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朱熹在《训学斋规》里明确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永远是学习语文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如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 读,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读课文。
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那么语文课堂上应该怎样“读”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五条基本原则:即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示范精彩。通过这样科学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学习语言、理解文本、体会情感、陶冶情操、获得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目的要明确
有个成语叫“有的放矢”,说的是射箭的人,要瞄准目标后再进行射击。其实读课文也和射箭一样,带着目标去读,才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常常听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这就是目的明确的读。其方式是:默读,不能出声,自己读自己的;其目的是:自学生字。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把每个字读正确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时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纳兰性德身在何处?心在何处?这就是带着问题去读,这样的读,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课文的能力和透过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看起来热之闹之,实际上毫无目的的读,也不少见。如:张三读,老师评价:你读得真好。李四读,老师评价:你读得也不错。还有谁比他们读得更好的呀……这样的读,毫无目的可言,大有混点之嫌。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从高效的读开始,高效的读,应该从目的明确的读入手。
二、层次要清晰
崔峦先生在《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有层次地读整篇课文,由读得不大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通顺,读得不大有语气到读出语气,读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要从有初步的感受到有较深刻的感受,到抓住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的精妙,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篇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通过词、句、段、篇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要读懂文章,当然也要“披文以入情”,从理解字、词、句、段、篇入手,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含的思想、观点、感情。一般来说,可以按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理解课文的初级阶段,主要让学生大体了解文章写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自学词句、审题、浏览课文等,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受,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精读课文,“部分”理解
这是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在加深对各段语言文字、思想内容理解的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是朗读和默读的训练。通过熟读、背诵和听说等活动,强化语言积累。
3.熟读课文,回归整体
这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阶段。在深入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在深刻感悟词、句、段表达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文章的写作特点,使学生悟出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奥妙,积累阅读的经验,开启写作的情思。然后,或进行有表情的朗读训练,或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或者诵读、欣赏精彩的片段,或记下自己读书的体会,或进行练笔,等等。
张祖庆老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总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其中,有三个板块安排了“读”:板块二范读课文聚焦震撼;板块三研读“选择” 感受豪壮;板块四回读课文突显群像。这里“范读”“研读”“回读”各有目标,一环套一环,由浅入深,真正做到了读的目的明确、读的层次清晰,不愧为名家的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读不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的简单的重复,而是层层深入,不断深化的读书过程。
三、重点要突出
一篇文章一般由词语、句子、段落组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一篇文章的教学重点,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课文本身的特点来确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说:“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查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这就是说:即便是同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年段,其教学重点也不会相同。
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设计中,张老师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会抓住课文中关键事件走进人物内心的阅读策略,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壮’;初步领会并在语境中迁移群像刻画与个像刻画相结合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有详有略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例如在“第二板块范读课文聚焦震撼”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听完范读后找出能够打动自己的句子,带着自己对所选择的句子的理解、对人物命运的担忧品读课文,使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又如在“第三板块研读‘选择’感受豪壮”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同时引入《葛振林访谈录》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我方兵力甚少、寡不敌众等相关背景,通过课内课外资料的描写对比,进一步突出五壮士面临生死攸关的选择时所表现出的豪放、壮烈……这样的读,就做到了重点突出。
四、形式要多样
在语文课堂上,读的形式很多,有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有默读、朗读,有分角色读、领读、齐读、配乐读,有精读、略读、浏览……不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有其独到的效果。比如指名读有利于检查督促,默读有利于独立思考,分角色读有利于激发情感体验,分小组读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运用多种形式来读,还可以避免学生的阅读疲劳。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大声朗读、用心默读来调节课堂氛围,也可以采取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小组读、男女生配合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张祖庆老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就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如齐读人名、指名读词语、默读资料、师生配合读课文等等,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五、示范要精彩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彩的示范朗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给学生的感情朗读定下基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的情境。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示范一定要精彩,只有让文章内容及主旨融入自己的情感,带着自己真实的体会去读方能起到示范作用。
优秀语文教师都是朗读高手,而且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己的示范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时首先范读,接着以“你们希望像老师这样读吗”激发孩子们读的兴趣。窦桂梅老师教学《圆明园》,当学生找不到感觉、读不到位的时候,窦老师说“假如我是你,我会这样读”,接着展示精彩范读。张祖庆老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也是率先示范朗读,时而平静如水,时而激情万丈,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之中,为他们理解课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可见,教师精彩的范读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读书都是人类最大的精神享受。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那么语文课堂上应该怎样“读”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五条基本原则:即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示范精彩。通过这样科学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学习语言、理解文本、体会情感、陶冶情操、获得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目的要明确
有个成语叫“有的放矢”,说的是射箭的人,要瞄准目标后再进行射击。其实读课文也和射箭一样,带着目标去读,才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常常听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这就是目的明确的读。其方式是:默读,不能出声,自己读自己的;其目的是:自学生字。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把每个字读正确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时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纳兰性德身在何处?心在何处?这就是带着问题去读,这样的读,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课文的能力和透过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看起来热之闹之,实际上毫无目的的读,也不少见。如:张三读,老师评价:你读得真好。李四读,老师评价:你读得也不错。还有谁比他们读得更好的呀……这样的读,毫无目的可言,大有混点之嫌。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从高效的读开始,高效的读,应该从目的明确的读入手。
二、层次要清晰
崔峦先生在《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有层次地读整篇课文,由读得不大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通顺,读得不大有语气到读出语气,读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要从有初步的感受到有较深刻的感受,到抓住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的精妙,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篇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通过词、句、段、篇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要读懂文章,当然也要“披文以入情”,从理解字、词、句、段、篇入手,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含的思想、观点、感情。一般来说,可以按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理解课文的初级阶段,主要让学生大体了解文章写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自学词句、审题、浏览课文等,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受,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精读课文,“部分”理解
这是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在加深对各段语言文字、思想内容理解的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是朗读和默读的训练。通过熟读、背诵和听说等活动,强化语言积累。
3.熟读课文,回归整体
这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阶段。在深入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在深刻感悟词、句、段表达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文章的写作特点,使学生悟出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奥妙,积累阅读的经验,开启写作的情思。然后,或进行有表情的朗读训练,或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或者诵读、欣赏精彩的片段,或记下自己读书的体会,或进行练笔,等等。
张祖庆老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总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其中,有三个板块安排了“读”:板块二范读课文聚焦震撼;板块三研读“选择” 感受豪壮;板块四回读课文突显群像。这里“范读”“研读”“回读”各有目标,一环套一环,由浅入深,真正做到了读的目的明确、读的层次清晰,不愧为名家的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读不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的简单的重复,而是层层深入,不断深化的读书过程。
三、重点要突出
一篇文章一般由词语、句子、段落组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一篇文章的教学重点,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课文本身的特点来确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说:“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查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这就是说:即便是同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年段,其教学重点也不会相同。
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设计中,张老师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会抓住课文中关键事件走进人物内心的阅读策略,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壮’;初步领会并在语境中迁移群像刻画与个像刻画相结合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有详有略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例如在“第二板块范读课文聚焦震撼”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听完范读后找出能够打动自己的句子,带着自己对所选择的句子的理解、对人物命运的担忧品读课文,使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又如在“第三板块研读‘选择’感受豪壮”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同时引入《葛振林访谈录》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我方兵力甚少、寡不敌众等相关背景,通过课内课外资料的描写对比,进一步突出五壮士面临生死攸关的选择时所表现出的豪放、壮烈……这样的读,就做到了重点突出。
四、形式要多样
在语文课堂上,读的形式很多,有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有默读、朗读,有分角色读、领读、齐读、配乐读,有精读、略读、浏览……不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有其独到的效果。比如指名读有利于检查督促,默读有利于独立思考,分角色读有利于激发情感体验,分小组读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运用多种形式来读,还可以避免学生的阅读疲劳。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大声朗读、用心默读来调节课堂氛围,也可以采取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小组读、男女生配合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张祖庆老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就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如齐读人名、指名读词语、默读资料、师生配合读课文等等,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五、示范要精彩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彩的示范朗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给学生的感情朗读定下基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的情境。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示范一定要精彩,只有让文章内容及主旨融入自己的情感,带着自己真实的体会去读方能起到示范作用。
优秀语文教师都是朗读高手,而且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己的示范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时首先范读,接着以“你们希望像老师这样读吗”激发孩子们读的兴趣。窦桂梅老师教学《圆明园》,当学生找不到感觉、读不到位的时候,窦老师说“假如我是你,我会这样读”,接着展示精彩范读。张祖庆老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也是率先示范朗读,时而平静如水,时而激情万丈,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之中,为他们理解课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可见,教师精彩的范读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读书都是人类最大的精神享受。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