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难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创业教育水平不高
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素质,使创业者具备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事业开拓壮大,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做出新的贡献。 而目前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方面,普遍面临教育水平不高,指导针对性不强的特点,教育模式趋同于本科类院校的特点
1.高职院校自主创业教育研究能力不足,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认识水平急需提升。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存在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建设上缺乏重视,目前的创业教育更多的对国外创业教育的“传声筒”,国家和学校也没有把创业教育列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缺乏创业意识和探索精神,多数人在择业时会期望找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不愿意去冒险创业。
2.教育条件有待改善。我国创业教育硬件设施和经费上投入不足,除了部分重点高等院校以外,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用于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场地和设备,也没有专项的创业教育经费。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大部分教师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创业经验,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经历,大部分院校都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二)个人能力的限制
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锻炼,毕业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了一些社会阅历和经验,但这些能力对于可以达到自主创业还是有待提高的。创业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成功创业:
1.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业精神。
2.具备丰富的知识基础和管理经验。
3.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身心素质。
4.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正确果断的决策能力。
5.具备恰到好处的用人能力和广泛的交际能力。
高职类学生相比本科类学生,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在前沿科技的应用化方面也有不小差距,所以,高职类学生的创业意向大多是门槛低、重复性强的零售和简单社会服务类行业,缺乏市场开创性。
(三)自主创业的风险较大
自主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资金和技术,如果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就不再允许半途而废或者失败,否则将使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和生活受到严重的打击,严重的甚至触犯法律或者背负债务。所以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要担负一定的风险,这也使得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创业的道路上必须非常慎重,也经常需要承受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压力,所以很多学生在“自主创业”的大门外望而却步。
(四)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和落实力度仍须加强
近几年我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2009年初国家出台了《国家促进普通大学生就业政策公告》,其中第13条、第14条和第15条就是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很多省、市等地方政府也相应的出台了配套的鼓励政策和实施办法。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对于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为毕业生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创业毕业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仍不能很好地享受到这些政策和措施,如某些地方政策涉及的职能部门的措施不健全甚至是不执行,部门间的措施不协调、不配套,将相关的职责和义务推来推去,使创业者信息无处咨询,权利无处维护。对此,笔者认为我国针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仍须加强和不断完善,各地方政府也应加强落实力度和提高服务质量,使这些政策可以真正惠及那些有创业理想的毕业生身上。
二、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难题的对策探讨
(一)采取灵活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1.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合理搭配师资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能学有所成,掌握一技之长。
2.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设置合理的就业指导课方案,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形成。
3.经常性的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和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业、创新活动和成功人士报告会,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就业兴趣,激发大学生的挑战力和创造力,建立科技创新的意识。
4.多途径、多层次的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处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学校需要解放思想,创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氛围。
包括聘请创业成功(不成功)的人士来校现身说法,创业项目的提供、创业大赛的定期举行、聘请有创业经历的人才来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兼职也可以)等等方式。
(三)倡导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1.号召全社会的力量来关注大学生创业,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营造一个全民支持创业的大环境。
2.学生家长和学生家庭应该成为毕业生的“创业后盾”,亲人的支持和鼓励会转化为大学生创业强大的动力和信心,使他们可以抛开顾虑和担忧,放手去开拓事业。同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庭的资金支持也是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的可靠来源,家长们多年积攒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也会给毕业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各级政府继续完善大学生鼓励政策并充分落实
1.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并适时推新,使毕业生创业受益最大化。建立具体负责的行政、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直接、便捷的创业指导、创业服务;依据不断变动的经济动态、就业形势,调整和完善各项促进和鼓励政策;从创业者自身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全程化、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2.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各单位关系,确保各项政策充分落实。对于涉及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垂直的各级单位间要保证各项政策的充分传达和落实;平行的各级单位间要通力配合、协调矛盾,从大学生的自身利益出发,保证各项政策和制度得以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自主创业还存在着许多的难题和矛盾,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使大学生这支具有科技知识和壮志豪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生力军,让他们的创意、构思、理念、发明、专利通过创业转化为现实的产业、服务及管理,为人类造福,为国家做出最大贡献,成为真正的时代骄子。
作者简介:
孙增林,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一)创业教育水平不高
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素质,使创业者具备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事业开拓壮大,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做出新的贡献。 而目前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方面,普遍面临教育水平不高,指导针对性不强的特点,教育模式趋同于本科类院校的特点
1.高职院校自主创业教育研究能力不足,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认识水平急需提升。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存在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建设上缺乏重视,目前的创业教育更多的对国外创业教育的“传声筒”,国家和学校也没有把创业教育列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缺乏创业意识和探索精神,多数人在择业时会期望找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不愿意去冒险创业。
2.教育条件有待改善。我国创业教育硬件设施和经费上投入不足,除了部分重点高等院校以外,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用于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场地和设备,也没有专项的创业教育经费。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大部分教师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创业经验,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经历,大部分院校都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二)个人能力的限制
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锻炼,毕业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了一些社会阅历和经验,但这些能力对于可以达到自主创业还是有待提高的。创业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成功创业:
1.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业精神。
2.具备丰富的知识基础和管理经验。
3.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身心素质。
4.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正确果断的决策能力。
5.具备恰到好处的用人能力和广泛的交际能力。
高职类学生相比本科类学生,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在前沿科技的应用化方面也有不小差距,所以,高职类学生的创业意向大多是门槛低、重复性强的零售和简单社会服务类行业,缺乏市场开创性。
(三)自主创业的风险较大
自主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资金和技术,如果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就不再允许半途而废或者失败,否则将使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和生活受到严重的打击,严重的甚至触犯法律或者背负债务。所以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要担负一定的风险,这也使得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创业的道路上必须非常慎重,也经常需要承受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压力,所以很多学生在“自主创业”的大门外望而却步。
(四)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和落实力度仍须加强
近几年我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2009年初国家出台了《国家促进普通大学生就业政策公告》,其中第13条、第14条和第15条就是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很多省、市等地方政府也相应的出台了配套的鼓励政策和实施办法。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对于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为毕业生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创业毕业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仍不能很好地享受到这些政策和措施,如某些地方政策涉及的职能部门的措施不健全甚至是不执行,部门间的措施不协调、不配套,将相关的职责和义务推来推去,使创业者信息无处咨询,权利无处维护。对此,笔者认为我国针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仍须加强和不断完善,各地方政府也应加强落实力度和提高服务质量,使这些政策可以真正惠及那些有创业理想的毕业生身上。
二、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难题的对策探讨
(一)采取灵活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1.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合理搭配师资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能学有所成,掌握一技之长。
2.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设置合理的就业指导课方案,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形成。
3.经常性的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和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业、创新活动和成功人士报告会,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就业兴趣,激发大学生的挑战力和创造力,建立科技创新的意识。
4.多途径、多层次的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处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学校需要解放思想,创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氛围。
包括聘请创业成功(不成功)的人士来校现身说法,创业项目的提供、创业大赛的定期举行、聘请有创业经历的人才来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兼职也可以)等等方式。
(三)倡导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1.号召全社会的力量来关注大学生创业,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营造一个全民支持创业的大环境。
2.学生家长和学生家庭应该成为毕业生的“创业后盾”,亲人的支持和鼓励会转化为大学生创业强大的动力和信心,使他们可以抛开顾虑和担忧,放手去开拓事业。同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庭的资金支持也是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的可靠来源,家长们多年积攒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也会给毕业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各级政府继续完善大学生鼓励政策并充分落实
1.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并适时推新,使毕业生创业受益最大化。建立具体负责的行政、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直接、便捷的创业指导、创业服务;依据不断变动的经济动态、就业形势,调整和完善各项促进和鼓励政策;从创业者自身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全程化、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2.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各单位关系,确保各项政策充分落实。对于涉及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垂直的各级单位间要保证各项政策的充分传达和落实;平行的各级单位间要通力配合、协调矛盾,从大学生的自身利益出发,保证各项政策和制度得以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自主创业还存在着许多的难题和矛盾,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使大学生这支具有科技知识和壮志豪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生力军,让他们的创意、构思、理念、发明、专利通过创业转化为现实的产业、服务及管理,为人类造福,为国家做出最大贡献,成为真正的时代骄子。
作者简介:
孙增林,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