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些非常简单且基础的知识,其目的是为整个数学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有所改善,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看似能够起到很好地效果,但结果不尽如人意,达不到课堂的有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缺少自主性、创造性、思维性。思维固然重要,但如何让课堂更有效,实现它原本的功能,也是这篇文章讨论的重点。因此本文从来提升小学数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
一、小学数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1.缺乏思维引导
大多数小学老师的数学教学方式都是先讲解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做题、进行纠错、最后改正,这样进行大量的练习之后对于那些熟悉的题目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出来,对于没见过或者稍微复杂一点的就不知道从何入手。学生的成绩得不到提高,学生就会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小学数学有效性不高。这不仅阻碍一个学生成绩的提高,也将阻碍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对此学科丧失兴趣。此外,对他以后的成长、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有很多的影响。
2.缺乏创新
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老师的教学缺乏创新,不能够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二是学生缺乏创新。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要从小培养,但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注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扼杀的迹象。
二、提升小学数学有效性的策略
1.改变教学思维,发展学生思维
近来随着人们对逻辑思维的研究,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思维,每一个学科也都有每一个学科的思维,数学也不例外。《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等书对数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书专门是研究数学解题思维的,核心是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怎么样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数学学习思维,从而让数学学习变得简单。尽管这些书针对的内容不是小学数学,但相信小学数学老师看了之后,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变,老师在解题时不再是只讲解应该怎么做,而是要讲解为什么看到题目想到的是这样做,也就是做题的思维,并且要用比较吸引学生的方式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课堂老师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太少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丧失,而要提高则需要提供一个充满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给他们的思维给予指引。例如,在教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可以让学生每个人拿火柴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摆的长方形的周长,这时学生可能会说是四个边的总长,这时继续提问“是否可以进行简化”,学生思考进行简化之后就得出了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这时老师在肯定之后可以继续提出“那么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了教学当中,它的使用使课堂让课堂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所教内容,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老师要主动学习,根据学生当前的理解、思维能力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对于已知被减数和减数,求差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很轻松地算出,但当已知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时,有些学生就不会了。这类型的题属于逆向思维,学生一般都习惯了正向思维,对于逆向思维运用的还不是很好,但恰恰我们很多的题目都需要采用这种思维方式。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筐子里原来有一些苹果,妈妈从筐子里拿出10个之后,筐子里还剩8个,问筐子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这时可以运用多媒体,首先出现一个装着苹果的筐子,这时问学生“知道筐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吗?”学生回答“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从筐子里拿出10个放在一边,问學生“这10个是从哪里拿的?”“筐子里”。然后演示出筐子里剩余的苹果个数8,这时问学生“筐子里的苹果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答“拿走的和剩下的”,紧接着问如何列式,学生就很容易地想出10+8=18。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时慢慢就学会用这种思维方式。现代教学方式更加简单直观地让学生看到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善用资源、鼓励创新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理解能力不同,做题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其实这些都是课堂的资源,老师要善于捕捉或利用这些资源。对于错误的想法,要分析它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对于正确的,要多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创新。有时老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时,可能这个问题课本上或者老师心里已经给了固定的答案或者思维模式,当学生有不同想法时,首先要分析学生的想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就要鼓励学生详细进行讲解,而不是不假思索地说“这样也可以,但最好还是用老师的方法”,这有可能会扼杀这位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可能扼杀其他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老师不认可他们的想法。因此,老师要对于这种行为进行鼓励和赞赏,同时要鼓励其他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新想法或者思路要进行详细的点评,在点评时尽量不要批评,用委婉的方式提出建议,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思想。
三、总结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最重要的不是活跃性、传授性,而是课堂的有效性,要在活跃性和传授性的基础上保证有效性,这才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同时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珊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学周刊,2011.
[2]蒋清蓉.如何加强课堂数学交流[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
[3]姜淑华.探索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及其相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4]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9.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
一、小学数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1.缺乏思维引导
大多数小学老师的数学教学方式都是先讲解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做题、进行纠错、最后改正,这样进行大量的练习之后对于那些熟悉的题目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出来,对于没见过或者稍微复杂一点的就不知道从何入手。学生的成绩得不到提高,学生就会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小学数学有效性不高。这不仅阻碍一个学生成绩的提高,也将阻碍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对此学科丧失兴趣。此外,对他以后的成长、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有很多的影响。
2.缺乏创新
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老师的教学缺乏创新,不能够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二是学生缺乏创新。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要从小培养,但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注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扼杀的迹象。
二、提升小学数学有效性的策略
1.改变教学思维,发展学生思维
近来随着人们对逻辑思维的研究,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思维,每一个学科也都有每一个学科的思维,数学也不例外。《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等书对数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书专门是研究数学解题思维的,核心是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怎么样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数学学习思维,从而让数学学习变得简单。尽管这些书针对的内容不是小学数学,但相信小学数学老师看了之后,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变,老师在解题时不再是只讲解应该怎么做,而是要讲解为什么看到题目想到的是这样做,也就是做题的思维,并且要用比较吸引学生的方式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课堂老师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太少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丧失,而要提高则需要提供一个充满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给他们的思维给予指引。例如,在教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可以让学生每个人拿火柴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摆的长方形的周长,这时学生可能会说是四个边的总长,这时继续提问“是否可以进行简化”,学生思考进行简化之后就得出了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这时老师在肯定之后可以继续提出“那么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了教学当中,它的使用使课堂让课堂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所教内容,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老师要主动学习,根据学生当前的理解、思维能力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对于已知被减数和减数,求差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很轻松地算出,但当已知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时,有些学生就不会了。这类型的题属于逆向思维,学生一般都习惯了正向思维,对于逆向思维运用的还不是很好,但恰恰我们很多的题目都需要采用这种思维方式。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筐子里原来有一些苹果,妈妈从筐子里拿出10个之后,筐子里还剩8个,问筐子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这时可以运用多媒体,首先出现一个装着苹果的筐子,这时问学生“知道筐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吗?”学生回答“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从筐子里拿出10个放在一边,问學生“这10个是从哪里拿的?”“筐子里”。然后演示出筐子里剩余的苹果个数8,这时问学生“筐子里的苹果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答“拿走的和剩下的”,紧接着问如何列式,学生就很容易地想出10+8=18。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时慢慢就学会用这种思维方式。现代教学方式更加简单直观地让学生看到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善用资源、鼓励创新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理解能力不同,做题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其实这些都是课堂的资源,老师要善于捕捉或利用这些资源。对于错误的想法,要分析它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对于正确的,要多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创新。有时老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时,可能这个问题课本上或者老师心里已经给了固定的答案或者思维模式,当学生有不同想法时,首先要分析学生的想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就要鼓励学生详细进行讲解,而不是不假思索地说“这样也可以,但最好还是用老师的方法”,这有可能会扼杀这位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可能扼杀其他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老师不认可他们的想法。因此,老师要对于这种行为进行鼓励和赞赏,同时要鼓励其他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新想法或者思路要进行详细的点评,在点评时尽量不要批评,用委婉的方式提出建议,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思想。
三、总结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最重要的不是活跃性、传授性,而是课堂的有效性,要在活跃性和传授性的基础上保证有效性,这才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同时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珊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学周刊,2011.
[2]蒋清蓉.如何加强课堂数学交流[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
[3]姜淑华.探索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及其相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4]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