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及其肿瘤结局和妊娠结局。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1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62例)和子宫内膜癌(48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有效率为94.5%(104/110),完全缓解率为84.5%(93/110),部分缓解
【机 构】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 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及其肿瘤结局和妊娠结局。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
结果1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62例)和子宫内膜癌(48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有效率为94.5%(104/110),完全缓解率为84.5%(93/110),部分缓解率为10.0%(11/110),复发率为29.0%(27/93)。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3%(56/62)和77.1%(3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子宫内膜癌复发率(40.5%)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1.4%,P=0.022)。完全缓解患者有妊娠意愿者41例,妊娠率为70.7%(29/41),活产率为56.1%(23/4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活产率为68.2%(15/22),子宫内膜癌患者为42.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病理类型(P=0.044)与肿瘤复发有关。
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和妊娠率,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活产率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
其他文献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Ⅰ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患者也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虽然Ⅰ期NSCLC患者预后整体较好,但仍有约2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和失败表型存在异质性,无法被病理TNM分期所精准预测。寻找影响I期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实现其治疗由经验到精准的关键一步。准确预测高危患者,可以为制定手术后或SBRT后个体化辅助治疗策略提供指导,进而提高Ⅰ期NSCLC的总体疗效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C10(HOXC10)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分析HOXC10在高级别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按照HOXC10-siRNA转染操作说明书分别将HOXC10-siRNA1(HOXC10-siRNA1组)、HOXC10-siRNA2(HOXC10-siRNA2组)和siRNANC(NC组)转染至U251细胞,在转染组中分别加入100ng
目的探讨circZNF609靶向miR-153调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瘤组织50例,选取同期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反应性增生的正常淋巴结组织30例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和对照组织中circZNF609的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CI-LY19细胞分为Control组(空白对照)、si-con组(转染siRNAcontrol)、si-ZNF609组(转染circZ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尿液小分子代谢物及其代谢特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健康人群(n=10)、肝血管瘤患者(n=10)和HCC患者(n=10)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以及单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全组人群的尿液代谢物产物差异。结果全组人群中,差异代谢物381种,其中上调的代谢物96种,下调的代谢物285种。与HCC有关的特异性尿液代谢物55种,包括21种上调的代谢物,如Acetyl-DL-Leucine、AlaAsp、HoPhe-G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不同抗体克隆SP142和22C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抗体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的259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手术组织样本切片进行SP142和22C3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评估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免疫细胞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2种抗体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D-L1表达与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
目的探讨皮动蛋白(cortact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200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治疗的患者319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芯片中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cortactin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cortactin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95/319)和5.6%(18/319,P
目的系统汇总2012—2021年中国胃癌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及上市药物概况,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及决策证据。方法基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及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胃癌药物临床试验、涉及试验药品及上市药物信息,比较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在试验范围、试验分期、治疗线数及药物类型、作用和机制研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12—2021年间相关药物临床试验在中国注册数量为114项,占同期全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3.7
目的探讨整合素α6(ITGA6)蛋白、基因和miR-4484与胃癌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未经辅助治疗)的3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胃癌及癌旁(距离瘤体>5cm)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484和ITGΑ6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ITGA6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ITGΑ6与miR-4484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miR-4484与ITGA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用于结直肠癌(CRC)寡转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选取原发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CRC、肝或肺转移灶数目为1~5个、单个转移灶最大长径≤5cm的患者。所有转移病灶均接受SBRT,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局部控制率(LC),次要研究终点为≥3级急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1、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选取2016—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RC患者48例,共60个转移灶(37个肝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