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运用以及效果。方法:于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抽选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实验组的院前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预后死亡率、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残率、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中运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能使院前急救医师的救治方法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降低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初级创伤救治原则;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护理;应用
初级创伤救治是由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所推行的,在我国,以《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教材,对我国的麻醉、急诊、院前急救医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培训[1]。初级创伤救治的实施能使医师在第一时间运用正确合理的救治方法来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规范划抢救,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对此,笔者就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运用做了简单分析,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编号,分别为1、2、3……,将号码为单数的前80例患者选做为研究对象,然后再将这80例患者再次编号,方法如上,单数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双数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4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3.4)岁。实验组:4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16~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对患者进行救治。
1.2.1 对照组
(1)医护人员迅速赶到出事地点,并对患者的病情做评估。(2)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并为其进行包扎,以起到止血作用(3)给予患者吸氧,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气管插管。(4)建立静脉通路,防止患者休克。(5)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防止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现象,必要情况下可给患者注射甘露醇[2]。(6)对患者进行安全运转,运转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及时联系医院,并将患者的病情告知医院,如果有手术的需要,还需让医院提前做好手术准备。
1.2.2 实验组
(1)评估患者气道,并清除患者气道中的异物。(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人工通气,确保患者呼吸顺畅。(3)如果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情况或者是发生周围循环衰竭的状况,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止血并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注射平衡液或者是葡萄糖盐水液。(4)根据初级创伤救治特有的AVPU系统来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评估。(5)再次全面地检查患者,如果患者有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止血,如果发生骨折,可进行牵引、复位或者是固定[3、4]。上述情况需在2至5分钟内完成,然后将患者放至担架上,并把担架抬上救护车。(6)运转途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一旦发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此外还需与医院保持联系,让医院做好抢救的准备。(7)到医院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便捷的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将患者送至手术室或监护病房。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的院前死亡情况以及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前死亡率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院前死亡9例,占22.5%,实验组院前死亡2例,占5.0%,实验组的院前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院前死亡率比较[n(%)]
2.2 预后情况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预后死亡4例,占10.0%,重残12例,占30.0%,中残13例,占32.5%,良好11例,占27.5%;实验组预后死亡1例,占2.5%,重残4例,占10.0%,中残16例,占40.0%,良好19例,占47.5%。实验组预后死亡率、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残率、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推动交通事业等发展的同时也带了更多的人员伤害,院前急救时,医护人员通常面对的是多人同时受伤、创伤严重等场面,而常规的院前急救只能给患者做一些简单的紧急处理,没有系统性的救治体系,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应运而生,它的运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的弊端。根据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医生可以通过正确使用统一的救治方法来将患者的抢救时间缩至最短,但同时其治疗仍然能做到高效、及时,这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积极作用。
本次试验显示,对照组患者院前死亡率为22.5%,预后死亡率、重残率、中残率、良好率分别为10.0%、30.0%、32.5%、27.5%,实验组患者院前死亡率为5.0%,预后死亡率、重残率、中残率、良好率分别为2.5%、10.0%、40.0%、47.5%,实验组的院前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预后死亡率、重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残率、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运用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中运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能使院前急救医师的救治方法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降低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小勇,郝向峰.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7):838~840
[2]梁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09~110
[3]候立朝,熊利泽,译.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学员手册[Z],2002
[4]陈江,陈兆俊,徐兴.一体化模式在急诊创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114~115
作者简介:姓名:康晓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6年1月11日 籍贯:湖南 攸县,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医院 学历:本科 职务:护师 邮编:410013。
关键词:初级创伤救治原则;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护理;应用
初级创伤救治是由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所推行的,在我国,以《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教材,对我国的麻醉、急诊、院前急救医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培训[1]。初级创伤救治的实施能使医师在第一时间运用正确合理的救治方法来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规范划抢救,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对此,笔者就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运用做了简单分析,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编号,分别为1、2、3……,将号码为单数的前80例患者选做为研究对象,然后再将这80例患者再次编号,方法如上,单数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双数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4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3.4)岁。实验组:4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16~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对患者进行救治。
1.2.1 对照组
(1)医护人员迅速赶到出事地点,并对患者的病情做评估。(2)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并为其进行包扎,以起到止血作用(3)给予患者吸氧,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气管插管。(4)建立静脉通路,防止患者休克。(5)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防止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现象,必要情况下可给患者注射甘露醇[2]。(6)对患者进行安全运转,运转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及时联系医院,并将患者的病情告知医院,如果有手术的需要,还需让医院提前做好手术准备。
1.2.2 实验组
(1)评估患者气道,并清除患者气道中的异物。(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人工通气,确保患者呼吸顺畅。(3)如果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情况或者是发生周围循环衰竭的状况,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止血并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注射平衡液或者是葡萄糖盐水液。(4)根据初级创伤救治特有的AVPU系统来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评估。(5)再次全面地检查患者,如果患者有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止血,如果发生骨折,可进行牵引、复位或者是固定[3、4]。上述情况需在2至5分钟内完成,然后将患者放至担架上,并把担架抬上救护车。(6)运转途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一旦发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此外还需与医院保持联系,让医院做好抢救的准备。(7)到医院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便捷的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将患者送至手术室或监护病房。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的院前死亡情况以及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前死亡率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院前死亡9例,占22.5%,实验组院前死亡2例,占5.0%,实验组的院前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院前死亡率比较[n(%)]
2.2 预后情况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预后死亡4例,占10.0%,重残12例,占30.0%,中残13例,占32.5%,良好11例,占27.5%;实验组预后死亡1例,占2.5%,重残4例,占10.0%,中残16例,占40.0%,良好19例,占47.5%。实验组预后死亡率、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残率、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推动交通事业等发展的同时也带了更多的人员伤害,院前急救时,医护人员通常面对的是多人同时受伤、创伤严重等场面,而常规的院前急救只能给患者做一些简单的紧急处理,没有系统性的救治体系,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应运而生,它的运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的弊端。根据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医生可以通过正确使用统一的救治方法来将患者的抢救时间缩至最短,但同时其治疗仍然能做到高效、及时,这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积极作用。
本次试验显示,对照组患者院前死亡率为22.5%,预后死亡率、重残率、中残率、良好率分别为10.0%、30.0%、32.5%、27.5%,实验组患者院前死亡率为5.0%,预后死亡率、重残率、中残率、良好率分别为2.5%、10.0%、40.0%、47.5%,实验组的院前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预后死亡率、重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残率、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运用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中运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能使院前急救医师的救治方法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降低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小勇,郝向峰.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7):838~840
[2]梁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09~110
[3]候立朝,熊利泽,译.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学员手册[Z],2002
[4]陈江,陈兆俊,徐兴.一体化模式在急诊创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114~115
作者简介:姓名:康晓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6年1月11日 籍贯:湖南 攸县,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医院 学历:本科 职务:护师 邮编:4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