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思维的核心形式是抽象思维,数学教学的根本问题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在高中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下启辩证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高中;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就是指脱离开具体形象,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进行的思维,它是在感性认识所取得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根据抽象思维的不同程度,又把它分为经验型抽象思维和理论型抽象思维。作为职业高中数学老师,怎么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职业高中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特点:
职业高中学生是经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筛选后,录取的学生,成绩较差,虽然坐在高中教室里,学着抽象的高中课程,但思维水平都与高中角色不大相称,具体表现为:
1.起点低:他们的抽象思维,一般需要经历先退后进的过程,退要退到最具体、最形象、甚至最原始的地步,而后从头开始。就连一些较小抽象度的方法,他们在应用时,也需要一个形式单一、步骤简单的原型怍借鉴。
2.跨度小: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是沿小坡度,密台阶步步升华的。一个问题的各环节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以及新课与练习之间稍有脱节、跳跃,他们便难于适应。
3.效益差:讲一次印象不深,做一次不等予掌握,没有足够的反复变式,形不成能力。为此,他们在某些问题上花费很多精力,却收益甚微。
二、遵循教学原则,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1.抽象概念的形象化
从自然数和基本图形开始,数学就舍弃了现实对象的所有性质,只保留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但数学概念终究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它的原形:因此,面对职业高中学生数学概念总可以、而且也必须作形象化处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带领学生参与形成概念过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必要条件,学生往往稀里糊涂,他们对课本上的定义背得滚瓜烂熟,但做题时常常出现错误。教学时我以“天上有云”和“下雨”作为条件和结论引导学生体会必要条件的含义,天上无云肯定不下雨,下雨天必定有云,有云是下雨的必不可少条件。中学数学中的许多抽象概念,如:集合、平面、异面直线等等,都可以作形象化处理,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又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
2.抽象结论具体化
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的发现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在教学中遵循这一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掘问题的实质,再现结论的探索程序,这就既可以防止对知识的片面认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基本不等式“■≥■”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字母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什么?不等式所表示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此不等式能否推广?”这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掀起思维的波澜。经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下结果:?琢=b;?琢≥0;b≥0,半径不小于半弦;通过以上方法把基本不等式和具体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加深了对结论的理解和认识。
3.数学问题类型化
数学问题千千万万,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可以采用“解剖麻雀的办法”,要知麻雀的构造,只须要解剖一个麻雀就够了。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例题与某些习题的探讨,抽象出某一类问题的共性,从而概括出各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同一类排列组合问题时,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以便举一反三。
题目:某校每天排六节课,即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体育,规定第一节课不排体育,最后一节不排数学,求共有多少种排课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法很多,我有意引导学生以有限制的一科为主按位置法则来排列,可以得出一种解题模式。如以数学为主来按位置排列。因规定数学不能排在第六节,所以它只能排在第一、二、三、四或五节上。④若数学排在第一节,有:p11p55(种)。②若数学排在第二节,但体育不能排在第一节,有p14p11p44(种)。③同理,数学排在第三、四或五节上,共有3p14p11p44(种)。根据加法原理符合条件的排课方法共有:p11p55+p14p11p44+3p14p11p44(种)。只要学生掌握了位置法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职业高中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重在训练,通过训练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高中;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就是指脱离开具体形象,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进行的思维,它是在感性认识所取得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根据抽象思维的不同程度,又把它分为经验型抽象思维和理论型抽象思维。作为职业高中数学老师,怎么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职业高中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特点:
职业高中学生是经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筛选后,录取的学生,成绩较差,虽然坐在高中教室里,学着抽象的高中课程,但思维水平都与高中角色不大相称,具体表现为:
1.起点低:他们的抽象思维,一般需要经历先退后进的过程,退要退到最具体、最形象、甚至最原始的地步,而后从头开始。就连一些较小抽象度的方法,他们在应用时,也需要一个形式单一、步骤简单的原型怍借鉴。
2.跨度小: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是沿小坡度,密台阶步步升华的。一个问题的各环节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以及新课与练习之间稍有脱节、跳跃,他们便难于适应。
3.效益差:讲一次印象不深,做一次不等予掌握,没有足够的反复变式,形不成能力。为此,他们在某些问题上花费很多精力,却收益甚微。
二、遵循教学原则,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1.抽象概念的形象化
从自然数和基本图形开始,数学就舍弃了现实对象的所有性质,只保留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但数学概念终究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它的原形:因此,面对职业高中学生数学概念总可以、而且也必须作形象化处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带领学生参与形成概念过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必要条件,学生往往稀里糊涂,他们对课本上的定义背得滚瓜烂熟,但做题时常常出现错误。教学时我以“天上有云”和“下雨”作为条件和结论引导学生体会必要条件的含义,天上无云肯定不下雨,下雨天必定有云,有云是下雨的必不可少条件。中学数学中的许多抽象概念,如:集合、平面、异面直线等等,都可以作形象化处理,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又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
2.抽象结论具体化
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的发现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在教学中遵循这一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掘问题的实质,再现结论的探索程序,这就既可以防止对知识的片面认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基本不等式“■≥■”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字母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什么?不等式所表示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此不等式能否推广?”这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掀起思维的波澜。经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下结果:?琢=b;?琢≥0;b≥0,半径不小于半弦;通过以上方法把基本不等式和具体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加深了对结论的理解和认识。
3.数学问题类型化
数学问题千千万万,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可以采用“解剖麻雀的办法”,要知麻雀的构造,只须要解剖一个麻雀就够了。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例题与某些习题的探讨,抽象出某一类问题的共性,从而概括出各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同一类排列组合问题时,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以便举一反三。
题目:某校每天排六节课,即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体育,规定第一节课不排体育,最后一节不排数学,求共有多少种排课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法很多,我有意引导学生以有限制的一科为主按位置法则来排列,可以得出一种解题模式。如以数学为主来按位置排列。因规定数学不能排在第六节,所以它只能排在第一、二、三、四或五节上。④若数学排在第一节,有:p11p55(种)。②若数学排在第二节,但体育不能排在第一节,有p14p11p44(种)。③同理,数学排在第三、四或五节上,共有3p14p11p44(种)。根据加法原理符合条件的排课方法共有:p11p55+p14p11p44+3p14p11p44(种)。只要学生掌握了位置法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职业高中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重在训练,通过训练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