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wei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黑河市1980~2013年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4年黑河市温度、降水、霜期等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气象各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农业;影响;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8-162-01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是相互关联的,它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应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进农业发展。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推动了北方的农业发展,农用气候预测以及气候变化、发展是农业生产十分需求的。黑河地形复杂,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各地气候差异显著,春季干旱、夏季洪涝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笔者利用黑河市1980~2013年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4年黑河市温度、降水、霜期等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农业气象指标体系,研究了该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措施,以期为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充分利用气候变暖的趋势、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1 黑河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1 气温变化 统计黑河市1980~2013年年平均气温资料(图1)发现,近34年黑河市年气温平均呈现出波段性上升的状态,2009年以后有回落趋势,但气温还是逐年变暖。
  1.2 降水变化 黑河市降水月季分布、阶段性差异大。夏季降水量最多,受地形影响,夏季的对流性天气增多,局地和短时强降水过程降水量增大;冬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贡献较小;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差异常,阶段性干旱表现突出。从图1~2可以看出,黑河市降水多的年份温度相对的低,降水量少的年份温度相对的高,1980~1985、2008~2013年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在500 mm以上,对应的温度较低,1986~2007年降水量较少(为400 mm),对应的温度较高。说明年降水的多少也会影响温度温度的变化。
  1.3 霜期变化 统计1980~2013年黑河市无霜期资料(图3)可见,近34年黑河市无霜期有明显增长趋势;1980年无霜期是125 d,2013年是144 d,无霜期提高了19 d。无霜期的延长,代表积温、日照的延长,对农业的种植结构也有了新的要求,预计未来的气候还会继续变暖[1]。
  2 黑河市气象灾害
  2.1 干旱 干旱特征是头一年秋季底墒不足,冬季降雪偏少,春季高温少雨,西南大风偏多,使土壤加速蒸发。旱灾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中旬,这个时期所有的农作物已播种完毕,农作物开始出苗生长,这一时期出现旱象,会对农作物成长十分不利。经统计,黑河市这个时期出现旱灾天数一般在10 d左右,较长的在10~15 d,超长的达15 d,近34年黑河市发生干旱频率为3~5年一次[2]。旱涝虽然出现的频率较低,对黑河市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2.2 洪涝灾害 统计34年资料发现,黑河市出现3次洪涝灾害,黑龙江黑河流域警戒水位是96 m,1984、1998、2013年均超过了警戒水位,时间间隔是14~15年,1984年嘉荫县江堤决口,整个县城被淹、大片农田绝产;1998年黑河流域超过警戒水位,但江堤由土石江堤修建水泥立体式江堤,对黑河流域没有造成灾害,由于降雨量偏多部分农田被淹;2013年夏季黑龙江突发大水,造成了黑龙江沿江市县江堤险情严重,其中逊克、同江、抚远江堤决口,大片的农田、房屋、鱼塘、水库被淹,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2.3 暴雨灾害 一般暴雨影响面积较小,都是短时强雷暴、强降雨,一般仅影响一个或几个乡镇的灾害,暴雨的出现一般伴随着大风和冰雹。
  2.4 霜冻灾害 主要是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发生在春季主要危害秧苗;发生在秋季就是危害未成熟的农作物,使其减产。霜冻灾害根据黑河温度区划的分布,可分为全市及北部市县。
  2.5 大风、冰雹灾害 黑河市地区夏季也常有暴雨、大风、冰雹天气使地里的植株面临倒伏或死亡。强对流降雨天气每年都有,频发率较高,但影响的范围较小。大风、低温、霜冻、寒潮也会对农业生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温度升高,黑河市春季无霜期提前、秋季无霜期拖后,延长了生长期,对农业的发展在种植农作物上
  也有所改变,使农作物的生长季热量增加;造成农业气候
  区发生北移,改变黑河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如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为以玉米和水稻为主。黑龙江的水稻逐年向北移动,由南部地区向北推移,如今黑河地区也开始种植水稻,也获得成功。喜暖喜湿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如黑龙江省小麦的种植北界扩展到呼玛等地区;玉米作为另一种喜暖的粮食作物,由于对水分的要求比水稻低,因此主要表现出了向北扩展的趋势,玉米种植北界扩展到最北的漠河。而小麦最为喜寒的粮食作物,在温度及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显著的北退现象。
  4 对策和措施
  4.1 选择适宜品种 可引种喜温经济作物和花卉、抗旱作物。根据长期预报,适当选择成熟期晚的作物。
  4.2 充分利用资源 黑河市冬季温度较低,有利于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御。低温可以控制越冬病虫菌和蛹成活率,有效控制病虫害对黑河市农业的影响。
  4.3 科学种植 开展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农业的种植结构,如旱作农业和水作农业。
  4.4 提供实时的气象服务 为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民提供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长、中、短期预报,提示农民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做好防灾准备。每隔几年对各地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分区,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发展。
  4.5 其他措施 开展大型水利工程,提高现有水资源的利用率,做好抗旱排涝,遇旱有水灌溉,遇涝有沟排水;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湿地,保护草原,保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赵宗慈. 全球气候变化预估最新研究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69-70.
  [2] 周秀杰,张桂华,郑红,等.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J].气象,2004,30(11):47-50.
其他文献
以2-乙酰基庚酸乙酯为底物模型,考察了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其不对称还原的反应特性。利用正交实验初步优化反应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反应的时-空产率,系统地研究了初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被+V”的流行语,这种新结构并不是人们杜撰出来的,而是有它的语法和语义根源。通过比对“被”的原义和“被+V”新型组合的意义生成过程,论述“被+V”
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为满足人类自身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自然生态环境因盲日开采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与
图式理论是互动性的理解模式,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解释语篇连贯。它强调在语篇的处理过程中,受话者通过使用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相互补充和共同作用来实现语篇连贯。
摘要以竹粉为原料,低熔点聚酰胺(PA)为粘合剂,利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竹粉/PA复合混粉。对该材料激光烧结成型件进行了弯曲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竹粉/PA复合混粉激光烧结成型特性好,当其他烧结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抗弯强度随激光功率增加而增加,当粉末床能量输入密度为0.22 J/mm3时,弯曲强度为15.1 Mpa,弯曲模量为219.7 Mpa。  关键词竹粉;PA;激光烧结;弯曲强度;弯曲模量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