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广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对节能增效、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阐述旱田保护性耕作的现状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发展的对策和技术支持,使保护性耕作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现状;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312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满足农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对农田进行少耕、免耕、减少土壤耕作以及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 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最近几年这项耕作技术在我国北方旱田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实验与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喀左县旱田应用的现状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加大了资金补贴力度,农机装备总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旱田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应用了机械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多次召开现场会,通过现场演示,大部分农民对这项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认识。但要想大面积的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1.1 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所谓保护性耕作包含:秸秆覆盖技术、免耕播种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深松技术4个方面,缺一不可。喀左县只注重秸秆覆盖技术和深松技术,而对其他技术研究把握不好。特别是大田秸秆速腐和抑制杂草的配套措施还没有解决。
1.2 配套农机具缺口很大
目前,喀左县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为了适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配套农机具保有量虽有所增加,但要保证大面积推广应用,相应的配套农机具缺口仍较大。
1.3 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急待提高
保护性耕作在喀左县虽然推广了几年,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示范推广面积相对较少,政府扶持投入力度不足。想改变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任重道远。
1.4 缺少强有力的农机具技术服务队伍
要想推广好旱田保护性耕作,就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性较强的农机服务队伍来负责组织实施,改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同时不断提高农民在使用设备、机具等方面的水平,农机服务队的技术力量有待加强。
2 提高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具体对策
2.1 加强合作,不断创新,对农机具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具作业质量
在新机具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工作人员应该与生产商、推广单位及农机使用人共同来研究,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更新、提高,使新机具更加符合农民的需要,更加高效,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农民朋友。
2.2 政府要加大投入
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能否得到长期有效的推广,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常抓不懈,要加大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利用专项资金以补贴机具、补贴作业,给予农民进行补贴,既符合农民的口味,又行之有效。
2.3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识
通过扩大示范面积,召开农民参与的现场会,在示范区重点村找出一些典型户,让他们现身说法,让他们成为农民身边这项技术推广的代言人,让农民信得过的人来说话,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在这个十年九旱的地区,保护性耕作是促进旱区农业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农民懂得保护性耕作即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4 注重加强各级农机服务队伍的建设
要想使这项技术充分扩大推广,必须有一支懂技术的专业服务队伍,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设备、机具、人才,通过专业部门的培训,农机人员的认真学习与实践,进一步增强机具的高效利用,同时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2.5 积极谋划,加快发展
积极谋划,做到“三有”:有发展思路,中心示范,扩大推广,创活机制整村推进,全面实施,推进山嘴子镇农业向生产向节约型和持续方向发展;有发展规划和目标,首先根据各乡镇各村的耕地面积,以及在种植面积等情况对保护性耕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工作措施,加强领导,常抓不懈,强化服务,指导到位,创活机制,加快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旱田的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的农业新技术,是一场新的农业耕作技术革命,关系到我国农业机械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农业工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注重强化农民的积极性,用实际效果引导农民,强化宣传、培训以适应社会化要求,使农民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现状;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312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满足农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对农田进行少耕、免耕、减少土壤耕作以及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 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最近几年这项耕作技术在我国北方旱田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实验与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喀左县旱田应用的现状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加大了资金补贴力度,农机装备总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旱田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应用了机械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多次召开现场会,通过现场演示,大部分农民对这项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认识。但要想大面积的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1.1 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所谓保护性耕作包含:秸秆覆盖技术、免耕播种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深松技术4个方面,缺一不可。喀左县只注重秸秆覆盖技术和深松技术,而对其他技术研究把握不好。特别是大田秸秆速腐和抑制杂草的配套措施还没有解决。
1.2 配套农机具缺口很大
目前,喀左县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为了适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配套农机具保有量虽有所增加,但要保证大面积推广应用,相应的配套农机具缺口仍较大。
1.3 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急待提高
保护性耕作在喀左县虽然推广了几年,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示范推广面积相对较少,政府扶持投入力度不足。想改变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任重道远。
1.4 缺少强有力的农机具技术服务队伍
要想推广好旱田保护性耕作,就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性较强的农机服务队伍来负责组织实施,改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同时不断提高农民在使用设备、机具等方面的水平,农机服务队的技术力量有待加强。
2 提高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具体对策
2.1 加强合作,不断创新,对农机具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具作业质量
在新机具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工作人员应该与生产商、推广单位及农机使用人共同来研究,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更新、提高,使新机具更加符合农民的需要,更加高效,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农民朋友。
2.2 政府要加大投入
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能否得到长期有效的推广,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常抓不懈,要加大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利用专项资金以补贴机具、补贴作业,给予农民进行补贴,既符合农民的口味,又行之有效。
2.3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识
通过扩大示范面积,召开农民参与的现场会,在示范区重点村找出一些典型户,让他们现身说法,让他们成为农民身边这项技术推广的代言人,让农民信得过的人来说话,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在这个十年九旱的地区,保护性耕作是促进旱区农业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农民懂得保护性耕作即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4 注重加强各级农机服务队伍的建设
要想使这项技术充分扩大推广,必须有一支懂技术的专业服务队伍,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设备、机具、人才,通过专业部门的培训,农机人员的认真学习与实践,进一步增强机具的高效利用,同时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2.5 积极谋划,加快发展
积极谋划,做到“三有”:有发展思路,中心示范,扩大推广,创活机制整村推进,全面实施,推进山嘴子镇农业向生产向节约型和持续方向发展;有发展规划和目标,首先根据各乡镇各村的耕地面积,以及在种植面积等情况对保护性耕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工作措施,加强领导,常抓不懈,强化服务,指导到位,创活机制,加快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旱田的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的农业新技术,是一场新的农业耕作技术革命,关系到我国农业机械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农业工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注重强化农民的积极性,用实际效果引导农民,强化宣传、培训以适应社会化要求,使农民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