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运动是控制血糖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糖代谢,有助于降低血糖。因此,如果没有运动的禁忌证(如糖尿病足、不稳定型心绞痛、重度高血压等),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坚持适当的运动,这对控制好血糖大有裨益。但是,临床上也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反映,运动之后血糖不仅没降低,有时甚至比运动前的血糖还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何谓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我们说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还有助于降低体重,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有助于降低血糖,但前提是要选择有氧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氧气供需平衡),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有氧运动包括游泳、慢跑、快走、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等。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的剧烈活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快速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包括短跑、举重、拳击、投掷、俯卧撑等。
两种情况可导致运动后血糖升高
一种情况是无氧运动。这种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这些应激激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肝糖输出,以保证机体的能量供应。当葡萄糖输出量超过了肌肉组织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时,血糖就会升高。另一种情况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于长时间连续运动之后,由于体内的葡萄糖及糖原被大量消耗,先是发生低血糖,之后身体会通过反馈调节机制,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血糖反跳性升高。
如何预防运动后血糖升高?
首先要仔细区分究竟是哪种情况引起的血糖升高。
如果是第一种情況,患者应将无氧运动改为有氧运动。年轻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球类运动等,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即运动后心率=170-年龄。例如,一位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其运动后心率在110次/分(170-60)就比较合适。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应该酌情缩短运动时间及能量消耗,或是在运动之前或运动过程中适当加餐,以避免低血糖发生,这样就不会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了。
运动要遵循有效性、安全性和个体化的原则。科学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而运动不当很可能适得其反。糖尿病患者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订运动方案,运动强度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等情况而定,运动强度过大血糖会不降反升,甚至诱发心血管事件等严重后果,而运动强度不足又达不到治疗效果。
何谓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我们说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还有助于降低体重,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有助于降低血糖,但前提是要选择有氧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氧气供需平衡),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有氧运动包括游泳、慢跑、快走、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等。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的剧烈活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快速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包括短跑、举重、拳击、投掷、俯卧撑等。
两种情况可导致运动后血糖升高
一种情况是无氧运动。这种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这些应激激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肝糖输出,以保证机体的能量供应。当葡萄糖输出量超过了肌肉组织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时,血糖就会升高。另一种情况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于长时间连续运动之后,由于体内的葡萄糖及糖原被大量消耗,先是发生低血糖,之后身体会通过反馈调节机制,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血糖反跳性升高。
如何预防运动后血糖升高?
首先要仔细区分究竟是哪种情况引起的血糖升高。
如果是第一种情況,患者应将无氧运动改为有氧运动。年轻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球类运动等,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即运动后心率=170-年龄。例如,一位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其运动后心率在110次/分(170-60)就比较合适。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应该酌情缩短运动时间及能量消耗,或是在运动之前或运动过程中适当加餐,以避免低血糖发生,这样就不会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了。
运动要遵循有效性、安全性和个体化的原则。科学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而运动不当很可能适得其反。糖尿病患者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订运动方案,运动强度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等情况而定,运动强度过大血糖会不降反升,甚至诱发心血管事件等严重后果,而运动强度不足又达不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