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由于可继发致命陛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手术并发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因为认识和重视不够,深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近年来,国内外深入开展了关于DVT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加强了外科手术包括神经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4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76-01
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由于可继发致命陛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手术并发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因为认识和重视不够,深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近年来,国内外深入开展了关于DVT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加强了外科手术包括神经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5岁,胃肠道肿瘤术后5例,脾切除术后2例,胆管手术后3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1例,前列腺手术后3例,股骨头置换术后2例,股骨骨折术后1例,骨盆骨折后2例,颅内血肿术后2例;左下肢l4例,右下肢7例。发生时间:手术后5~15d,平均9d。治疗结果:21例均明显好转出院,15例得以随访6~12个月,其中5例无症状,10例久站后下肢稍肿胀,随时间延长渐好转。
2 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失血,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组织的促凝血酶原激酶和激活的凝血质,降低纤溶性,在低灌注状态期间通过肝脏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能力降低,激发儿茶酚胺释放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老年人常合并多系统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DVT。
3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一般预防。
3.1 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对手术后的患者予抬高双下肢,常用的方法是在下肢垫软枕,使用梯形枕可更有效保持患肢不易滑落,抬高.患肢的高度既符合治疗要求有符合人体的生理弧度,是患者既达到治疗的目的有觉得舒服,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他们对DVT的预防意识。
3.2 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血液淤滞。手术麻醉清醒后即性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每天坚持3~4次。
3.3 生活指导。知道患者进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清淡饮食,多饮水,禁食高胆固醇食物,防止血脂偏高增加血液粘稠度,保持大小便通畅,尤其避免便秘,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流,劝患者戒烟,避免烟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
3.4 用药指导。
3.4.1 口服抗凝药物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但缺点是有导致出血的可能,因而在服药期间必须作凝血机制的监测。
3.4.2 低分子肝素:小剂量肝素能有效降低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也可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率。
3.4.3 循序减压弹力袜和患肢间断气囊压迫等机械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致损伤,并有防止足、股部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的作用。
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4.1 预防性护理。
4.1.1 认识危险因素对外科大手术,创伤,肿瘤手术后,长期卧床有心血管疾病者,尤其对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性,注意观察先兆,如小腿肌群疼痛,踝足部肿胀等。
4.1.2 机械性预防积极向这些患者进行卫生宣教,指导患者做好预防工作。①术后卧床期间,定时变换体位,每2h一次,一促进下肢血液回流。②指导并监督患者做下肢主动肌肉运动,包括髋,膝,踝关节的伸屈运动。被动的肌肉按摩和关节活动。③需长期静脉输液者,应避免在同一肢体反复穿刺输注,必要时可经颈内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④根据病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⑤饮食清淡,适当多饮水,一降低血液粘稠度。
4.2 治疗性护理。
4.2.1 一般护理。DVT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高出心脏水平20~30cm,向患者及家属指导,防止局部按摩造成血栓脱落。需行彩超或其他检查时,尽量选用床边检查。
4.2.2 生命体征。注意患者体温,皮温,脉搏,呼吸的改变,定期记录,每日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至少2次,患者健侧比较,如患肢周径明显增大需及时汇报主管医师处理。
4.2.3 严格禁止吸烟。烟中尼古丁可导致末梢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管内膜变化引起胆固醇沉积。宣教戒烟重要性,使患者明白吸烟可引起血管痉挛,又可增加血液粘稠度而自觉戒烟。
4.2.4 下肢溃疡的护理。一旦患者肢体皮肤破损或溃疡,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定期换药,抗感染和促进愈合。
4.2.5 做好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病情,给予成功病例解说,增加信心,给予心理支持。
4.3 并发症的护理。
4.3.1 出血。是DVT最常见并发症,按医嘱应用溶栓和抗凝药物,每天在固定时间服用抗凝药,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
4.3.2 肺栓塞。是DVT最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在30min内死亡。避免患者大幅度活动,指导患者呼吸和有效咳嗽。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应立即平卧。给予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同时通知医师,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快速静脉滴入尿激酶等。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有条件者24h心电监护。绝对卧床,严禁患肢按摩及压迫性检查。提高警惕,准备好抢救物品,随时准备抢救患者。
4.4 饮食护理。低盐低脂清淡高热量饮食。DVT患者血脂较高,应给低脂肪饮食,以减少血液粘稠度。
4.5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出院指导。
5 小结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特殊性而决定了护理的特殊性,护理中应该注意取患肢抬高位,鼓励活动下肢,尽可能减少持续卧床时间,给予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严密观察肢体情况,尤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这对促进患者的康復和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德英,田莳主编,血管外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8;297-302
[2] 文素芳,经霁,唐桂荣,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911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4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76-01
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由于可继发致命陛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手术并发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因为认识和重视不够,深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近年来,国内外深入开展了关于DVT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加强了外科手术包括神经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5岁,胃肠道肿瘤术后5例,脾切除术后2例,胆管手术后3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1例,前列腺手术后3例,股骨头置换术后2例,股骨骨折术后1例,骨盆骨折后2例,颅内血肿术后2例;左下肢l4例,右下肢7例。发生时间:手术后5~15d,平均9d。治疗结果:21例均明显好转出院,15例得以随访6~12个月,其中5例无症状,10例久站后下肢稍肿胀,随时间延长渐好转。
2 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失血,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组织的促凝血酶原激酶和激活的凝血质,降低纤溶性,在低灌注状态期间通过肝脏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能力降低,激发儿茶酚胺释放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老年人常合并多系统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DVT。
3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一般预防。
3.1 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对手术后的患者予抬高双下肢,常用的方法是在下肢垫软枕,使用梯形枕可更有效保持患肢不易滑落,抬高.患肢的高度既符合治疗要求有符合人体的生理弧度,是患者既达到治疗的目的有觉得舒服,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他们对DVT的预防意识。
3.2 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血液淤滞。手术麻醉清醒后即性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每天坚持3~4次。
3.3 生活指导。知道患者进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清淡饮食,多饮水,禁食高胆固醇食物,防止血脂偏高增加血液粘稠度,保持大小便通畅,尤其避免便秘,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流,劝患者戒烟,避免烟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
3.4 用药指导。
3.4.1 口服抗凝药物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但缺点是有导致出血的可能,因而在服药期间必须作凝血机制的监测。
3.4.2 低分子肝素:小剂量肝素能有效降低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也可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率。
3.4.3 循序减压弹力袜和患肢间断气囊压迫等机械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致损伤,并有防止足、股部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的作用。
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4.1 预防性护理。
4.1.1 认识危险因素对外科大手术,创伤,肿瘤手术后,长期卧床有心血管疾病者,尤其对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性,注意观察先兆,如小腿肌群疼痛,踝足部肿胀等。
4.1.2 机械性预防积极向这些患者进行卫生宣教,指导患者做好预防工作。①术后卧床期间,定时变换体位,每2h一次,一促进下肢血液回流。②指导并监督患者做下肢主动肌肉运动,包括髋,膝,踝关节的伸屈运动。被动的肌肉按摩和关节活动。③需长期静脉输液者,应避免在同一肢体反复穿刺输注,必要时可经颈内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④根据病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⑤饮食清淡,适当多饮水,一降低血液粘稠度。
4.2 治疗性护理。
4.2.1 一般护理。DVT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高出心脏水平20~30cm,向患者及家属指导,防止局部按摩造成血栓脱落。需行彩超或其他检查时,尽量选用床边检查。
4.2.2 生命体征。注意患者体温,皮温,脉搏,呼吸的改变,定期记录,每日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至少2次,患者健侧比较,如患肢周径明显增大需及时汇报主管医师处理。
4.2.3 严格禁止吸烟。烟中尼古丁可导致末梢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管内膜变化引起胆固醇沉积。宣教戒烟重要性,使患者明白吸烟可引起血管痉挛,又可增加血液粘稠度而自觉戒烟。
4.2.4 下肢溃疡的护理。一旦患者肢体皮肤破损或溃疡,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定期换药,抗感染和促进愈合。
4.2.5 做好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病情,给予成功病例解说,增加信心,给予心理支持。
4.3 并发症的护理。
4.3.1 出血。是DVT最常见并发症,按医嘱应用溶栓和抗凝药物,每天在固定时间服用抗凝药,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
4.3.2 肺栓塞。是DVT最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在30min内死亡。避免患者大幅度活动,指导患者呼吸和有效咳嗽。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应立即平卧。给予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同时通知医师,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快速静脉滴入尿激酶等。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有条件者24h心电监护。绝对卧床,严禁患肢按摩及压迫性检查。提高警惕,准备好抢救物品,随时准备抢救患者。
4.4 饮食护理。低盐低脂清淡高热量饮食。DVT患者血脂较高,应给低脂肪饮食,以减少血液粘稠度。
4.5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出院指导。
5 小结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特殊性而决定了护理的特殊性,护理中应该注意取患肢抬高位,鼓励活动下肢,尽可能减少持续卧床时间,给予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严密观察肢体情况,尤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这对促进患者的康復和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德英,田莳主编,血管外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8;297-302
[2] 文素芳,经霁,唐桂荣,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