前“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忽视专创融合,教学过程中创新环节设计不足,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较单一,实践环节偏少,实践教学环境忽略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吸收,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局限了学生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考核方式单一化,缺乏创新性考核机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本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等问题。
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目标分析
在新时代“双创”背景下,高校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4]。以“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作为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技能传授的载体,使课程专业内容与创新创业思维有效融合,实现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技能的双向互促发展,这是以专业为背景對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模式。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改革应注重以下几点。
1.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重视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强化应用能力培养,促进课程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有效融合,提高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3.坚持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构建创新创业专业知识体系,取得创新创业技能,并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 4.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第二课堂”组建学生创新团队,以弥补学生个人能力不足而难于解决专业复杂问题的短板,使创新团队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创新性教学中发挥作用,培养学生专业和技能的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专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综合控制能力。
总之,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创新型复合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从就业需求、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自身特点和课程教学实际出发,更好地优化改革课程教学,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为导向,“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改革应注重使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针对性一体化培养。课程知识模块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思维逻辑,为后续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课程能力模块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综合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对专业常见问题处理能力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课程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及风险剖析意识等。在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导向下,对“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体系进行分解,确定课程结构、课程模块及课程内容,重构“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体系,构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航空发动机专业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为导向的教学思路,侧重创新创业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思维进行合理融合,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既要学习不同类型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要求和整体性能指标,还需要在理解组成航空发动机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掌握航空发动机各个部件的匹配工作,实现对不同类型航空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特点和整机性能的分析[3-5]。从传统教育转向创新创业教育,“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开设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导向,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组合优化,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中,要明确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连续性、模块化、逻辑性的优化设计,将创新创业思维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地融入航空发动机原理专业教学中,使“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授过程不仅具有专业性,还突出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航空发动机原理专业知识与前沿发展相关知识的同时,完善学科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完成创新创业知识的构建。
(二)多层次、多维度地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增加实习环节,注重“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专业知识实习实践,通过专业实习实践,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夯实的同时,通过进行创新创业剖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加“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环节课时,采取现场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编写创新创业计划书、参与校级或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和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环境中,通过推行混合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线下采取剖析式、思维启发式、课堂小组讨论式、实景参与式、翻转式、原理分析式和重难点讲解式等教学模式;线上推行师生交流式、理论与实践探究式、在线学习式、任务探究式、自主学习式、小组项目式等教学方式,通过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教学方式的优化改变,将被动式灌输教学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知识被传播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参与者和学习者,不断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水平。由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实践性较强,采取理论、案例与项目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进而更好地培养航空動力创新型人才。
(四)完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理念
结合创新创业思维,完善“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在“双创”背景下,在专业评价考核基础上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评价考核,更符合新时代创新创业环境下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特点。因此,“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评价考核既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考核,也要注重专业能力应用考核。而且,由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具有较强实践性,课程评价考核更应该体现出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评价考核模式。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的理念,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为导向进行“航空发动机原理”评价考核方案改革,应加大过程评价考核,使学生更加重视课程的全过程主动学习。“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专业能力剖解专业领域中的新问题,因此课程的评价考核方式应结合专业知识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剖解专业上新问题能力及期末考核进行综合评定。而剖解专业上新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特定教学方法或考核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剖解专业上新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训练,从而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总结
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在信息化普及的基础之上,教育者应当与当下的市场规律密切结合,在尊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同时,善于利用网络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当前社会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大学生和教学环境三要素中多维度的潜能。关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引起了学生认知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的变革,课程教学组织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创新性地结合航空发动机原理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參考文献
[1]石丽,李吉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2):100-104.
[2]傅田,赵柏森,许媚.“三螺旋”理论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理、模式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4):74-80.
[3]王正鹤,魏振伟,赵辉,等.基于混合教学理念的《航空发动机原理》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7(18):94-96.
[4]汪小威,陈积常.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7(11):31-32+55.
[5]王正鹤,马震宇,李树豪,等.OBE理念与混合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航空叶片机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7):139-140.
Study on the Course Reform Thoughts Guided by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odel: Taking the Course of Aero-engine Principle as an Example
WANG Zheng-he, WANG Xiao-lu, MA Zhen-yu
(School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Zhengzhou, Henan 45004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mpoun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the new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we analyze the teaching status of the course of Aero-engine Principle and the goal of course reform.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uch as neglecting the integration of major course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sufficient practice, and the singleness of assessment method. The teaching idea of optimizing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Aero-engine Principle guided by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odel is proposed. We should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crease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links,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the course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course. We should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f students,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