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旱性遗传背景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w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Grifing方法Ⅰ,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抗旱性遗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和反交效应均达极显著的水平,其均方比为1.6301.0211;抗旱性遗传背景是由加性基因、非加性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构成;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抗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抗旱性的遗传背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抗旱性的广义遗传力为76.10%,而狭义遗传力则为17.51%;各亲本抗旱性对后代传递的整齐度以亲本晋麦33号较好。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drought resistance in winter wheat was studied by using Grifing method Ⅰ and 6 × 6 complete diallel cro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 and anti-cross effect of drought resistance reached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with a mean square ratio of 1.6301.0211.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drought resistance was composed of additive gene, non-additive Gene and cytoplasmic genes together constitute; gene additive effects on the offspring of drought resistance increase due to the parents and combinations vary,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drought resistance maternal effect exists; drought resistance of the broad sense of heritability was 76.10%, while the narrow sense The heritability was 17.51%.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the parent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native Jinmai 33 on the uniformity of descendants.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我校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习过程当中所发生的职业暴露以及职业防护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护生职业暴露的差别进行分析,旨在可以从根本上加强护生
介绍了环境监测中科技创新的应用,包括现代化监测设备的发展和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对如何建立和完善高素质的监测人才体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利用Fock关于地波绕射场的理论,介绍了一个电波沿光滑海面传播损耗的简单计算公式.通过与CCIR推荐值的对比分析和实际测量,结果显示理论预测与CCIR的推荐值和实测数据均吻合
【正】中国古代官吏的俸禄制度始于战国时期,俸禄之设是为勉励、督促官员尽忠职守,以充分实现国家机器的职能。自汉以后,历代统治者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俸以养廉的经验并将其
养阴的方法很多,不同的人当用不同的方法。这个“不同的人”,是指健康状态的不同,而非单指年龄、性别或地位等的不同。因人施治、因症与方是中医特有的诊疗方式。这里,给大家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卡尔·马克思不是天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相反,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曾经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信仰者。马克思由唯心主义
小麦抗旱性遗传研究刘桂茹张荣芝卢建祥谷俊涛(河北农业大学保定071001)从产量、抗性双向改良等目标出发,以抗旱系数、抗旱指数为指标,探讨了小麦抗旱性的早代遗传表现,定量分析了遗传力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已经由个人的事务转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化风险,因此需要建设社会化的保障机制,养老保险成为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企业年金是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
电视台晚会的制作流程很复杂,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导演的综合水平和技能,需要对晚会节目的各个环节都做好把控,笔者基于此,对电视台晚会制作中导演的管控要点进行全面分析,进
“互联网+”是移动互联思维的进一步实践,通过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对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结合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