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练合一”。只有把握好研学问题与检测练习的关系,有侧重点地设计焦点问题,附加适当的检测练习,才能达成语文课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研学问题;检测练习;高效语文课堂
在观摩“研学后教”的众多课例时,不难发现,有些研学案简直就是一份练习纸,一节课下来,学生完成练习就完了;有的老师在课堂中虽然使用研学案了,但却形同虚设,还是老式的问答式教学,问题“满堂灌”,完全缺乏让学生动手练一练的机会。这两种极端的现象,都违背了“研学后教”的初衷。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到底怎样设计研学案中的研学问题以及检测练习,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笔者在研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过程中,发现只有把握好研学问题与练习的关系,有侧重点地设计关键性的焦点问题,附加适当的检测练习,才可以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研学问题与检测练习的关系
研学问题和检测练习都是研学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研学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一个传授知识、习得方法的过程,是课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检测练习是检查学生“学得怎么样”的必然方式,是一种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的成果体现,是课文学习的必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设计研学问题和检测练习的时候,教师都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要根据年段目标、单元训练点和教学目标去筛选问题和练习;第二,所设定的问题与练习要有层次性、有梯度。只有坚守这两点,我们研学案上所设计的研学问题和检测练习才能切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
二、有效地设计研学案中的研学问题
课文的“核心问题”是顺利进入文本的钥匙,是贯穿文本教学的线索。一两个“主问题”能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一两个“主问题”能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版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
(一)设计的研学问题要依据教学目标而确定
例如:在执教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时,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这一环节,笔者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故事的背景,写出谁的重要性呢?
(温馨提示:你可以运用“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以及结合文中的泡泡”等方法,谈谈你的感受。)
问题二: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每次变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问题三:什么力量让水罐发生了变化?
(温馨提示:你可以通过小组互动,通过划一划、写小批注等形式,与课文交流,感受小姑娘的爱心。)
学生在合作探究这三个问题的同时,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方法的指引,学生在学法的指导学习下,既达成了本课“能通过朗读故事发生的背景,感受水的重要性;能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小姑娘的爱心,懂得关心别人和用爱心对待生活。以及通过抓住故事中的水罐一次次神奇的变化的关键词,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这两个教学目标,又进行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这个中年段朗读能力点和该单元的知识点的训练。可以说,这样的问题设计很高效。
(二)设计的研学问题要能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例如: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文时,笔者抓住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是怎样从飞蛾、香瓜子和自己的心跳中引发对生命的思考的?把特别触动你心灵的句子画一画,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提示:可以选择运用“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或想象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等方法来写体会。)
问题二:你是怎么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和文中最后一段话的?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你的体会。
问题三:课文对我们很有启发,试着背下来吧。(我的背诵方法有:想象画面,抓关键词,还有 。)
通过三个精简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质疑、解疑,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了——“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是从哪些事中引发生命的思考的。学习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借助资料等方法,说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和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并积累好词佳句,背诵下来。”
这样有效益的问题,自然成就了高效益的课堂!
(三)设计的研学问题要注意有层次性梯度性
在研学案中,我们设定的研学问题不能跨度太大,而应铺设台阶,理顺思路,层层递进。
例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达成“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这个目标,教师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以下的问题:
问题一:小组讨论解决(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问题二: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课文中的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品读句子,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问题三: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总的来说,我们设计研学问题时,必须做到问题少而精,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能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另外,研学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让学生一眼就看明白问的是什么,便于触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有效地设计研学案中的检测练习
检测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也是检查学生习得学习方法是否能学以置用的一种方式。
(一)课前预习检测
课前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检测题的设计与筛选必须适当精要,能使学生温故知新,构建知识链,形成求解新知、能力训练和探究问题的兴奋点。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二》时,笔者就安排了如下的预习检测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的读音是否过关。
过关练习(一):
A、把下面生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g áng
钢 航
ǎnɡ t
养 弹
B、用“√”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他们俩做的航模(mó mú)一模(mó mú)一样。
(二)课内训练巩固
课内训练巩固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是:(1)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教学目标、课后练习进行选题。(2)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学优生成长。(3)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例如:执教二年级下册《日月潭》时,笔者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后,在“(三)随堂练笔,学以致用(说写关)”的环节中安排了两道有梯度的检测练习:
1.【说一说】根据本课所学或者课前搜集到有关日月潭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选择其中一方面(地理位置、名字的由来、清晨或中午时的美景……)向游客介绍日月潭。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写一写】读一读课后练习“读读记记”中的四字词语,然后选两至三个词语写一段通顺的话。
通过这样从说到写的阶梯式训练,学生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还积累了本课要求掌握的描写美景的四字词语,在运用这些好词进行写话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说写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拓展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设计拓展题时,要注意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或者一篇带多篇的拓展阅读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时,笔者在课末就安排了如下两道选择性完成的拓展题:妙笔生花,学以致用(两个题目随兴趣任选其一写)
1. 奇思妙想你能行——“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象,用100多字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想象。)
2. 创编故事结尾: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通过这样的选做题训练,既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总而言之,重要性研学问题与练习是研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围绕研学的核心问题而合理设计的练习,是验证问题是否得已解决的最佳途径。研学问题与检测练习的有效结合,方能让学生真真正正地利用研学案上好每一节高效、实用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先捍.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语文[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2.
[4]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研学问题;检测练习;高效语文课堂
在观摩“研学后教”的众多课例时,不难发现,有些研学案简直就是一份练习纸,一节课下来,学生完成练习就完了;有的老师在课堂中虽然使用研学案了,但却形同虚设,还是老式的问答式教学,问题“满堂灌”,完全缺乏让学生动手练一练的机会。这两种极端的现象,都违背了“研学后教”的初衷。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到底怎样设计研学案中的研学问题以及检测练习,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笔者在研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过程中,发现只有把握好研学问题与练习的关系,有侧重点地设计关键性的焦点问题,附加适当的检测练习,才可以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研学问题与检测练习的关系
研学问题和检测练习都是研学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研学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一个传授知识、习得方法的过程,是课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检测练习是检查学生“学得怎么样”的必然方式,是一种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的成果体现,是课文学习的必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设计研学问题和检测练习的时候,教师都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要根据年段目标、单元训练点和教学目标去筛选问题和练习;第二,所设定的问题与练习要有层次性、有梯度。只有坚守这两点,我们研学案上所设计的研学问题和检测练习才能切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
二、有效地设计研学案中的研学问题
课文的“核心问题”是顺利进入文本的钥匙,是贯穿文本教学的线索。一两个“主问题”能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一两个“主问题”能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版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
(一)设计的研学问题要依据教学目标而确定
例如:在执教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时,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这一环节,笔者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故事的背景,写出谁的重要性呢?
(温馨提示:你可以运用“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以及结合文中的泡泡”等方法,谈谈你的感受。)
问题二: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每次变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问题三:什么力量让水罐发生了变化?
(温馨提示:你可以通过小组互动,通过划一划、写小批注等形式,与课文交流,感受小姑娘的爱心。)
学生在合作探究这三个问题的同时,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方法的指引,学生在学法的指导学习下,既达成了本课“能通过朗读故事发生的背景,感受水的重要性;能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小姑娘的爱心,懂得关心别人和用爱心对待生活。以及通过抓住故事中的水罐一次次神奇的变化的关键词,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这两个教学目标,又进行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这个中年段朗读能力点和该单元的知识点的训练。可以说,这样的问题设计很高效。
(二)设计的研学问题要能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例如: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文时,笔者抓住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是怎样从飞蛾、香瓜子和自己的心跳中引发对生命的思考的?把特别触动你心灵的句子画一画,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提示:可以选择运用“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或想象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等方法来写体会。)
问题二:你是怎么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和文中最后一段话的?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你的体会。
问题三:课文对我们很有启发,试着背下来吧。(我的背诵方法有:想象画面,抓关键词,还有 。)
通过三个精简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质疑、解疑,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了——“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是从哪些事中引发生命的思考的。学习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借助资料等方法,说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和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并积累好词佳句,背诵下来。”
这样有效益的问题,自然成就了高效益的课堂!
(三)设计的研学问题要注意有层次性梯度性
在研学案中,我们设定的研学问题不能跨度太大,而应铺设台阶,理顺思路,层层递进。
例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达成“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这个目标,教师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以下的问题:
问题一:小组讨论解决(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问题二: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课文中的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品读句子,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问题三: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总的来说,我们设计研学问题时,必须做到问题少而精,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能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另外,研学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让学生一眼就看明白问的是什么,便于触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有效地设计研学案中的检测练习
检测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也是检查学生习得学习方法是否能学以置用的一种方式。
(一)课前预习检测
课前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检测题的设计与筛选必须适当精要,能使学生温故知新,构建知识链,形成求解新知、能力训练和探究问题的兴奋点。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二》时,笔者就安排了如下的预习检测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的读音是否过关。
过关练习(一):
A、把下面生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g áng
钢 航
ǎnɡ t
养 弹
B、用“√”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他们俩做的航模(mó mú)一模(mó mú)一样。
(二)课内训练巩固
课内训练巩固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是:(1)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教学目标、课后练习进行选题。(2)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学优生成长。(3)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例如:执教二年级下册《日月潭》时,笔者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后,在“(三)随堂练笔,学以致用(说写关)”的环节中安排了两道有梯度的检测练习:
1.【说一说】根据本课所学或者课前搜集到有关日月潭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选择其中一方面(地理位置、名字的由来、清晨或中午时的美景……)向游客介绍日月潭。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写一写】读一读课后练习“读读记记”中的四字词语,然后选两至三个词语写一段通顺的话。
通过这样从说到写的阶梯式训练,学生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还积累了本课要求掌握的描写美景的四字词语,在运用这些好词进行写话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说写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拓展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设计拓展题时,要注意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或者一篇带多篇的拓展阅读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时,笔者在课末就安排了如下两道选择性完成的拓展题:妙笔生花,学以致用(两个题目随兴趣任选其一写)
1. 奇思妙想你能行——“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象,用100多字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想象。)
2. 创编故事结尾: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通过这样的选做题训练,既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总而言之,重要性研学问题与练习是研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围绕研学的核心问题而合理设计的练习,是验证问题是否得已解决的最佳途径。研学问题与检测练习的有效结合,方能让学生真真正正地利用研学案上好每一节高效、实用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先捍.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语文[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2.
[4]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