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库:Think Tank,也称“思想库”,即智囊机构、智囊团,是指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严格意义上的智库是独立于政府机构的民间组织。
近来广受人们关注的智库成为各大网站的热门话题,缘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美国:“旋转门”机制为人熟知
“旋转门”是美国思想库最具特色的现象之一。美国每次换届选举后,政府部长等高级阁员不是由议会党团产生,也极少来自公务员,而是来自精英荟萃的思想库。每隔4年,卸任的官员很多会到思想库从事政策研究,而思想库的研究者有不少到政府担任要职,从研究者变为执政者,这种学者和官员之间的流通就是美国的“旋转门”。“旋转门”机制使得思想库的舆论影响力渗透到政策制定的方方面面。
德国:受政府资金资助的智库比例非常高
与英美等国家相比,德国智库的优势在于其政府直接资助的公共智库比重高、影响力强,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机制好,激励性强,政策研究方式的转变也适应了形势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学术型智库是德国数量最多的智库类型,占德国智库的75%。德国社会高度期望智库能够与企业特殊利益划清界限,因此受政府财政资金资助的智库比例非常高。据统计,德国有75%以上的智库接受政府公共资金资助。
3月23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宣布全国首家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正式启动。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是我国首个将农村研究与大数据结合而成的咨政服务智能平台。
在正式开放运营后,该平台将分程度、分类别、分权限逐步公开原始数据和相关资料,为政府决策和农村研究提供更为便捷、全面的信息支撑。
作为中国农村发展智库的信息支撑平台,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集“信息汇聚、智能分析、动态评估和仿真预测”等功能于一体,主要由5大系统组成,分别为:中国农村调查系统、中国农村社会动态跟踪系统、中国农村村情观测系统、中国农村数据库系统、中国农村智能决策系统。其中,中国农村调查系统主要用于保存实地调研中获取的一手数据;中国农村社会动态跟踪系统旨在对互联网上涉农事件的动态跟踪与预警;中国农村村情观测系统则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通过空间地理信息与人文社会信息的结合实现了“一图知农”。这3个系统的数据将汇集于中国农村数据库系统,从宏观上实现对分散数据的梳理整合,然后导入中国农村智能决策系统,进行最终的统计分析与仿真模拟。
“仅2014年一年,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就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交政策咨询报告91篇,其中50份报告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批示和采纳。”邓大才表示,中国农村智库发展平台汇聚了实地调研、网络跟踪、专题关注等多元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分类整理,建构了智能预测模型,起到了下集农民需求,上达国家政策的作用。
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认为,中国农村发展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中国农村研究院历时9年,对我国农村进行的客观、独立的学者型“大调查”和“大数据”,实现了数目制管理,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据了解,自2006年起,研究院的师生们实地调查,对全国301个村、5000户农户持续跟踪观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智库收集了这些丰富的数据,并为参与调研的农户一一建立了档案。同时,整合多个渠道的数据与资料,借助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对全国60万个村庄进行数字化。系统还能够实现对庞大数据群的模型计算与管理,预测热点事件、突发情况的发展态势。
中国农村研究院瞄准“一库知农”的发展目标,在国内高校率先进行数据库建设,并成功建立了国内首个综合性大型“数字三农”农村数字平台。
研究院注重塑造“影像农村”,尤其是将乡土社会中难以保存、无法重建或正在消逝的传统、习俗及时代烙印,以影像形式记录下来,为今后研究提供目击见证。
2010年,根据“农村发展高端智库”的目标定位,中国农村研究院对中国农村数据库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升级,着手打造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
“这5个系统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如果说调查系统、社会动态跟踪系统和村情观测系统,可以视作智库平台的奠基石、索引器和活地图,那么,数据库系统与智能决策系统则是智库平台的数据源和预测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进行趋势预测的智能决策系统。它在自动化、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处理基础上,能够实现对庞大数据群的模型计算与管理,并通过已经建立的农村稳定指数、农民上访指数、农村和谐指数等十余个仿真预测模型,为专家学者预测热点事件、突发状况的发展态势,向政府部门呈送政策储备提供科学依据。”邓大才表示。
近来广受人们关注的智库成为各大网站的热门话题,缘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美国:“旋转门”机制为人熟知
“旋转门”是美国思想库最具特色的现象之一。美国每次换届选举后,政府部长等高级阁员不是由议会党团产生,也极少来自公务员,而是来自精英荟萃的思想库。每隔4年,卸任的官员很多会到思想库从事政策研究,而思想库的研究者有不少到政府担任要职,从研究者变为执政者,这种学者和官员之间的流通就是美国的“旋转门”。“旋转门”机制使得思想库的舆论影响力渗透到政策制定的方方面面。
德国:受政府资金资助的智库比例非常高
与英美等国家相比,德国智库的优势在于其政府直接资助的公共智库比重高、影响力强,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机制好,激励性强,政策研究方式的转变也适应了形势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学术型智库是德国数量最多的智库类型,占德国智库的75%。德国社会高度期望智库能够与企业特殊利益划清界限,因此受政府财政资金资助的智库比例非常高。据统计,德国有75%以上的智库接受政府公共资金资助。
3月23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宣布全国首家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正式启动。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是我国首个将农村研究与大数据结合而成的咨政服务智能平台。
在正式开放运营后,该平台将分程度、分类别、分权限逐步公开原始数据和相关资料,为政府决策和农村研究提供更为便捷、全面的信息支撑。
作为中国农村发展智库的信息支撑平台,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集“信息汇聚、智能分析、动态评估和仿真预测”等功能于一体,主要由5大系统组成,分别为:中国农村调查系统、中国农村社会动态跟踪系统、中国农村村情观测系统、中国农村数据库系统、中国农村智能决策系统。其中,中国农村调查系统主要用于保存实地调研中获取的一手数据;中国农村社会动态跟踪系统旨在对互联网上涉农事件的动态跟踪与预警;中国农村村情观测系统则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通过空间地理信息与人文社会信息的结合实现了“一图知农”。这3个系统的数据将汇集于中国农村数据库系统,从宏观上实现对分散数据的梳理整合,然后导入中国农村智能决策系统,进行最终的统计分析与仿真模拟。
“仅2014年一年,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就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交政策咨询报告91篇,其中50份报告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批示和采纳。”邓大才表示,中国农村智库发展平台汇聚了实地调研、网络跟踪、专题关注等多元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分类整理,建构了智能预测模型,起到了下集农民需求,上达国家政策的作用。
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认为,中国农村发展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中国农村研究院历时9年,对我国农村进行的客观、独立的学者型“大调查”和“大数据”,实现了数目制管理,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据了解,自2006年起,研究院的师生们实地调查,对全国301个村、5000户农户持续跟踪观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智库收集了这些丰富的数据,并为参与调研的农户一一建立了档案。同时,整合多个渠道的数据与资料,借助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对全国60万个村庄进行数字化。系统还能够实现对庞大数据群的模型计算与管理,预测热点事件、突发情况的发展态势。
中国农村研究院瞄准“一库知农”的发展目标,在国内高校率先进行数据库建设,并成功建立了国内首个综合性大型“数字三农”农村数字平台。
研究院注重塑造“影像农村”,尤其是将乡土社会中难以保存、无法重建或正在消逝的传统、习俗及时代烙印,以影像形式记录下来,为今后研究提供目击见证。
2010年,根据“农村发展高端智库”的目标定位,中国农村研究院对中国农村数据库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升级,着手打造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
“这5个系统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如果说调查系统、社会动态跟踪系统和村情观测系统,可以视作智库平台的奠基石、索引器和活地图,那么,数据库系统与智能决策系统则是智库平台的数据源和预测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进行趋势预测的智能决策系统。它在自动化、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处理基础上,能够实现对庞大数据群的模型计算与管理,并通过已经建立的农村稳定指数、农民上访指数、农村和谐指数等十余个仿真预测模型,为专家学者预测热点事件、突发状况的发展态势,向政府部门呈送政策储备提供科学依据。”邓大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