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乃唐朝皇帝,隋炀帝杨广是隋朝君主,且杨广被缢杀时,李世民还是个10多岁的毛头小伙,8年后发动“玄武门之变”,迫唐高祖李渊禅位才做皇帝,他俩能有什么关系?但著名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却确有隋炀帝的一份功劳。
此话怎讲?这得先从隋炀帝之死说起。
隋朝的统一和建立,没有经过激烈的农民战争,只是统治阶级内部互相争斗吞并的结果。旧势力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起初有过短暂的收敛,对农民作了些让步,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成了少有的节俭皇帝,他还大力进行改革,使民众安居乐业,国力也大大增强,但过了一段时间,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便放肆起来。他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征调数百万民工大兴土木,建东都、筑西苑、缮离宫、修长城、掘运河、开驰道,还四处游玩,三下江都,又三征高丽,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隋炀帝作风极其恶劣,专横跋扈、嫉杀贤能,弄得众叛亲离。他说:“我生性不喜欢人谏。”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谁进谏都格杀无论,来一个,杀一个,杀得无人敢说一个“不”字。《隋唐嘉话》上记载:“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大夫薛道衡因诗写得比他好,他就逼薛道衡自杀,并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又如,他曾作《燕歌行》诗,当时文人学士纷纷写诗唱和,一般都是平庸之作,惟有王胄的诗不在他之下,他又借故把王胄杀了。王胄临刑时,炀帝还故意口诵王胄诗中的名句,嫉恨地说:“从今以后你还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佳句吗?”
由于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和专横跋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官大割据,他无法收拾时局,逃到江都,愈益荒淫无度。此时,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隋官煽动卫士,攻入官中,炀帝更换服装逃到西阁,被叛官捕获。他要求饮毒酒自尽,叛官不许,只得自解巾带交给叛官将其缢死。一年后,隋朝亡,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仅维持38年的短命王朝。
此时,李世民才19岁。他年纪虽小,但亲历了隋炀帝的黑暗统治,还随父起兵太原,参加了反隋的斗争。隋炀帝的悲剧使李世民为之震撼和惧怕,他做皇帝后,认真总结了历代帝王尤其是隋炀帝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要巩固自己取得的政权,就必须不得罪民众,并始终把隋朝作为一面镜子,“慎终如始”,警戒自己,告诫廷臣。
他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剥削民众来奉养人君,好比割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了身也就毙命,君富了国也就灭亡。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从外面来,总是由自己造成的。大抵人君嗜欲太盛就要多费财物,多费财物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民众就要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要危殆,国危了人君哪得不丧失?我经常想这个道理,所以不敢纵欲。”又说:“我在朝廷上,要说一句话,总要思考再三,怕说错了害民,因此不敢多说话。”
他对太子李治随事训诲,如见乘船就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舟。”并作《帝范》“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12篇,身体力行,传授李治。
所以,唐太宗很重视并善于用人、纳谏;认真整顿吏治,宽简刑罚,加强中央集权政体;积极推行“以农为本”、“与民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奖励垦荒,修建水利,发展生产;注重发展学术文化,提倡儒学,开办学校,健全科举;慎重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由此使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实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四夷自服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如果唐太宗没有隋炀帝这面镜子,可以说是没有唐太宗的开明及其“贞观之治”。这正如唐太宗自己所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
此话怎讲?这得先从隋炀帝之死说起。
隋朝的统一和建立,没有经过激烈的农民战争,只是统治阶级内部互相争斗吞并的结果。旧势力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起初有过短暂的收敛,对农民作了些让步,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成了少有的节俭皇帝,他还大力进行改革,使民众安居乐业,国力也大大增强,但过了一段时间,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便放肆起来。他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征调数百万民工大兴土木,建东都、筑西苑、缮离宫、修长城、掘运河、开驰道,还四处游玩,三下江都,又三征高丽,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隋炀帝作风极其恶劣,专横跋扈、嫉杀贤能,弄得众叛亲离。他说:“我生性不喜欢人谏。”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谁进谏都格杀无论,来一个,杀一个,杀得无人敢说一个“不”字。《隋唐嘉话》上记载:“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大夫薛道衡因诗写得比他好,他就逼薛道衡自杀,并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又如,他曾作《燕歌行》诗,当时文人学士纷纷写诗唱和,一般都是平庸之作,惟有王胄的诗不在他之下,他又借故把王胄杀了。王胄临刑时,炀帝还故意口诵王胄诗中的名句,嫉恨地说:“从今以后你还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佳句吗?”
由于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和专横跋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官大割据,他无法收拾时局,逃到江都,愈益荒淫无度。此时,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隋官煽动卫士,攻入官中,炀帝更换服装逃到西阁,被叛官捕获。他要求饮毒酒自尽,叛官不许,只得自解巾带交给叛官将其缢死。一年后,隋朝亡,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仅维持38年的短命王朝。
此时,李世民才19岁。他年纪虽小,但亲历了隋炀帝的黑暗统治,还随父起兵太原,参加了反隋的斗争。隋炀帝的悲剧使李世民为之震撼和惧怕,他做皇帝后,认真总结了历代帝王尤其是隋炀帝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要巩固自己取得的政权,就必须不得罪民众,并始终把隋朝作为一面镜子,“慎终如始”,警戒自己,告诫廷臣。
他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剥削民众来奉养人君,好比割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了身也就毙命,君富了国也就灭亡。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从外面来,总是由自己造成的。大抵人君嗜欲太盛就要多费财物,多费财物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民众就要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要危殆,国危了人君哪得不丧失?我经常想这个道理,所以不敢纵欲。”又说:“我在朝廷上,要说一句话,总要思考再三,怕说错了害民,因此不敢多说话。”
他对太子李治随事训诲,如见乘船就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舟。”并作《帝范》“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12篇,身体力行,传授李治。
所以,唐太宗很重视并善于用人、纳谏;认真整顿吏治,宽简刑罚,加强中央集权政体;积极推行“以农为本”、“与民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奖励垦荒,修建水利,发展生产;注重发展学术文化,提倡儒学,开办学校,健全科举;慎重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由此使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实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四夷自服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如果唐太宗没有隋炀帝这面镜子,可以说是没有唐太宗的开明及其“贞观之治”。这正如唐太宗自己所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